第183頁
這種微妙的壓迫感,讓曹操果斷聯想起之前與郭嘉的初次見面。被荀彧推薦來,填補戲志才死後留下的空缺的郭嘉,明明並不是世代名門的出身,相較來說,他才是應該緊張的一方,卻在初次見面之時,考驗了一下他這個主公。不過能夠給出這樣考題的,絕對不是普通人,果然不愧是被慈明公看好的學生。曹操看向郭嘉,卻發覺他是驚訝中帶了興致勃勃的表情,顯然他對於老貓會提出這方面的問題也是在他的意料之外。“慎言……”曹操本想一本正經的糊弄過去,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不能夠談這方面的事情。或者說,在老貓開口之前,他只是預估一個有潛質的孩子,而非足以圖謀大事的謀臣。可現在,老貓展現出來的能力,遠遠超出了他的意料。能夠感覺出他與天子之間暗潮洶湧,同時對胡人的事了解到如此深入的人,可不能應付了事,“公孫瓚雖目光狹隘,鎮守幽州是綽綽有餘,白馬義從對上烏桓,從無敗績。只是你說的‘清君側’一事,不可再提。”
“話雖如此,可是再加上大將軍袁紹,那事情可就不一定咯。”老貓氣定神閒的說道,絲毫沒有意識到從她嘴裡說出的“清君側”三個字在這個年代是多麼嚴肅的一件事。“袁紹一直在聯絡那個呼泉廚,暗地裡貌似給了不少資助,為的就是對公孫瓚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何況公孫瓚近年來昏招頻出,根本熬不過明年春天,皆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白馬義從什麼的,似乎近年來已經很少聽到他們的動靜了,你確定他們沒有解散了嗎?”
“明年春天?仲卿可是聽到什麼消息。”郭嘉見到有人與他做出了相同的判斷,好奇之心頓起,他是基於充足的情報最終做出的判斷,但相對來說,老貓可沒有那麼充足的情報來源。而通過蛛絲馬跡對於整體形勢進行判斷的能力,並不是荀爽的專長,所以這些東西並不是他從荀爽這裡搬來,而是出於自己的理解而產生的結論。看樣子,之前對“他”的了解不過是冰山一角,郭嘉對老貓做出了如下注解。
老貓鄙視的看了一眼郭嘉,“袁紹分封諸子的消息,到現在還沒有上報朝廷嗎?”在本貓面前裝什麼糊塗?位置都給人設好了,公孫瓚要給人家讓位置,就只有一個“死”字了。而且,這裡老貓特意用上了“分封”兒子,原則上只有諸侯及以上才有分封的權力,而老貓這裡特指的是袁紹割據自立的野心。而只要看郭嘉的表情,就可以了解他注意到了這個刻意,更何況,他眼皮底下還有一個袁紹的兒子在。連司馬家都得知的消息,他又怎麼會不知道?
郭嘉不經意的看了一眼對此不甚感興趣的糖貓,對於她事不關己的態度略感奇怪,她與袁紹次子過往甚密,對老貓說的這些怎麼會是這幅無動於衷的表情?只是這些,對於郭嘉來說,不過是小事,更關鍵的是老貓對於北方諸族的了解讓郭嘉堅定了務必讓主公簽下這隻的決心,加上糖貓的醫術,絕對是有賺無賠的大買賣。
長期以來,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由於地處偏遠,語言不通,且居無定所,雖然有像郭嘉這樣高瞻遠矚的人想要對他們進行深入的了解,但卻從來未有能達到今天老貓給這兩隻科普的程度。匈奴,鮮卑,丁零,肅慎,貉族(音同號),北方看似紛繁複雜,而溯其源頭,無非以上五族,然鮮卑,丁零,肅慎為禍最甚。
“阿雅,把我書房裡的地圖拿來。”此時,曹操知道,老貓之前所說的,並非信口開河。
“這什麼鬼?”老貓瞅了瞅坐北朝南的地圖,翻了幾遍都覺得不對,正在興頭上的她把這簡筆畫似的地圖丟到一邊,按照她所知的一切敘述起來。以上五族之中,匈奴與華夏雖之前征戰不休,然血緣最為接近,均為炎黃苗裔,夷狄多辮髮,而獨以匈奴結髮髻,用華夏文字,雖然說定期過來打劫,之後還造成五胡亂華,但總來沒有諸夏造成亡國滅種的影響。就算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姬重耳,他的母親也是大戎姬,來自犬戎,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匈奴。
而中華文明的三次斷絕,則是出於鮮卑,丁零,肅慎三族或其後裔。鮮卑原名東胡,被冒頓單于(漢初圍住劉邦的那隻)打敗之後,一一分為二,以所居住的山為名,一為烏桓,一為鮮卑,據後世考證,本質是鮮卑。鮮卑強勢的有慕容氏(前燕,也就是金庸筆下姑蘇慕容的祖先)和拓跋氏(北魏開拓者,一說是禿髮氏,入住中原後改姓元,逐漸與漢族同化),南朝陳的滅亡,江東衣冠道盡,繼承陳朝的隋,其皇室的母系,君出自魏虜,比如著名的獨孤皇后等。而所謂的李唐王朝,曾姓大野,是姓李而賜姓大野,還是姓大野冒人李姓?按照傅斯年的說法,恐怕是後者居多。至於鮮卑中較弱的宇文氏,他們則是造成大宋多年困擾的契丹人的祖先。
至於丁零,這個名字聽上去最為陌生,但他們的後代帶來無窮的麻煩,比如突厥,蒙兀,前者是唐朝早期的困擾,後者造成崖州以後再無華夏的感嘆(宋朝的滅亡)。最後是肅慎,東夷之中,最無綱紀,卻是為禍最嚴重的,習慣拿排泄物洗臉的他們,是最熱的清穿文主角的祖先,造成了靖康之恥,造就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老貓的訴說中,並未涉及到這樣沉重的未來,其實,即便是她這樣說了,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的人聽起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戰國時期燕趙兩國單獨PK都能打贏的胡虜,居然能入侵中原,並把皇帝抓起來當奴隸?這是除了周幽王由於裡應外合被K.O.之外,最壞的那種情況。
而在她面前的,是這個時代最有可能聽明白她的意圖的人,在原本歷史上的數年之後,郭嘉近乎孤注一擲的進軍柳城,掃平烏桓,留下了“遺計定遼東”的傳說。若這個時代,有誰能在中原紛飛的戰火中,抽空注意到北方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的話,那只有郭奉孝了。
注1:永嘉之亂是指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西晉中後期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作者有話要說: 果然曹老闆是個比較難描述的人,本章寫的時候D覺得自己像在冒充歷史系的學生寫論文。好吧,向大家安利一下,傅斯年的史學方法導論,此人絕對是驚才絕艷,很少覺得民國有什麼出色的文人的D都覺得他絕對是個人才。
關於五種北方遊牧民族的描寫是真的喲,尤其是肅慎,此時不產鐵,是唯一使用石箭的民族,上面用毒。
生活情況如下:多畜豬,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豬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夏則果坦,以尺布蔽其前後。夏巢居,冬穴居。……坐則箕踞,以足挾肉啖之。得凍肉,坐其上令暖。其人臭穢不潔,作廁於中,圜之而居。又以溺洗面。《後書》謂其於“東夷之中,最無綱紀,”
“話雖如此,可是再加上大將軍袁紹,那事情可就不一定咯。”老貓氣定神閒的說道,絲毫沒有意識到從她嘴裡說出的“清君側”三個字在這個年代是多麼嚴肅的一件事。“袁紹一直在聯絡那個呼泉廚,暗地裡貌似給了不少資助,為的就是對公孫瓚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何況公孫瓚近年來昏招頻出,根本熬不過明年春天,皆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白馬義從什麼的,似乎近年來已經很少聽到他們的動靜了,你確定他們沒有解散了嗎?”
“明年春天?仲卿可是聽到什麼消息。”郭嘉見到有人與他做出了相同的判斷,好奇之心頓起,他是基於充足的情報最終做出的判斷,但相對來說,老貓可沒有那麼充足的情報來源。而通過蛛絲馬跡對於整體形勢進行判斷的能力,並不是荀爽的專長,所以這些東西並不是他從荀爽這裡搬來,而是出於自己的理解而產生的結論。看樣子,之前對“他”的了解不過是冰山一角,郭嘉對老貓做出了如下注解。
老貓鄙視的看了一眼郭嘉,“袁紹分封諸子的消息,到現在還沒有上報朝廷嗎?”在本貓面前裝什麼糊塗?位置都給人設好了,公孫瓚要給人家讓位置,就只有一個“死”字了。而且,這裡老貓特意用上了“分封”兒子,原則上只有諸侯及以上才有分封的權力,而老貓這裡特指的是袁紹割據自立的野心。而只要看郭嘉的表情,就可以了解他注意到了這個刻意,更何況,他眼皮底下還有一個袁紹的兒子在。連司馬家都得知的消息,他又怎麼會不知道?
郭嘉不經意的看了一眼對此不甚感興趣的糖貓,對於她事不關己的態度略感奇怪,她與袁紹次子過往甚密,對老貓說的這些怎麼會是這幅無動於衷的表情?只是這些,對於郭嘉來說,不過是小事,更關鍵的是老貓對於北方諸族的了解讓郭嘉堅定了務必讓主公簽下這隻的決心,加上糖貓的醫術,絕對是有賺無賠的大買賣。
長期以來,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由於地處偏遠,語言不通,且居無定所,雖然有像郭嘉這樣高瞻遠矚的人想要對他們進行深入的了解,但卻從來未有能達到今天老貓給這兩隻科普的程度。匈奴,鮮卑,丁零,肅慎,貉族(音同號),北方看似紛繁複雜,而溯其源頭,無非以上五族,然鮮卑,丁零,肅慎為禍最甚。
“阿雅,把我書房裡的地圖拿來。”此時,曹操知道,老貓之前所說的,並非信口開河。
“這什麼鬼?”老貓瞅了瞅坐北朝南的地圖,翻了幾遍都覺得不對,正在興頭上的她把這簡筆畫似的地圖丟到一邊,按照她所知的一切敘述起來。以上五族之中,匈奴與華夏雖之前征戰不休,然血緣最為接近,均為炎黃苗裔,夷狄多辮髮,而獨以匈奴結髮髻,用華夏文字,雖然說定期過來打劫,之後還造成五胡亂華,但總來沒有諸夏造成亡國滅種的影響。就算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姬重耳,他的母親也是大戎姬,來自犬戎,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匈奴。
而中華文明的三次斷絕,則是出於鮮卑,丁零,肅慎三族或其後裔。鮮卑原名東胡,被冒頓單于(漢初圍住劉邦的那隻)打敗之後,一一分為二,以所居住的山為名,一為烏桓,一為鮮卑,據後世考證,本質是鮮卑。鮮卑強勢的有慕容氏(前燕,也就是金庸筆下姑蘇慕容的祖先)和拓跋氏(北魏開拓者,一說是禿髮氏,入住中原後改姓元,逐漸與漢族同化),南朝陳的滅亡,江東衣冠道盡,繼承陳朝的隋,其皇室的母系,君出自魏虜,比如著名的獨孤皇后等。而所謂的李唐王朝,曾姓大野,是姓李而賜姓大野,還是姓大野冒人李姓?按照傅斯年的說法,恐怕是後者居多。至於鮮卑中較弱的宇文氏,他們則是造成大宋多年困擾的契丹人的祖先。
至於丁零,這個名字聽上去最為陌生,但他們的後代帶來無窮的麻煩,比如突厥,蒙兀,前者是唐朝早期的困擾,後者造成崖州以後再無華夏的感嘆(宋朝的滅亡)。最後是肅慎,東夷之中,最無綱紀,卻是為禍最嚴重的,習慣拿排泄物洗臉的他們,是最熱的清穿文主角的祖先,造成了靖康之恥,造就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老貓的訴說中,並未涉及到這樣沉重的未來,其實,即便是她這樣說了,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的人聽起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戰國時期燕趙兩國單獨PK都能打贏的胡虜,居然能入侵中原,並把皇帝抓起來當奴隸?這是除了周幽王由於裡應外合被K.O.之外,最壞的那種情況。
而在她面前的,是這個時代最有可能聽明白她的意圖的人,在原本歷史上的數年之後,郭嘉近乎孤注一擲的進軍柳城,掃平烏桓,留下了“遺計定遼東”的傳說。若這個時代,有誰能在中原紛飛的戰火中,抽空注意到北方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的話,那只有郭奉孝了。
注1:永嘉之亂是指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西晉中後期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胡人遂乘時入侵。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作者有話要說: 果然曹老闆是個比較難描述的人,本章寫的時候D覺得自己像在冒充歷史系的學生寫論文。好吧,向大家安利一下,傅斯年的史學方法導論,此人絕對是驚才絕艷,很少覺得民國有什麼出色的文人的D都覺得他絕對是個人才。
關於五種北方遊牧民族的描寫是真的喲,尤其是肅慎,此時不產鐵,是唯一使用石箭的民族,上面用毒。
生活情況如下:多畜豬,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豬膏塗身,厚數分,以御風寒。夏則果坦,以尺布蔽其前後。夏巢居,冬穴居。……坐則箕踞,以足挾肉啖之。得凍肉,坐其上令暖。其人臭穢不潔,作廁於中,圜之而居。又以溺洗面。《後書》謂其於“東夷之中,最無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