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後面的兩座山,每座山上都有一個大的圖案,左邊山上是一朵菊花,右邊山上是一朵白合花,美觀得很,景致之妙,花卉之多,無以能比,他兩身在其中,又看到老人的樣子,深受感染,差一點兒忘了正事。
因為李貝和天翌的目的不同,他們是負有重任的,所到之處要了解情況,要仔細觀察樂球上所有的一切,所以除了觀看這無窮的美景,享受這甜美的生活外,絕對不能忘掉自己的任務。
當李貝和天翌到了機器人的面前時,就和機器人聊起天來,而機器人,它也一邊忙著修剪枝葉,一邊回答李貝、天翌的問題。
天翌問:你一個人管理這三座山,要多少天輪迴一次。
機器人回答:天天二十四小時連續工作,圍繞著山進行清理、掃除、修剪、施肥、半個月輪迴一次。
天翌問:常年這樣,可保持天天清潔、美觀嗎?
機器人回答:能。
天翌又問:這裡的花能結果嗎?
機器人答:不!這裡的花樹,只開花不結果,純粹是給予人們觀賞的。
天翌想這完全是給人觀賞的,所以只注意花和葉。
李貝對玖一英說:太美了,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園藝師。
玖一英說:這都是一般的工作。
在這裡遊玩有半天,玖一英的意見那兩座山就不去了,往前走,吃了飯,少許休息一下,再去“三趣山”,大家一致同意。
到了吃飯的地方,和在繁華一條街一個樣,玖一英按了一下手錶手機說了,“老輩人房一號”,很快一人一盤,都按各人的要求上來了,我看這裡吃飯的器具,飯菜的內容、味道、及其桌椅板凳,都和繁華一條街餐館一樣排場、講究衛生,就是房子似乎小了點。
李貝問:這人要多了,這點地方能行嗎?
玖一英說:到了星期五、六、或是星期日,吃飯的人要多,這裡就會有一排活動房子,不亞於現在供應,這都是機器人去管,來這裡的人,事先用活腦通報一下就行了,其它的人類只管享受,不用再操心,不管這些具體事的。他們八人吃完了飯,吃水果、喝飲料、喝咖啡、喝茶,都是按自己的所需,說一聲要什麼東西都行,自會有人來辦,簡直方便極了。
李貝奇怪的問玖一英:在路上你才問我吃什麼,也沒見你輸入“活腦”,怎麼吃的東西和我要的一樣,
玖一英說:怎麼沒有!我用手機打的,他把手伸出來,指著手錶,我回憶剛才的情形,玖一英是在手錶上按了一下,並在表面畫了什麼,然後將帶手錶的手,一個指頭放在耳邊,一個手指對著嘴巴,說了大家要的東西,
李貝說:啊!這是手機呀!
玖一英說:是啊!這既是手錶,又是手機,不用電池,是太陽能的,只要經常見見太陽光,很好用。
天翌對李貝說:真是的,在這裡我快成為科盲了,我曾經還奇怪,這些老人都退休了,每人還戴著手錶,難道還要準確無誤的掌握時間嗎?啊!原來是手機,那就難怪了,既能看時間,有事隨時隨地,能找人通話,安排自己的生活,這麼方便的東西,當然是會要帶的,怪不得機器人,每人手上也帶著有,原來是這麼回事。
第十九章三趣石山
飯後休息了一會,老人的勁頭就很足了,喊著要走,於是又動身了,車開不很遠,看到一座山。
玖一英介紹,這叫“三趣石山”,這座山有三種特別的石頭,一種是由深淺不同的顏色,形成一幅幅的山水畫,有的是奇形怪狀,形成的像狗、貓、人或者其它什麼形狀,還有層層疊疊,形成的山水畫,自己去欣賞,更能體會它的奧妙。
李貝和天翌按玖一英手指的方向看去,相距五十米,就能看出黑白相間的,一幅山水畫,越走近,越來越清楚,真是巧奪天工,再往前去,看出是一片大理石,黑白分明的花紋,有山、有水、有樹、有的部位還有雲霧,真是一幅雲霧山中的畫,有的地方因鐵質染的色,形成的黑、白、褐三種顏色的花紋圖案,美不勝收,不知道是那位天神的作品。
李貝和天翌下車後,圍繞著山轉過去,又是另一景象,翠綠色、像蠟打過一樣的光澤,深淺交替,形成的自然花紋圖案,其形態,像人、像女人、像小孩、像大象、像貓、像牛,———等形態逼真,像一位雕塑家在這裡做出的偉大事業。
再轉過去,另有天地,青灰、深灰、黑灰、等色,奇形怪狀的石頭,層層疊疊,不知哪個園林藝術家雕塑出來的,山川河谷,樹木花草,整個一個立體畫,十分雅觀。從兩種不同的石頭之間看,像是人工所為,從互相滲透的自然而然情景看,可又證明的確是天然形成的。
天翌問:這是人工造的吧?
玖一英說:不!這純屬自然形成的,只有少量的修飾和環境衛生是機器人所為。只是對這三種不同、美而又有趣的石頭,怎麼會堆積在一起,形成這個有趣的山,還未研究出成果。
天翌對李貝說:這自然風光的確是別有特色,你再看看老人們,真切、賞心悅目觀賞三趣石,更有意思,一對,或兩對在一起,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談論、有時手還指指點點,有時靠近看,又退後再看,看那欣賞的神采,那麼認真、那麼投入、好像還在研究什麼,有的前邊看看,再跑到後面看看,忙不過來的樣子。還有的彎曲著腰,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好像在找尋什麼,觀看景點的姿勢也是各式各樣,有的兩手在胸膛前交叉抱著,歪斜著頭,身軀微微後斜,兩腳一個梢息的資試,在用心的研究,真是千姿百態,看他們的面部,那樣的祥和、那樣的恬靜、沉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中,那欣賞的神采,讓人心馳神臨,看著這些美景,再看看那些老人真是全身心灌注在“三趣石山”中,太有意思了。這樣的心態,怎麼能不長壽吶!
因為李貝和天翌的目的不同,他們是負有重任的,所到之處要了解情況,要仔細觀察樂球上所有的一切,所以除了觀看這無窮的美景,享受這甜美的生活外,絕對不能忘掉自己的任務。
當李貝和天翌到了機器人的面前時,就和機器人聊起天來,而機器人,它也一邊忙著修剪枝葉,一邊回答李貝、天翌的問題。
天翌問:你一個人管理這三座山,要多少天輪迴一次。
機器人回答:天天二十四小時連續工作,圍繞著山進行清理、掃除、修剪、施肥、半個月輪迴一次。
天翌問:常年這樣,可保持天天清潔、美觀嗎?
機器人回答:能。
天翌又問:這裡的花能結果嗎?
機器人答:不!這裡的花樹,只開花不結果,純粹是給予人們觀賞的。
天翌想這完全是給人觀賞的,所以只注意花和葉。
李貝對玖一英說:太美了,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園藝師。
玖一英說:這都是一般的工作。
在這裡遊玩有半天,玖一英的意見那兩座山就不去了,往前走,吃了飯,少許休息一下,再去“三趣山”,大家一致同意。
到了吃飯的地方,和在繁華一條街一個樣,玖一英按了一下手錶手機說了,“老輩人房一號”,很快一人一盤,都按各人的要求上來了,我看這裡吃飯的器具,飯菜的內容、味道、及其桌椅板凳,都和繁華一條街餐館一樣排場、講究衛生,就是房子似乎小了點。
李貝問:這人要多了,這點地方能行嗎?
玖一英說:到了星期五、六、或是星期日,吃飯的人要多,這裡就會有一排活動房子,不亞於現在供應,這都是機器人去管,來這裡的人,事先用活腦通報一下就行了,其它的人類只管享受,不用再操心,不管這些具體事的。他們八人吃完了飯,吃水果、喝飲料、喝咖啡、喝茶,都是按自己的所需,說一聲要什麼東西都行,自會有人來辦,簡直方便極了。
李貝奇怪的問玖一英:在路上你才問我吃什麼,也沒見你輸入“活腦”,怎麼吃的東西和我要的一樣,
玖一英說:怎麼沒有!我用手機打的,他把手伸出來,指著手錶,我回憶剛才的情形,玖一英是在手錶上按了一下,並在表面畫了什麼,然後將帶手錶的手,一個指頭放在耳邊,一個手指對著嘴巴,說了大家要的東西,
李貝說:啊!這是手機呀!
玖一英說:是啊!這既是手錶,又是手機,不用電池,是太陽能的,只要經常見見太陽光,很好用。
天翌對李貝說:真是的,在這裡我快成為科盲了,我曾經還奇怪,這些老人都退休了,每人還戴著手錶,難道還要準確無誤的掌握時間嗎?啊!原來是手機,那就難怪了,既能看時間,有事隨時隨地,能找人通話,安排自己的生活,這麼方便的東西,當然是會要帶的,怪不得機器人,每人手上也帶著有,原來是這麼回事。
第十九章三趣石山
飯後休息了一會,老人的勁頭就很足了,喊著要走,於是又動身了,車開不很遠,看到一座山。
玖一英介紹,這叫“三趣石山”,這座山有三種特別的石頭,一種是由深淺不同的顏色,形成一幅幅的山水畫,有的是奇形怪狀,形成的像狗、貓、人或者其它什麼形狀,還有層層疊疊,形成的山水畫,自己去欣賞,更能體會它的奧妙。
李貝和天翌按玖一英手指的方向看去,相距五十米,就能看出黑白相間的,一幅山水畫,越走近,越來越清楚,真是巧奪天工,再往前去,看出是一片大理石,黑白分明的花紋,有山、有水、有樹、有的部位還有雲霧,真是一幅雲霧山中的畫,有的地方因鐵質染的色,形成的黑、白、褐三種顏色的花紋圖案,美不勝收,不知道是那位天神的作品。
李貝和天翌下車後,圍繞著山轉過去,又是另一景象,翠綠色、像蠟打過一樣的光澤,深淺交替,形成的自然花紋圖案,其形態,像人、像女人、像小孩、像大象、像貓、像牛,———等形態逼真,像一位雕塑家在這裡做出的偉大事業。
再轉過去,另有天地,青灰、深灰、黑灰、等色,奇形怪狀的石頭,層層疊疊,不知哪個園林藝術家雕塑出來的,山川河谷,樹木花草,整個一個立體畫,十分雅觀。從兩種不同的石頭之間看,像是人工所為,從互相滲透的自然而然情景看,可又證明的確是天然形成的。
天翌問:這是人工造的吧?
玖一英說:不!這純屬自然形成的,只有少量的修飾和環境衛生是機器人所為。只是對這三種不同、美而又有趣的石頭,怎麼會堆積在一起,形成這個有趣的山,還未研究出成果。
天翌對李貝說:這自然風光的確是別有特色,你再看看老人們,真切、賞心悅目觀賞三趣石,更有意思,一對,或兩對在一起,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談論、有時手還指指點點,有時靠近看,又退後再看,看那欣賞的神采,那麼認真、那麼投入、好像還在研究什麼,有的前邊看看,再跑到後面看看,忙不過來的樣子。還有的彎曲著腰,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好像在找尋什麼,觀看景點的姿勢也是各式各樣,有的兩手在胸膛前交叉抱著,歪斜著頭,身軀微微後斜,兩腳一個梢息的資試,在用心的研究,真是千姿百態,看他們的面部,那樣的祥和、那樣的恬靜、沉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中,那欣賞的神采,讓人心馳神臨,看著這些美景,再看看那些老人真是全身心灌注在“三趣石山”中,太有意思了。這樣的心態,怎麼能不長壽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