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相自然是該信任的,畢竟相處了一年多。大伙兒對於張相還是極為佩服的,可是對面站著的那位,可是太子殿下!

  這個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是看著他們的首領。

  蘇鉦看了看張巡,又看了看後面的玄武門,長嘆一聲,手一松,“噹啷”一聲。橫刀落地。

  “蘇鉦!”張巡怒喝一聲。

  “張相,對不住了。”蘇鉦澀然道。低頭往人群之外走去。

  親兵們面面相覷,“噹啷”、“噹啷”一陣亂響。橫刀拋了一地。伏擊者分散開來,給蘇鉦讓開道路。剩餘的親兵們低頭不敢看張巡,緊跟著蘇鉦就往外走,伏擊者們也並不阻攔。

  張巡被大批龍武軍士卒圍在中間,回頭看了一眼高聳的玄武門城樓,感覺渾身發涼。

  一切的努力,都成為了泡影。大唐正在開邊之時,卻將要迎來一位溫和的皇帝。

  張巡心中極為絕望,他向來喜歡把一切都掌控在手裡,這個時候卻覺得極為無力。一切都脫離了掌控,太多的計劃怕是無法實現了。

  身敗名裂,他並不在乎,他做的事情自己清楚,矯詔欺君的罪名是少不了的,這是必然的結局。然而這一天,來的實在是太早了。

  玄武門城樓上,李豫臉上現出激動之色,猛然一掌拍在女牆之上,長出了一口氣。

  “殿下,我們下去吧!”左相李泌在邊上輕聲道。

  李豫點了點頭。

  夾城之中,張巡臉色蒼白,站在寒風中默然不語,神色極為蕭瑟。人群分開,李豫走到張巡面前,怒斥道:“惡賊!你這一年多做的好事!”

  “事已至此,臣只能說一句,問心無愧。”張巡看著李豫,澀然搖頭,“這天下早晚是殿下的,只是這一天到來的太早了,太早了……”

  “矯詔欺眾,也敢說問心無愧!張巡!狗賊!我父皇如今的樣子,都是你害的!面善心黑,大奸似忠,說的就是你這等人!”李豫神情激昂,厲聲大喝,“程林!為孤拿下此賊!”

  程林和幾位龍武軍軍官走上前來,按住了張巡的肩膀,把張巡按得跪在地上。張巡也不掙扎,抬起頭來看著李豫,澀然道:“張巡知罪,殿下,陛下病入沉疴,已無恢復的可能,想來不日之後你就將臨朝。老臣自知必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大唐江山社稷,求殿下聽我一言。”

  “自知必死,還想要禍亂朝綱麼?說吧,孤聽著便是。”李豫居高臨下看著張巡,冷冷笑道。

  “殿下,為大唐江山社稷計,求殿下臨朝之後,切勿和馬仁傑翻臉,馬仁傑社稷之臣,殿下須得新任他。大唐四境皆在開邊,殿下臨朝之後,勿要輕易改弦易轍。若能如此,大唐幸甚,天下幸甚!”張巡抬頭看著李豫,一字一頓地道。

  李豫冷笑一聲:“狗賊,你和馬璘那惡徒果然沆瀣一氣,你二人皆是國之巨蠹,孤臨朝之後,定會將爾等勢力悉數剷除!程林,為孤殺了他!”

  “是,殿下!”年輕校尉應了一聲,鬆開張巡的肩膀,高高舉起了橫刀。

  張巡長嘆一聲,默默閉上眼睛。

  刀光掠過,鮮血飛濺。張巡枯瘦的身體向前倒去,頭顱飛出數尺落在地上。

  李豫看著地上張巡的屍體,微胖的臉上露出快意的冷笑。李泌心中暗自嘆息一聲,輕聲道:“殿下,張巡臨死之言——”

  “老師,先皇在位之時,曾許諾右相之位為馬仁傑虛懸,”李豫微微仰頭,看著陰沉的天空冷笑道,“如今張巡死了,大唐右相之位虛懸,馬仁傑勞苦功勞,待孤臨朝之後會發一道旨意給他,讓他入朝接替這右相之位,亦是履行了先皇的承諾。孤倒要看看,馬少保之子敢不敢來!”

  ……

  大唐至德三年三月初,右相張巡積勞成疾,隕於上朝途中。至德天子感其苦辛,諡文忠,贈太尉,配享太廟,備極哀榮。

  至德三年三月十五,至德天子下詔退位,傳位於太子李亨,自稱上皇。太子李豫即位,改元寶應,大赦天下。

  李豫即位之初,以張巡故去,朝中無有可以依託之重臣故,下詔去馬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稱號,改任右相,使者奔赴磧西傳旨,令馬璘即刻入京履任。

  大唐帝國的朝局,不經意間又發生了變化,一切都顯得波瀾不驚。市面上依舊繁榮,捷報依舊不斷傳來,酒肆青樓里流傳著邊軍健兒們的故事,一切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召馬大將軍入朝的聖旨貼在朱雀大街之上,倒也沒有引起什麼議論。馬大將軍入朝拜相,真正位極人臣,亦是實至名歸。邊軍有的是驍將,帶著大軍繼續開拓也就是了。

  傳旨的使者奔出安遠門的同時,長安城的一個角落裡,海東青沖天而起,直衝雲天。

  ……

  至德三年四月初,印度河河口。

  暮色之中,波光瀲灩,夕陽倒映在水中,晃動出片片碎金。一座大城屹立在大河之畔,大城之外是一座新建的港口。

  城外密密麻麻的帳篷極為整齊,偶爾有戰馬嘶鳴的聲音傳來,安西軍的戰旗高高飄蕩。暮光之中,一支艦隊順著河口逆流而來,距離港口越來越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