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頁
如今的大唐戰船,雖然亦是海鶻戰船的樣式,但是,火炮已經被成功的搬上來戰船,作為最有力的進攻武器。正是這種裝備火炮的戰艦,在和南洋叛軍正面對抗之時,大敗之。不過南洋叛軍憑藉著地利優勢和與當地人的密切關係,一直和唐軍周旋著。
如今,張繼對面的那十餘艘戰船,便是叛軍的最後軍力。
“瞄準——放!”隨著張繼宏亮的吼聲,七八門火炮再次噴出來一道道火舌來。
顯慶五年,南洋叛軍悉平。朝廷於南洋置南洋道,設十七州。選派按察使、州刺史,直接將其納入大唐疆域之中。
對外的一系列輝煌勝利依舊掩蓋不住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從永徽四年開始,一系列權力爭鬥在大唐內部上演著。
******此書即將完畢,所以俺有些懶了,更新不常,還望見諒!爭取及早完成。另外說個杯具的事,前天收到年會邀請,今天才看到,卻已經晚了,名單已經報上去,杯具啊!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政局變幻
毫無疑問,長孫無忌作為首席託孤大臣,其權柄不可謂不大,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亦不為過。在朝會之上,往往是長孫無忌贊同的事情,就沒人敢反對,而他反對的事情,也沒人敢贊同。一份奏章,只要長孫無忌通過了,那就等於李治和群臣通過了。
雖然他權勢滔天,但是,迄今為止,他還從未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反倒是盡心盡力的操持這大唐帝國的一切。
每每想起李世民臨終之前將李治交給自己,長孫無忌便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不敢不盡心盡力。
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長孫無忌對手握權柄的感覺漸漸沉迷了。雖然在朝中是他說了算,但是,長孫無忌還是決定將一些礙眼的人排除掉。
永徽四年,房玄齡二子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爭奪房家家產。按照唐律,房玄齡的爵位和財產都應該歸房遺直繼承。然而,房遺愛在李世民尚未離世之前,便仗著李世民對他的寵愛,開始與其兄爭奪家產。而當年房玄齡離世之前,李世民又曾親口下令,將高陽公主尚與房遺愛。
所以,房遺愛依仗皇室的寵愛,在和房遺直爭奪家產之時,寸步不讓。
這種爭奪很快便演變成了集團之間的爭鬥。房遺直是個君子,在朝中擔任一個七品小官,但是,有魏徵之子魏叔玉等一幫志氣相投之士。而房遺愛,作為曾經魏王一黨的成員,與柴令武等一幫李泰餘黨相交甚密。
房遺愛等人在一次集會之時,口中無意間說了一些對當今聖上不滿的話語,繼而懷念起當初在魏王手下做事時的光景來,這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聞言,冷然一笑。他知道,機會來了。
在長孫無忌的運作之下,有官員彈劾房遺愛口出悖言,涉嫌謀反。李治只好讓鴻臚寺少卿來徹查此事。
隨著調查的漸漸深入,數名人證出來指證房遺愛。這一下子,房遺愛等人脫不了干係了。
而長孫無忌繼續拷問諸人,指示那些被關押在大牢中的人胡亂攀咬,李恪、李道宗、李道玄、李元景等一大批皇室宗親盡被這些人攀咬住。
面對這種情況,李績卻是沉默不動,不管閒事。張允文終於坐不住了,上門拜訪長孫無忌卻被拒之門外之後,立刻前往皇宮,和李治、武媚娘商議此事。
雖然長孫無忌還沒有將此事稟報上來,但是張允文已經得知了。
張允文對李治說道:“吳王英果,素為長孫大人所忌;道宗、道玄二位王爺乃是國之大將,陛下臨終託孤,微臣與之等執掌北衙大軍,以保關中安寧,豈可輕動?且二人與長孫大人素有罅隙,乃成今日之禍,不可聽之任之!”
旁邊的武媚娘也跟著幫腔。在李治點頭之後,張允文動用了調查院的手段,將那些胡亂攀咬的供詞盡數銷毀,並且悄然傳話於房遺愛、柴令武等人,說是若是想要活命,不要胡亂攀咬。
聽了這話,這些人不由猶豫起來。
後來在鴻臚寺的人上奏調查結果時,卻發現供詞不在,案犯反口。長孫無忌面沉如水,公然說道:“此案尚有疑點,單憑如此些人,如何謀反?定有同黨勾連!微臣建議,重審此案,以正視聽!”
此言一出,李治的臉也頓時沉了下來,他沉聲道:“長孫大人,朕看此事不必再查了!既然已經如此,那就這樣這樣吧!”
而褚遂良趕緊上來為長孫無忌幫腔,說道:“陛下,微臣亦認為此事尚有未解之處,如謀反之時如何發動,何人以作呼應,等等,所以,還請陛下下令,重審此案!“
見到這種情形,張允文只好讓王玄策、張文瓘等人出面,反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由於李治聽信張允文話語在先,所以,李治對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話語不以為然。
最終,房遺愛等人被判流放嶺南,遠沒有達到長孫無忌想要的效果。
至此,長孫無忌恨上了張允文及其身邊之人,一有機會,便大加攻擊。
一年之後,李治在朝會之上,提出立武媚娘為皇后。這個建議遭到了王家官員為代表的山東士族和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朝中,只有身為武媚娘義兄的張允文明確支持。就連張文瓘的態度都是模稜兩可。
如今,張繼對面的那十餘艘戰船,便是叛軍的最後軍力。
“瞄準——放!”隨著張繼宏亮的吼聲,七八門火炮再次噴出來一道道火舌來。
顯慶五年,南洋叛軍悉平。朝廷於南洋置南洋道,設十七州。選派按察使、州刺史,直接將其納入大唐疆域之中。
對外的一系列輝煌勝利依舊掩蓋不住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從永徽四年開始,一系列權力爭鬥在大唐內部上演著。
******此書即將完畢,所以俺有些懶了,更新不常,還望見諒!爭取及早完成。另外說個杯具的事,前天收到年會邀請,今天才看到,卻已經晚了,名單已經報上去,杯具啊!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一章 政局變幻
毫無疑問,長孫無忌作為首席託孤大臣,其權柄不可謂不大,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亦不為過。在朝會之上,往往是長孫無忌贊同的事情,就沒人敢反對,而他反對的事情,也沒人敢贊同。一份奏章,只要長孫無忌通過了,那就等於李治和群臣通過了。
雖然他權勢滔天,但是,迄今為止,他還從未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反倒是盡心盡力的操持這大唐帝國的一切。
每每想起李世民臨終之前將李治交給自己,長孫無忌便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不敢不盡心盡力。
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長孫無忌對手握權柄的感覺漸漸沉迷了。雖然在朝中是他說了算,但是,長孫無忌還是決定將一些礙眼的人排除掉。
永徽四年,房玄齡二子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爭奪房家家產。按照唐律,房玄齡的爵位和財產都應該歸房遺直繼承。然而,房遺愛在李世民尚未離世之前,便仗著李世民對他的寵愛,開始與其兄爭奪家產。而當年房玄齡離世之前,李世民又曾親口下令,將高陽公主尚與房遺愛。
所以,房遺愛依仗皇室的寵愛,在和房遺直爭奪家產之時,寸步不讓。
這種爭奪很快便演變成了集團之間的爭鬥。房遺直是個君子,在朝中擔任一個七品小官,但是,有魏徵之子魏叔玉等一幫志氣相投之士。而房遺愛,作為曾經魏王一黨的成員,與柴令武等一幫李泰餘黨相交甚密。
房遺愛等人在一次集會之時,口中無意間說了一些對當今聖上不滿的話語,繼而懷念起當初在魏王手下做事時的光景來,這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聞言,冷然一笑。他知道,機會來了。
在長孫無忌的運作之下,有官員彈劾房遺愛口出悖言,涉嫌謀反。李治只好讓鴻臚寺少卿來徹查此事。
隨著調查的漸漸深入,數名人證出來指證房遺愛。這一下子,房遺愛等人脫不了干係了。
而長孫無忌繼續拷問諸人,指示那些被關押在大牢中的人胡亂攀咬,李恪、李道宗、李道玄、李元景等一大批皇室宗親盡被這些人攀咬住。
面對這種情況,李績卻是沉默不動,不管閒事。張允文終於坐不住了,上門拜訪長孫無忌卻被拒之門外之後,立刻前往皇宮,和李治、武媚娘商議此事。
雖然長孫無忌還沒有將此事稟報上來,但是張允文已經得知了。
張允文對李治說道:“吳王英果,素為長孫大人所忌;道宗、道玄二位王爺乃是國之大將,陛下臨終託孤,微臣與之等執掌北衙大軍,以保關中安寧,豈可輕動?且二人與長孫大人素有罅隙,乃成今日之禍,不可聽之任之!”
旁邊的武媚娘也跟著幫腔。在李治點頭之後,張允文動用了調查院的手段,將那些胡亂攀咬的供詞盡數銷毀,並且悄然傳話於房遺愛、柴令武等人,說是若是想要活命,不要胡亂攀咬。
聽了這話,這些人不由猶豫起來。
後來在鴻臚寺的人上奏調查結果時,卻發現供詞不在,案犯反口。長孫無忌面沉如水,公然說道:“此案尚有疑點,單憑如此些人,如何謀反?定有同黨勾連!微臣建議,重審此案,以正視聽!”
此言一出,李治的臉也頓時沉了下來,他沉聲道:“長孫大人,朕看此事不必再查了!既然已經如此,那就這樣這樣吧!”
而褚遂良趕緊上來為長孫無忌幫腔,說道:“陛下,微臣亦認為此事尚有未解之處,如謀反之時如何發動,何人以作呼應,等等,所以,還請陛下下令,重審此案!“
見到這種情形,張允文只好讓王玄策、張文瓘等人出面,反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由於李治聽信張允文話語在先,所以,李治對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話語不以為然。
最終,房遺愛等人被判流放嶺南,遠沒有達到長孫無忌想要的效果。
至此,長孫無忌恨上了張允文及其身邊之人,一有機會,便大加攻擊。
一年之後,李治在朝會之上,提出立武媚娘為皇后。這個建議遭到了王家官員為代表的山東士族和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朝中,只有身為武媚娘義兄的張允文明確支持。就連張文瓘的態度都是模稜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