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8頁
景榮盛聽了幾句,眼睛越來越亮,「太好了。叔公,阿爹,這下可輪到韓相公求我們了。兵馬在我們手中,他不答應自然學會裡的事大家都有一份說話的資格,我們就讓他自個兒去平叛!」
他興奮得臉色泛紅,「種家曲家其實這幾年都對他都……」
啪的一巴掌,清脆而響亮。
興奮的聲音一下被打斷。景榮盛原地轉了個圈,鼻血流了出來,人也懵掉了。
景營恨鐵不成鋼地咬著牙,「滾出去!」
景思誼不動聲色,「回房去。沒有吩咐,不得出來。」
下人把景榮盛架了出去,景思誼嘆道,「本來以為是個不錯的孩子,以後把家族交他手裡,大家都能放心。」
景營慌忙站起來請罪。
景思誼擺擺手,「四哥還可以,聽說他跟王舜臣的兒子關係不錯,人也穩重。」
下一代的族長之位,轉到侄兒那裡,景營都不敢多說一句,只能連連點頭。
景思誼眼中透出的滿意之色,「你去點好兵馬,再讓四哥去見韓相公。現在韓相公需要我們,這是最好的時候。只要表現的好,回頭封賞的時候,稍微提一句自然不會被拒絕。」
「侄兒明白了。」
景思誼掃了眼桌上的名帖,姚,劉,曲,王,京兆府將門世家和主要將校的名帖泰半在此,「他們的想法當也差不多,先存個默契在,到時候一起好配合。」
敢於背叛韓岡或者向他提條件的絕對不多,但有想法的決然不少。
韓岡手中的實力,如果充分動員起來,傾覆天下也不足為奇。但只要韓岡想要儘快平定叛亂,現成能出動的兵力,主要就在京兆府這一片。
既然要被借重,想要一點合理的回報,這是人之常情。放到哪裡都能說得過去。
加入雍秦商會的家族產業每年的收益固然不少,但完全可以賺得更多。
給自然學會的權益金不好剋扣,可工廠更新換代卻沒必要那麼頻繁。工廠里許多位置,十一二歲的小兒完全可以勝任。同樣的工種,關東的工人要便宜一半,用上未成人的小兒更是只有五分之一。景思誼並不貪心,每年付出的工錢能省去一半,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話肯定只會事後再提。
景營還想說些什麼,但忽然又聽到外面的動靜,剛才才被景思誼評價為穩重的四侄兒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車站,車站。」
「站穩了說話,這像什麼樣子。」景思誼不快地呵斥,「車站怎麼了?」
「隴西出兵了。第一批兩千人剛剛進了車站了!」
景思誼身子一晃,差點沒站穩,不敢置信地問道,「這怎麼可能?!」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
一列列運兵車從西面駛來,放下了一隊又一隊的官兵。
長安京兆府中的將領們,麻木地看著這些隴西漢子,把車站和周圍的軍營校場逐個填滿。
「快四萬了。」景思誼聽到身邊有人小聲地說。
京城政變才三天,韓岡的先鋒就開到了長安。兩天後又聚集了近四萬人,這只能是事先有所準備。
而這些士兵,經過詢問,都不是軍隊出身。主要來自於鋼鐵工廠和礦場。每個月都要接受軍事訓練。
長蛇一般的三條隊列,從車站延伸出來,於城門處匯合,順暢地穿過城門之後,又一分為三,走向不同的道路,進到各自的軍營中。幾匹奔馬同時穿過城門,毫無阻礙地與行進中的隊列擦肩而過。
看似簡單的行軍,卻體現出了超人一等的訓練水準。
無論是從精氣神,還是列隊行進的組織度,都不遜色於正牌的上位禁軍。而武器裝備,只看他們橫在身後背包上的燧發槍,那一根根鋥亮筆直的槍管,完全不在神機軍之下。
「這些真的是工人?!」
幾天來,景思誼不知道多少次聽到身邊人恍恍惚惚地問出這句話,而他則漸漸的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回答。
工人組成的民兵,相當於過去所說的鄉弓手。而那些鄉弓手,只有保護鄉梓時,才能表現出稍高一點的戰鬥力,一旦調動外地,頓時就成了人見人欺的魚腩。
但進入長安的四萬兵,一看就硬如精鋼。
以韓家的財力,韓岡蓄養一支上千人甚至三四千人的私兵,都不足為奇。但倉促之間就組織起一支人數多達四萬,訓練水平不亞于禁軍的隊伍。
韓岡表露出來的實力,景思誼的那點小心思都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
一列外形與普通車型毫無區別的列車緩緩駛入車站。
京兆府的文武官們誠惶誠恐地走進韓岡的專列。
久違的面容一如往常和藹可親。
但如同戲法一般被變出來的四萬大軍,卻讓所有人都心中凜然。
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長安京兆府現有的軍力。
而不斷抵達的列車上,一架架火炮正排列得整整齊齊。
韓岡的底蘊,終於暴露出了冰山一角。
這也讓平日裡起居八座的文官武將們,變成了恭聆庭訓的小兒。
「雖然在那些魑魅魍魎都跳出來之後,來個一網打盡,這樣說不定可以一勞永逸。不過百姓要受苦了。所以我本不取這一點。」
「難得遼國將亡,天下太平將至,能安定一些就安定一些。」
他興奮得臉色泛紅,「種家曲家其實這幾年都對他都……」
啪的一巴掌,清脆而響亮。
興奮的聲音一下被打斷。景榮盛原地轉了個圈,鼻血流了出來,人也懵掉了。
景營恨鐵不成鋼地咬著牙,「滾出去!」
景思誼不動聲色,「回房去。沒有吩咐,不得出來。」
下人把景榮盛架了出去,景思誼嘆道,「本來以為是個不錯的孩子,以後把家族交他手裡,大家都能放心。」
景營慌忙站起來請罪。
景思誼擺擺手,「四哥還可以,聽說他跟王舜臣的兒子關係不錯,人也穩重。」
下一代的族長之位,轉到侄兒那裡,景營都不敢多說一句,只能連連點頭。
景思誼眼中透出的滿意之色,「你去點好兵馬,再讓四哥去見韓相公。現在韓相公需要我們,這是最好的時候。只要表現的好,回頭封賞的時候,稍微提一句自然不會被拒絕。」
「侄兒明白了。」
景思誼掃了眼桌上的名帖,姚,劉,曲,王,京兆府將門世家和主要將校的名帖泰半在此,「他們的想法當也差不多,先存個默契在,到時候一起好配合。」
敢於背叛韓岡或者向他提條件的絕對不多,但有想法的決然不少。
韓岡手中的實力,如果充分動員起來,傾覆天下也不足為奇。但只要韓岡想要儘快平定叛亂,現成能出動的兵力,主要就在京兆府這一片。
既然要被借重,想要一點合理的回報,這是人之常情。放到哪裡都能說得過去。
加入雍秦商會的家族產業每年的收益固然不少,但完全可以賺得更多。
給自然學會的權益金不好剋扣,可工廠更新換代卻沒必要那麼頻繁。工廠里許多位置,十一二歲的小兒完全可以勝任。同樣的工種,關東的工人要便宜一半,用上未成人的小兒更是只有五分之一。景思誼並不貪心,每年付出的工錢能省去一半,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這話肯定只會事後再提。
景營還想說些什麼,但忽然又聽到外面的動靜,剛才才被景思誼評價為穩重的四侄兒跌跌撞撞地沖了進來,「車站,車站。」
「站穩了說話,這像什麼樣子。」景思誼不快地呵斥,「車站怎麼了?」
「隴西出兵了。第一批兩千人剛剛進了車站了!」
景思誼身子一晃,差點沒站穩,不敢置信地問道,「這怎麼可能?!」
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
一列列運兵車從西面駛來,放下了一隊又一隊的官兵。
長安京兆府中的將領們,麻木地看著這些隴西漢子,把車站和周圍的軍營校場逐個填滿。
「快四萬了。」景思誼聽到身邊有人小聲地說。
京城政變才三天,韓岡的先鋒就開到了長安。兩天後又聚集了近四萬人,這只能是事先有所準備。
而這些士兵,經過詢問,都不是軍隊出身。主要來自於鋼鐵工廠和礦場。每個月都要接受軍事訓練。
長蛇一般的三條隊列,從車站延伸出來,於城門處匯合,順暢地穿過城門之後,又一分為三,走向不同的道路,進到各自的軍營中。幾匹奔馬同時穿過城門,毫無阻礙地與行進中的隊列擦肩而過。
看似簡單的行軍,卻體現出了超人一等的訓練水準。
無論是從精氣神,還是列隊行進的組織度,都不遜色於正牌的上位禁軍。而武器裝備,只看他們橫在身後背包上的燧發槍,那一根根鋥亮筆直的槍管,完全不在神機軍之下。
「這些真的是工人?!」
幾天來,景思誼不知道多少次聽到身邊人恍恍惚惚地問出這句話,而他則漸漸的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回答。
工人組成的民兵,相當於過去所說的鄉弓手。而那些鄉弓手,只有保護鄉梓時,才能表現出稍高一點的戰鬥力,一旦調動外地,頓時就成了人見人欺的魚腩。
但進入長安的四萬兵,一看就硬如精鋼。
以韓家的財力,韓岡蓄養一支上千人甚至三四千人的私兵,都不足為奇。但倉促之間就組織起一支人數多達四萬,訓練水平不亞于禁軍的隊伍。
韓岡表露出來的實力,景思誼的那點小心思都被他拋到了九霄雲外。
一列外形與普通車型毫無區別的列車緩緩駛入車站。
京兆府的文武官們誠惶誠恐地走進韓岡的專列。
久違的面容一如往常和藹可親。
但如同戲法一般被變出來的四萬大軍,卻讓所有人都心中凜然。
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長安京兆府現有的軍力。
而不斷抵達的列車上,一架架火炮正排列得整整齊齊。
韓岡的底蘊,終於暴露出了冰山一角。
這也讓平日裡起居八座的文官武將們,變成了恭聆庭訓的小兒。
「雖然在那些魑魅魍魎都跳出來之後,來個一網打盡,這樣說不定可以一勞永逸。不過百姓要受苦了。所以我本不取這一點。」
「難得遼國將亡,天下太平將至,能安定一些就安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