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2頁
……
「可惜了。」
聽聞耶律乙辛效商紂自焚鹿台,章惇嘆息著。
率師伐國,執其君長於前。
至高的榮光近在眼前,卻錯手而過。
對此,章惇覺得很是遺憾。
不過,世間事本難十全十美。相比起收復幽燕,區區一耶律乙辛又何足為道?
「好生收斂,厚葬之。」章惇吩咐下去,自有人將大遼之主的屍身裝入棺槨。
章惇驅動坐騎,緩緩前行。
道路兩側,禁軍持槍而立,威風凜凜,而遼國軍民紛紛低頭俯首,不敢直視。
開戰僅僅一月,章惇便橫掃幽燕,殲敵十萬,逼迫遼國國主自盡,盡收燕山以南。功業之隆,建國以來未曾有。
章惇高居馬上,目不斜視。
前方城門深邃,宛如隧道,厚重的城牆不愧大遼第一要塞的名號。如此要塞,卻沒有守住三日。
開戰前,他就認定畢生功業在此一戰,卻不曾想,勝利來得如此輕易。
蹄鐵敲擊著石板,清脆的蹄聲在門洞中迴響。
當章惇帶著他的大纛進入城中。
歡呼聲從城頭,從城內,從城外連綿響起,連天接地,響遏行雲。
章惇進駐析津府要塞,在已為白地的行宮旁住下。
接見降服的遼臣,接見本地士民的代表,審閱析津府的防務,安排下一步的進軍規劃,還有從東京城送來等待他批閱的公務。
諸多事務還等著章惇去處理,但章惇現在要做的,卻是慶功宴。
拿下了析津府,是一個重要標誌。當年太宗就在此折戟沉沙,百多年來,官軍再沒有涉足過此處,直至今日。
十數萬功臣的代表,等待他的褒獎。
「好生安排。不要出岔子。」章惇吩咐下去,這是他此番出征最後一樁的要務了。
拿下了西京大同、南京析津,還有中京道、東京道和上京道等待攻略。但是不必章惇再親自領軍,自有將帥分頭出征。
遼國天子已死,主力傷亡殆盡,而其殘存國土上,叛亂此起彼伏,已經不可能還有翻盤的機會。
章惇只準備在此稍等時日,就可以凱旋歸京。
攜不世之功,凱旋而歸,之前許多不方便做的事,也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章惇起身,穿窗望月。
人臣至此,已為極致。
而他,已經不想再給人當臣子了。
……
一道黑影從陰暗處鑽了出來,望著不遠處歡騰嬉鬧的宴會場,眼神中只有仇恨。
宋軍正在大肆慶祝勝利,本地漢人正小心翼翼地奉承著他們。仿佛他們是這裡的主人。
「大遼不會亡!」
他恨恨地說著,返身鑽進一道密門,將門重新關好。
沿著階梯曲折向下,片刻後,出現在一條平直的隧道中。
隧道延伸向前,只有十四五丈的長度。並不是連接城池內外,僅僅是溝通各個庫房的道路。
越過排在前面的幾座庫房,裡面的藏物,他連多看一眼都沒有時間。在最後的一座庫房中停下腳步,裡面是一個個密封嚴實的大木桶。
「小心點,小心點。」他不厭其煩地提醒著。
位於地下的密庫里藏了有十幾人,都是耶律乙辛最後的安排。
整整八萬斤火藥,藏於要塞下方的密庫中,就在他們身旁的石門後。
「好了沒有?」他催促著。
「好了好了。」一人抱著個小火藥桶,一點點地撒著火藥,撒出一條線來。
放下桶,他說,「你們都走吧。先上去,從前面的出口,那裡看管得並不嚴密,出去時候小心一點。」
「你呢?」
「總有人要留在這裡。」
腳步聲逐漸遠去,漸不可聞。
火苗滋滋地燃燒,沿著蜿蜒曲折的引線一路燒上去。
火星沒入了火藥桶中。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
「快一點,快一點。」緊張的催促在暗夜中響起。
刨土的聲音又快了幾分。一蓬蓬泥土,沿著斜坡滑落下去。
長長的斜坡是堤壩的一半,背對寬闊的河面,面前是一望無垠的平原。
還是那個聲音,衝著堤壩上半人高的洞窟里喊著,「挖了多深了?」
「四丈深,一多半了。」一個灰頭土臉的矮個子從裡面鑽了出來,「再來一回就好。」
跟在他的身後,如同捅了兔子窩一般,一個接著一個從裡面飛快地鑽出四五個人來。
「都閃開,都閃開。」矮個子把後面的人都從洞口前排開。
就聽見噗的一聲悶響,自洞中噴出一蓬灰來。
正是秋汛漲水的時候,堤壩後奔涌不息的黃河水,掩蓋了一切聲音。
「好了好了,快下去。」
催促中,一堆人又魚貫而入。
很快。刨土的聲音又從洞中響起,一筐筐泥土從洞中推出來,沿著斜坡傾倒下去。
只剩下問話的人在洞口周圍徘徊。背著手,一副首領的模樣。就是來來回回來來回回,腳底的摩擦聲都透著焦躁。
堤上堤下都有人來回巡視。不過他們對人和洞口都視而不見。中間有人下來問了兩句又上去。來回徘徊的腳步又快了一些。
半個時辰之後,矮個子又出來了。
「可惜了。」
聽聞耶律乙辛效商紂自焚鹿台,章惇嘆息著。
率師伐國,執其君長於前。
至高的榮光近在眼前,卻錯手而過。
對此,章惇覺得很是遺憾。
不過,世間事本難十全十美。相比起收復幽燕,區區一耶律乙辛又何足為道?
「好生收斂,厚葬之。」章惇吩咐下去,自有人將大遼之主的屍身裝入棺槨。
章惇驅動坐騎,緩緩前行。
道路兩側,禁軍持槍而立,威風凜凜,而遼國軍民紛紛低頭俯首,不敢直視。
開戰僅僅一月,章惇便橫掃幽燕,殲敵十萬,逼迫遼國國主自盡,盡收燕山以南。功業之隆,建國以來未曾有。
章惇高居馬上,目不斜視。
前方城門深邃,宛如隧道,厚重的城牆不愧大遼第一要塞的名號。如此要塞,卻沒有守住三日。
開戰前,他就認定畢生功業在此一戰,卻不曾想,勝利來得如此輕易。
蹄鐵敲擊著石板,清脆的蹄聲在門洞中迴響。
當章惇帶著他的大纛進入城中。
歡呼聲從城頭,從城內,從城外連綿響起,連天接地,響遏行雲。
章惇進駐析津府要塞,在已為白地的行宮旁住下。
接見降服的遼臣,接見本地士民的代表,審閱析津府的防務,安排下一步的進軍規劃,還有從東京城送來等待他批閱的公務。
諸多事務還等著章惇去處理,但章惇現在要做的,卻是慶功宴。
拿下了析津府,是一個重要標誌。當年太宗就在此折戟沉沙,百多年來,官軍再沒有涉足過此處,直至今日。
十數萬功臣的代表,等待他的褒獎。
「好生安排。不要出岔子。」章惇吩咐下去,這是他此番出征最後一樁的要務了。
拿下了西京大同、南京析津,還有中京道、東京道和上京道等待攻略。但是不必章惇再親自領軍,自有將帥分頭出征。
遼國天子已死,主力傷亡殆盡,而其殘存國土上,叛亂此起彼伏,已經不可能還有翻盤的機會。
章惇只準備在此稍等時日,就可以凱旋歸京。
攜不世之功,凱旋而歸,之前許多不方便做的事,也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章惇起身,穿窗望月。
人臣至此,已為極致。
而他,已經不想再給人當臣子了。
……
一道黑影從陰暗處鑽了出來,望著不遠處歡騰嬉鬧的宴會場,眼神中只有仇恨。
宋軍正在大肆慶祝勝利,本地漢人正小心翼翼地奉承著他們。仿佛他們是這裡的主人。
「大遼不會亡!」
他恨恨地說著,返身鑽進一道密門,將門重新關好。
沿著階梯曲折向下,片刻後,出現在一條平直的隧道中。
隧道延伸向前,只有十四五丈的長度。並不是連接城池內外,僅僅是溝通各個庫房的道路。
越過排在前面的幾座庫房,裡面的藏物,他連多看一眼都沒有時間。在最後的一座庫房中停下腳步,裡面是一個個密封嚴實的大木桶。
「小心點,小心點。」他不厭其煩地提醒著。
位於地下的密庫里藏了有十幾人,都是耶律乙辛最後的安排。
整整八萬斤火藥,藏於要塞下方的密庫中,就在他們身旁的石門後。
「好了沒有?」他催促著。
「好了好了。」一人抱著個小火藥桶,一點點地撒著火藥,撒出一條線來。
放下桶,他說,「你們都走吧。先上去,從前面的出口,那裡看管得並不嚴密,出去時候小心一點。」
「你呢?」
「總有人要留在這裡。」
腳步聲逐漸遠去,漸不可聞。
火苗滋滋地燃燒,沿著蜿蜒曲折的引線一路燒上去。
火星沒入了火藥桶中。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反撲(中)
「快一點,快一點。」緊張的催促在暗夜中響起。
刨土的聲音又快了幾分。一蓬蓬泥土,沿著斜坡滑落下去。
長長的斜坡是堤壩的一半,背對寬闊的河面,面前是一望無垠的平原。
還是那個聲音,衝著堤壩上半人高的洞窟里喊著,「挖了多深了?」
「四丈深,一多半了。」一個灰頭土臉的矮個子從裡面鑽了出來,「再來一回就好。」
跟在他的身後,如同捅了兔子窩一般,一個接著一個從裡面飛快地鑽出四五個人來。
「都閃開,都閃開。」矮個子把後面的人都從洞口前排開。
就聽見噗的一聲悶響,自洞中噴出一蓬灰來。
正是秋汛漲水的時候,堤壩後奔涌不息的黃河水,掩蓋了一切聲音。
「好了好了,快下去。」
催促中,一堆人又魚貫而入。
很快。刨土的聲音又從洞中響起,一筐筐泥土從洞中推出來,沿著斜坡傾倒下去。
只剩下問話的人在洞口周圍徘徊。背著手,一副首領的模樣。就是來來回回來來回回,腳底的摩擦聲都透著焦躁。
堤上堤下都有人來回巡視。不過他們對人和洞口都視而不見。中間有人下來問了兩句又上去。來回徘徊的腳步又快了一些。
半個時辰之後,矮個子又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