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這一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太明在辦公室附近散步,提醒他注意的范姓青年,微笑地從後面追上了太明,突然用流暢的北京話跟他打招呼,太明立刻直覺到他是從大陸回來的青年。
於是像他鄉遇故知似的,有一種親切感。
范談起了種種事情,他是廈門高中的畢業生,在大陸住了五、六年,因為中日戰爭而回台灣。
他的家富有,不必要有工作,但眼前‘國家總動員’,遊手好閒不太好,因此來這米榖協會工作,他是一個快樂的,討人喜歡的青年,因此協會裡的台灣人同事都愛他。范告訴太明關於協會裡的種種內幕事情,使太明知道這裡也有各種派閥、追從,以及為了討上司歡心的告密等,這種複雜的氣流漩渦著。
而且這裡的台灣人中,也是有皇民派,那個日本名字叫中島的局裡的辦事員,便是其典型的人。
他在二十年前就已皇民化,一直過著穿和服和喝味噌湯的生活,私立中學畢業後立即考上普通文官,很能幹的人,對皇民化的努力也熱心,但不知為什麼,工作二十年沒升進始終是一名雇員,不過薪俸是增加的,這反而妨礙他升遷,因為他的薪俸已跟股長相等,若要使他升官,至少須給一個主任的地位。那麼就要立於日本人的頭上了。因此,經過了二十年,他依然沒有得到什麼升官的機會,但這個悲哀的皇民派,很可憐的自已還不知道這原因,還以為自己不能升官的理由是皇民化不夠的緣故,所以更加在這方面耗費精力。這種情形其他的皇民派也是相同的,那便是對台灣人妄自尊大,相反的,對於日本人卻卑躬屈膝。而且他們連思想也效法日本人,還賣弄一知半解的話,幼稚的讓人不忍卒聽的對中國的批評,有一次他說:‘中國人是誇大妄想症,胡說八道的名人,什麼白髮三千丈,說這種荒唐無稽的話還自鳴得意,實在是無藥可救的民族。’他在大家的面前如此放言,范以及一些平時就對中島印象不好的人,都想狠狠整一整他的狂妄,而煽動太明。太明雖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大人氣概,但他還是溫和地反駁說:‘中島先生,我和范桑都在中國居住過,中國是非常廣大的國家,實在不容易捉摸,更何況像我這樣平凡的人。不過,中島先生所舉出的“白髮三千丈”之句,常被人用來說明中國人的誇張癖,但中島先生,你知道其下句嗎?’然而,中島不知其下句,太明便說:‘大凡五言絕句,要把兩句合起來才能了解其意味,其中有的甚至非把四句合起來才能了解。“白髮三千丈”這句的情形也一樣,不知下句,便不明白其真正的意義。因為被斷章取義,所以才令人感到誇張。李白寫,白髮三千丈相比憂愁更長,李白的詩絕對不是誇張,會覺得誇張,那是因為不了解李白的憂愁。這首詩是李白被流刑夜郎後的作品,他的本心是愛國的,反而被判流刑之罪。像杜甫那樣風格堅實的詩人,有時也會寫出令人感覺誇張的詩,例如杜甫有一句“家書抵萬金”,現代人花三分錢買郵票,即使是任何窮鄉僻壤都可以通信,而不了解其心境,不過縱然是現代,若到大陸腹地或新畿內亞一帶的地方去,大概便會了解杜甫的心境。日本人對“白髮三千丈”任意解釋,李白在地下也會苦笑吧。’太明這樣半帶開玩笑的說明,中島說不出第二句話,其他的人舒了一口氣,同時對太明學識的淵博,重新給予評價。
愚昧的後方
太明在米榖協會工作久了,對於其內部情形已詳細了解,出差是他們增加收入的絕好時機。太明也曾和主任以調查‘檢驗手續費’的名義一起出差,從頭到尾都有業者招待飯局。協會的檢查員到米倉庫檢查,每人每日至少可以檢驗三、四千袋米,每袋的檢驗手續費三分錢,總數便相當可觀,全島的數量若以九百萬袋計,僅是手續費便達幾十萬元,此外還有麻袋和碎米的外快。而且協會所做的檢查只是預查,以後還要經過糧食局的複查。也就是說,實質上沒有任何意義的事,協會卻借糧食局的權限,坐享中間的利益。
而且,這個協會是老朽官吏的收容機關。因此,糧食局對於它的中間利益容忍,雙方勾串好了,狼狽為奸。太明跟隨著去出差的主任,撥了二十幾年的算盤,為人沉默寡言,也許是由於出差在外的輕鬆心情,他對太明說:‘協會裡的工作難做,但是要忍,服務十二年就可以領取四十個月的退休金和跟退休金相當的獎金,若是做到幹部,退職也夠吃一輩子。’由此可見,糧食局和米榖協會,與製糖公司或台拓、台電目的相同的機構。
分處長的妻子留在日本,因此他常出入玩樂場所,太明有一次看見一個可疑的女人來分處長處訪問。
太明納悶,便把那女人來的事問主任,主任翹起小指:‘她是牛(分處長的綽號)的這相好。’據主任的說明,分處長和那女人在值班室同宿,這種旁若無人的做法,太明驚訝,主任又說:‘你看這些。’主任說著,把幾張餐館的帳單顯示給太明看。那些都是分處長消費的,已裁決由雜費項下支出,令人吃驚的公私不分的爛帳。不僅如此,又說:‘慶祝辦事處落成時,業者贈送了幾千元的禮金,牛把這些錢也都花在同一家餐館裡。’太明越聽越感到吃驚。
於是像他鄉遇故知似的,有一種親切感。
范談起了種種事情,他是廈門高中的畢業生,在大陸住了五、六年,因為中日戰爭而回台灣。
他的家富有,不必要有工作,但眼前‘國家總動員’,遊手好閒不太好,因此來這米榖協會工作,他是一個快樂的,討人喜歡的青年,因此協會裡的台灣人同事都愛他。范告訴太明關於協會裡的種種內幕事情,使太明知道這裡也有各種派閥、追從,以及為了討上司歡心的告密等,這種複雜的氣流漩渦著。
而且這裡的台灣人中,也是有皇民派,那個日本名字叫中島的局裡的辦事員,便是其典型的人。
他在二十年前就已皇民化,一直過著穿和服和喝味噌湯的生活,私立中學畢業後立即考上普通文官,很能幹的人,對皇民化的努力也熱心,但不知為什麼,工作二十年沒升進始終是一名雇員,不過薪俸是增加的,這反而妨礙他升遷,因為他的薪俸已跟股長相等,若要使他升官,至少須給一個主任的地位。那麼就要立於日本人的頭上了。因此,經過了二十年,他依然沒有得到什麼升官的機會,但這個悲哀的皇民派,很可憐的自已還不知道這原因,還以為自己不能升官的理由是皇民化不夠的緣故,所以更加在這方面耗費精力。這種情形其他的皇民派也是相同的,那便是對台灣人妄自尊大,相反的,對於日本人卻卑躬屈膝。而且他們連思想也效法日本人,還賣弄一知半解的話,幼稚的讓人不忍卒聽的對中國的批評,有一次他說:‘中國人是誇大妄想症,胡說八道的名人,什麼白髮三千丈,說這種荒唐無稽的話還自鳴得意,實在是無藥可救的民族。’他在大家的面前如此放言,范以及一些平時就對中島印象不好的人,都想狠狠整一整他的狂妄,而煽動太明。太明雖然覺得這樣做沒有大人氣概,但他還是溫和地反駁說:‘中島先生,我和范桑都在中國居住過,中國是非常廣大的國家,實在不容易捉摸,更何況像我這樣平凡的人。不過,中島先生所舉出的“白髮三千丈”之句,常被人用來說明中國人的誇張癖,但中島先生,你知道其下句嗎?’然而,中島不知其下句,太明便說:‘大凡五言絕句,要把兩句合起來才能了解其意味,其中有的甚至非把四句合起來才能了解。“白髮三千丈”這句的情形也一樣,不知下句,便不明白其真正的意義。因為被斷章取義,所以才令人感到誇張。李白寫,白髮三千丈相比憂愁更長,李白的詩絕對不是誇張,會覺得誇張,那是因為不了解李白的憂愁。這首詩是李白被流刑夜郎後的作品,他的本心是愛國的,反而被判流刑之罪。像杜甫那樣風格堅實的詩人,有時也會寫出令人感覺誇張的詩,例如杜甫有一句“家書抵萬金”,現代人花三分錢買郵票,即使是任何窮鄉僻壤都可以通信,而不了解其心境,不過縱然是現代,若到大陸腹地或新畿內亞一帶的地方去,大概便會了解杜甫的心境。日本人對“白髮三千丈”任意解釋,李白在地下也會苦笑吧。’太明這樣半帶開玩笑的說明,中島說不出第二句話,其他的人舒了一口氣,同時對太明學識的淵博,重新給予評價。
愚昧的後方
太明在米榖協會工作久了,對於其內部情形已詳細了解,出差是他們增加收入的絕好時機。太明也曾和主任以調查‘檢驗手續費’的名義一起出差,從頭到尾都有業者招待飯局。協會的檢查員到米倉庫檢查,每人每日至少可以檢驗三、四千袋米,每袋的檢驗手續費三分錢,總數便相當可觀,全島的數量若以九百萬袋計,僅是手續費便達幾十萬元,此外還有麻袋和碎米的外快。而且協會所做的檢查只是預查,以後還要經過糧食局的複查。也就是說,實質上沒有任何意義的事,協會卻借糧食局的權限,坐享中間的利益。
而且,這個協會是老朽官吏的收容機關。因此,糧食局對於它的中間利益容忍,雙方勾串好了,狼狽為奸。太明跟隨著去出差的主任,撥了二十幾年的算盤,為人沉默寡言,也許是由於出差在外的輕鬆心情,他對太明說:‘協會裡的工作難做,但是要忍,服務十二年就可以領取四十個月的退休金和跟退休金相當的獎金,若是做到幹部,退職也夠吃一輩子。’由此可見,糧食局和米榖協會,與製糖公司或台拓、台電目的相同的機構。
分處長的妻子留在日本,因此他常出入玩樂場所,太明有一次看見一個可疑的女人來分處長處訪問。
太明納悶,便把那女人來的事問主任,主任翹起小指:‘她是牛(分處長的綽號)的這相好。’據主任的說明,分處長和那女人在值班室同宿,這種旁若無人的做法,太明驚訝,主任又說:‘你看這些。’主任說著,把幾張餐館的帳單顯示給太明看。那些都是分處長消費的,已裁決由雜費項下支出,令人吃驚的公私不分的爛帳。不僅如此,又說:‘慶祝辦事處落成時,業者贈送了幾千元的禮金,牛把這些錢也都花在同一家餐館裡。’太明越聽越感到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