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以將黃秋岳與唐文宗的宰相王涯,相提並論?大多莫 名片妙。有人指出,要從”甘露之變”中去參詳,”甘露之 變”是宰相王涯、李訓謀誅宦官;詐言在金吾廳後面的石榴 樹上發現甘露。天降甘露是瑞徵,史冊記載:天下升起則甘 露降。因此,當權的宦官仇士良,引領皇帝,親臨觀賞。王 涯、李訓本埋伏了甲士在那裡,打算盡殺宦官;不料事機不 密;為仇士良所發覺,半途引駕回宮;說王涯、李訓謀反大 逆,急召禁兵入宮,王涯、李訓皆被殺,並夷家族。梁鴻志 的意思是,日本飛機在8月15轟炸南京,目標在蔣委員長, 決非黃秋岳的本意;猶如王涯本無弒帝之意一樣。至於”誅 夷”的”夷”字,是指黃秋岳的兒子而言;梁鴻志可能不知 道,黃秋岳的兒子的一條命,是送在他父親手裡。

  但須磨知道,黃秋岳父子是由他送入鬼門關的,自不免 內疚於心;所以這一次在中國縱貫南北的旅行,到處打聽黃 家還有什麼人?最後是在北平找到了黃秋岳的弟弟。

  他對胞兄胞侄的不名譽之死,痛心異常,因此也恨極了 日本人;對於須磨的登門造訪,拒而不納。須磨無奈,托人 以資助印行黃秋岳的遺作為名,致贈了一筆巨款;亦被原封 不動地退了回來,須磨想了卻耿耿於懷的這樁心愿,是徹底 失敗了。

  但在公務方面,須磨倒頗有收穫,找到了一些舊關係,為 外務省建立了幾條情報路線,其中之一就是繆斌。

  當1945年2月初,日皇召見重臣,聽取了近衛的率直陳 奏,認為戰事必敗,愈早求和愈有利;否則陸軍內部的左傾 思想抬頭,將形成可怕的威脅。近衛並且提出了一張”預備 役”將官的名單,認為是收拾殘局的理想人選。

  這張名單的第一名是宇垣一成。當近衛第一次內閣,在 1938年夏天,為了想結束在中國的戰事而改組,接受多田駿 與石原莞爾的意見,自台兒莊前線召回板垣征四郎,代替杉 山元出任陸相時,宇垣一成亦代廣田弘毅而為外相。宇垣的 復起,是出於三井財閥”大番頭”,近衛內閣的藏相池田成彬 所推薦。統制派之得與財政界的結合,即肇因於池田成彬對 垣宇一成的看重;這一次池田推薦宇垣出任外相,是打算著 用宇垣的軍部關係與他在財經方面的影響力,由外交途徑來 解決中國的戰事。如果能夠成功,則近衛內閣之後,將是宇 垣、池田的聯合內閣。

  因此,宇垣謀和的交涉對象是,中國的財政巨頭孔祥熙; 實際上是由池田來的關係,結果為軍部所破壞,宇垣一氣之 下,也不跟池田商量,自己親筆寫了辭呈,還有一道彈劾近 衛的條文,卷在一起,面遞近衛;而且就在近衛面前,先將 彈劾文讀了一遍,問一句:”有無起事!”接著斬釘截鐵地說: “從此刻起,我不再是你的外相了!”

  這是公子哥兒出身的近衛,從未有過的難堪。但他公而 忘私,不記這段嫌怨,推薦宇垣出來收拾殘局,亦仍是想到 了宇垣與池田的合作,能夠打通孔祥熙的關係,對蔣委員長 作出有力的影響。

  皇道派的人物,近衛推薦了4個人,在”七七事變”初 起,擔任”支那駐屯軍”司令官的香月,以及反對擴大在華 戰事,而力主防俄的真崎甚三郎、小畑敏四郎及石原莞爾。近 衛又建議:如有必要,也就是一定需要現役將官;那麼阿南 惟幾,山下奉文亦可起用。

  這是日本陸軍中聲望最高的兩大將。兩人都有在華作戰 的經驗;亦都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立過戰功,山下奉文自馬來 半島北部登陸,南下直攻新加坡,於1942年2月初,依照預 定作戰計劃,很精確地以4天時間占領新加坡。

  但是,山下奉文是皇道派,他的聲名太盛,正招統制派 之忌;所以連同一向以陸軍超然派出名的阿南惟幾,都被調 為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節制,在”滿洲國”備邊。雖非”飛 鳥盡,良弓藏”,但多少總是投閒置散。

  及至1943年夏秋之間,日本的海軍及航空兵力,已處於 明顯的劣勢;大本營設定了守勢的”絕對國防圈”,中西太平 洋紐幾內亞至澳洲北部的戰備,有強化的必要,於是新組第 二方面軍,起用阿南惟幾為司令;不久山下奉文亦被任命為 十四方面軍的司令,擔當防守菲律賓的征途。

  近衛認為阿南與山下所以能擔負起收拾殘局艱巨,是因 為他們有足夠的聲望,可以讓在中國的日軍接受指揮。尤其 是山下,他的那個”馬來亞之虎”的外號,予人一個異常殘 暴的印象,其實,他比屠殺中國人的谷壽夫、酒井隆,甚至 有”統制派別動隊”之稱的松井石根,好得太多。最特殊,也 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所有的日本將領中,只有他相信中國 是不易被征服的——這一種基於現實而來的了解,比梅津美 治郎、東條英機、杉山元、岡村寧次等人,由於誤解中國曆 史而來的荒謬想法,有天淵之別。

  梅津一派所了解的中國歷史,只看到一種出於多種逆流 所匯集的不幸結果;中國曾數次為北方異族入侵,而不得不 暫時割起;如遼、金、元、清皆是。”統制派”從這些中國曆 史中,自我領受了鼓勵;他們所策動的華北五省獨立,包括 的地區,正是遼金的領域;也是五胡十六國及北魏的領域。同 時,從北洋政府時代以來,他們認為中國多的是石敬塘之流 的失意政客與軍閥,只要讓他們感受到有堅強的靠山,出現 第二個”滿洲國”是不成問題的一件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