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晉王李治為東宮太子,身為長史的謝逸將會有怎樣的前程可想而知。不過讓眾人很奇怪的是,東宮屬官從太傅到洗馬並無謝逸的身影,而是房玄齡、蕭瑀和馬周等一幹當朝重臣。

  謝逸並未有一席之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皇帝陛下這牌出的真是夠亂啊,到底是什麼心思呢?到底是君心難測,還是自己智謀不夠看不明白?

  還有先前皇帝陛下是那樣的寵愛楊妃,不就是因為吳王殿下嗎?可是到最後怎麼就突然轉變了方向改立了晉王,吳王李恪自始始終沒能回到長安來競爭,就這樣出局了。

  有人覺得皇帝陛下的做法比較古怪,但是沒有人覺得皇帝陛下做的不妥,無論立李恪還是立李治,都有道理,所有人也都能接受。

  畢竟一個居長,一個是嫡子,怎麼著都說得過去。

  但最終捨棄李恪而選了李治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晉王府背後那強大的力量?恐怕不盡然吧!

  或者說確實有這方面的道理,但其中總得有個主次,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司空兼國舅長孫無忌,大家都想起了他與皇帝陛下的特殊關係,以及在當前朝局中的特殊地位。

  也想起了那日子他入宮和皇帝陛下密談了很久的情形,現在看來,他們究竟談了些什麼似乎顯而易見了。

  李治能當上太子,看來真的是感謝這位好舅舅。

  第四一九章 被冷落的長史

  李治被立為太子,消息傳到輞川別墅,謝家上下無意是很高興的。

  多年來的辛苦謀劃總算沒有白費,謝家未來相當可期。

  可是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晉王府長史這個職位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東宮屬官之中卻沒有謝逸的一席之地。

  如此讓謝逸失去了與未來太子繼續接觸的機會,很可能因此失去從龍之臣的位置。

  這種情況多少有點古怪,甚至可以說不合情理。

  按照常理來說,晉王府出身的這些人都應該直接過渡到新東宮才是,畢竟對於李治而言這算是親信如故。

  尤其是謝逸這樣對晉王府居功至偉之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在李治入主東宮這件事上謝逸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很多人甚至覺得,李治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某種程度上像是謝逸的謀劃。

  一個最初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皇子,但謝逸卻慧眼獨具,並且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這筆投資讓很多老謀深算的大臣們為之汗顏。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皇帝陛下現在有意讓他疏遠李治,或者有其他什麼緣故吧!帝心深不可測,誰知道皇帝陛下在想什麼呢?

  想想謝逸真是冤枉,真是可惜。

  各種惋惜之眼層出不窮的時候,謝逸本人卻全然不在乎,既然皇帝沒安排工作,那就繼續開啟休假模式就行。

  輞川別墅里賽神仙般的日子到哪裡去找?

  弄兒為樂,等候三個孩子的出生,還有佳人陪伴,完全遠離朝堂上那些紛繁複雜,多好!

  這樣一直下去也沒什麼不好,憑藉著原本和李治的關係,至少在未來的“高宗”年間,李治是不會找自己不痛快的。安安穩穩過好下半輩子的富貴生活沒什麼不好。

  如此一來,之前鄭麗琬擔心的那些問題將完全不會再出現,有什麼不好的嗎?

  謝逸自己想得很開,所以也樂得愜意,這樣的日子已過便是將近兩年。

  其間謝家三個孩子先後誕生,武媚娘和徐慧各生下一個兒子,分別取名謝顯、謝昆,鄭麗琬則生下個女兒。

  作為當前唯一的小棉襖,謝逸自然是疼愛備至,給女兒取名謝晴。完全一副將小女兒捧在手心裡的感覺。

  如此一來,倒是讓武媚娘和徐慧大為嫉妒,紛紛後悔該要個女兒的,只是生男生女完全是天意,根本由不得她們。

  謝逸唯一的安慰就是:“兒女雙全自然是最好不過,這胎是兒子沒什麼不好,回頭再接再厲生個便是了。

  為夫我自然是全力配合,至於到時候生下的是兒子是女兒,就要看你們的運氣了。”

  一心想要女兒的武媚娘態度堅決。待謝顯半歲,身體完全恢復之後,請諸姐妹同意之後,專門算好了日子。求得專房之寵。

  兩個月之後,如願以償有了身孕,期盼著生個剩下個小棉襖。不愧是歷史上為唐高宗生下四子兩女的武媚娘,這完全是生育能力大爆發的節奏啊。照著節奏下去,謝家子女組一支球隊指日可待。

  這期間,如今的太子妃王妍也生下個兒子。取名李忠,作為東宮嫡長子,不出意外會是將來的大唐皇位繼承人。又得了嫡孫的李世民對此十分高興,對李忠格外疼愛。

  李忠出生之後,杜惜君曾代表謝家前去探望,當時恰逢謝晴出生,王妍曾隱約透露出想要和謝家訂娃娃親的意思。

  只是李忠身份特殊,娃娃親不是隨便定的,也不是她一個太子妃可以隨便決定的,素以此事暫且擱置。

  謝逸對此倒時淡然,自古以來皇宮裡的女人過得辛苦,勾心鬥角的,未必幸福。自家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寶貝女兒,何苦去受那個罪?

  所以這是啊,可能旁人格外期盼,但謝逸一點都不期待這個餡餅。

  自始至終,他就沒打算攀龍附鳳,從妹妹小蠻這裡開始便。當初多少年認為謝逸有心將妹妹嫁入晉王府,但事實證明不是這回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