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褚遂良朗聲道:“陛下,臣以為魏王殿下的話大大的不妥,且虛偽至極。虎毒尚且不食子,魏王殿下此舉有失仁愛。”

  何止是有失仁愛,簡直就是冷血殘暴,褚遂良說話已經客氣了很大。

  見皇帝陛下沉默不語,褚遂良繼續道:“今天為了皇位可以殺兒子,那麼將來為了皇位同樣可以對兄弟手足動手,甚至對陛下您……

  臣不敢妄議魏王殿下的品行,只是依理推斷,當年始皇帝死後,秦二世登基殘殺兄弟手足,致使秦宗室幾盡消亡,秦二世而亡。

  前車之鑑,不可不防,還請陛下仔細,千萬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出現在我大唐。”

  褚遂良的說話的很直接,甚至有點過分,卻也很誠懇,他是真的有點擔心皇帝陛下做出什麼不理智的決定來。

  自打幾年前長孫皇后亡故之後,李二陛下似乎已經沒有當年那般英明睿智,有時候甚至有些糊塗。

  尤其是涉及到子女問題的時候,對諸位皇子公主幾乎是沒有約束地寵愛,甚至是過度的溺愛。

  以前的廢太子李承乾便是如此,結果到最後卻上演了一幕東宮叛亂,險些讓大唐陷入危機之中。

  這些都是錢前車之鑑,看在眼裡讓大臣們甚為擔心,畢竟隋朝才滅亡了不過二十多年。如今朝中官員大都是在前隋做過官,目睹過當年的慘狀,自然不希望悲劇重演。畢竟他們大都出身世家大族,天下總是紛亂不利於世家大族的利益。

  所以有些問題是不許要勸諫的,在李泰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因為這段時間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已經超過了當初的廢太子李承乾。

  偏生李泰又搞出了這些么蛾子,致使形象一落千丈,或者說本性暴露無遺,讓大臣們深表擔憂。

  皇室手足相殘他們可以不在乎,但是一個連兒子都殺得皇帝已經具有暴君潛質,殺起大臣來還會手軟嗎?

  沒有大臣們會喜歡殘暴的皇帝,與其到時候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或者奮起反抗,倒不如現在就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這樣平平安安,天下穩定,大家相安無事,富貴榮華,自然都樂見其成。

  所以當此之時,百官和世家勛貴們實際上已經達成了思想共識,那就是不能讓魏王李泰登基。

  他過去幾十年積攢的所有的威望和名聲在一瞬間化為烏有,已經被勛貴朝臣們所拒絕。

  而褚遂良德行為無意間扮演了代理人的角色,將百官和勛貴們的態度清楚地傳達給了皇帝陛下!

  第四一五章 喜事連連

  褚遂良的話代表的就是朝野的態度,而且合情合理,將李泰華麗外表撕的粉碎,讓其骯髒的一面全部展現在皇帝面前。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陣,他必須得接受,必須要慎重審視這件事。

  “朕,知道了!”李世民的回答很平淡,也很簡潔。

  這就足夠了!

  褚遂良是明白人,皇帝陛下其實已經給出了態度,他也完全理解李二陛下此刻的心情,如果繼續咄咄逼人就有些過分了。

  勸諫要有度,動不動鬧得讓皇帝想要殺人就不好了。如今沒有了長孫皇后,不是誰都能有魏徵那樣的好運氣。

  褚遂良的勸諫很快也在朝野傳開了,這次卻不是誰泄露了機密,而是起居注的關係。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由史官記錄在冊的,當然了,這些事情傳播開來那也肯定是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首肯。

  這意味著什麼?

  暴露一個皇子的致命缺點,還有當朝最著名大臣反對批評,這意味著什麼似乎已經不言而喻。

  當天晚上,李泰便垮了。

  待在魏王府里借酒消愁,醉生夢死,一切得希望和努力都因為一句愚蠢的話而付之東流。

  現在的形式明明白白,父皇是肯定不會再立自己為太子了,一個被冠上了冷血殘暴標籤的皇子有什麼資格當太子,成為皇帝?

  即便是父皇肯,只怕滿朝文武,天下百姓都不會答應。

  沒有希望了!

  李泰心中滿是失望、遺憾和憤怒,可是能怪誰呢?不是死於別人的算計,而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和失誤,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非要責怪旁人。那麼魏王府里那些臭皮匠們自然是罪不可恕。而是已經派人將他們的腿全部打斷,嘴巴也已經稀巴爛,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嗎?能挽回什麼嗎?

  心態的心幾乎在滴血,然而一切於事無補。

  當此之時,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另外的兄弟去爭奪儲君之位,然後了此殘生。當不上皇帝。當個親王能有什麼用?

  更何況,自己這個親王能不能保住還是個問題。

  那句愚蠢的話讓自己人心盡失,幾乎到了萬人唾罵的地步,且有御史很不客氣滴重提舊事,聲稱要追究自己的謀儲之罪。

  是啊,廢太子李承乾曾指控過他有謀儲之嫌,當時就那麼不明不白地過去了,但現在又被翻了出來。

  殺子求儲,這種事都做得出來。更何況是謀儲了,魏王李泰現如今似乎已經不打自招,辯白不得。

  這個罪名倒是不小,但還是要看父皇最終會怎麼決斷,給出怎樣的處置。死罪,廢為庶人肯定不至於,但是這親王的爵位能不能保住就不得而知了。

  總而言之,那皇位是距離自己越來越遠。遙不可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