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衛宏心裡覺得老李同志此舉挺多餘的,畢竟大家都知道自己現在已經封無可封了,若是只為了賞些金銀,說實話,衛宏真不放在心上,賞的那仨瓜倆棗還不如自己隨隨便便賺一點賺得多。但出乎衛宏意料的是,這一次老李同志閉口不談賞賜,而是聊了很長時間的封爵制度。在場都是聰明人,聽了老李同志這麼多的鋪墊,很快就明白,老李同志是想繼續加封衛宏。不過令人疑惑的是,衛宏現在已經是王爺了,再封能封到哪去?

  就在眾人疑惑之際,老李同志捋著鬍子,掃視了一圈在場文武群臣,語氣沉穩道:“朕治國講究仁慈,治人則講究賞罰分明。犯了錯,必須要罰;同樣立了功,也必須要賞。上次契丹一戰,賢王令契丹臣服在我大唐腳下,為朕立下大功,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加封進爵。此次,突厥一戰,賢王更是幫助勛國公、胡國公一舉殲滅突厥,可謂是勞苦功高。此次若是再閉口不談封爵一事,於情與理都說不過去。只是現在賢王已然是王,不知眾位愛卿覺得,應該如何封賞?”

  文武群臣一聽這話,心想,好嘛,還玩這套?把這難題拋給我們,不是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嗎?若是說了,得罪衛宏,若是不說又得罪聖上,真是叫人為難!李靖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不再亂說話了,與大多數人一樣,不斷的掃視周圍,希望會有一個出頭鳥。結果大家只是交頭接耳,半晌也沒個人說話。

  衛宏始終不發一言,倒不是衛宏期待著繼續加官進爵。對於加官進爵的利害關係,衛宏心裡很清楚,同樣老李同志心裡也很清楚,從上次沒有封賞就可以看得出來。但這次,老李同志又提及此事,是何用意,就令衛宏有些不明所以了。難不成經歷了這麼多事兒,老李同志依舊不能釋懷,還要對自己動刀子?不過,上次離別的時候,說了那麼多,想必不是逢場作戲,老李同志應該不會如此決絕吧?

  想不通,便不去想,衛宏倒要看看,老李同志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老李同志見無人敢站出來,不由得嘆了口氣,心想這群所謂的大臣,平日裡一個比一個能說,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真是靠不住!就在老李同志準備自己出面解決的時候,長孫無忌突然站了出來,臉色嚴肅,作揖言道:“啟稟聖上,臣以為,賢王之功勞,無所能及。只封實銜已經不足為用,不如封一個可代表榮耀,證明賢王勞苦功高的頭銜?”

  長孫無忌的意思是,封個王啊,大臣啊,已經沒啥意思了。要封,就封一個無實權,但身份地位卻極高的頭銜。比如像是‘國老、國師、大祭司’這種有名無實的頭銜,既不弱了衛宏的名號,又封賞了,一舉兩得。

  第四百八十八章九千歲

  其實老李同志要說什麼話之前,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這‘深思熟慮’就是找長孫無忌先商量一下,互相通通氣,然後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此番長孫無忌的一番話,都是老李同志的心裡話。等長孫無忌說完,老李同志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看向衛宏,輕言問道:”愛卿,你覺得可好?”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歷史老師曾經給全班同學講過一個故事,至今為止衛宏都記憶猶新。歷史老師說,自古帝王無情又有情;當帝王還不是帝王的時候,為了爭奪江山,為了收攏人心,帝王不得已才會對為自己打江山的將領們有情有義。當江山已成囊中物,帝王不再空想時,就會順應那句話‘自古帝王多薄情’。為了鞏固江山,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更為了鞏固自己的子子孫孫後代,帝王會不惜一切代價,剷除身邊的不確定因素。朱元璋未稱帝之前,是何等的有情有義,是何等的胸懷大志?而稱帝之後,曾經為他打過江山的將領,壽終正寢者寥寥無幾,那血腥的手段,令後人膽寒。

  一直以來,衛宏都誤會了,誤會憑藉著自己的一腔赤誠可以感化老李同志,而結果,帝王終究是帝王,是沒有朋友的,和帝王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下場往往都是悲慘的。在這一刻,衛宏終於開始後悔,後悔自己一開始就不應該幫助老李同志,北方一戰也是,突厥一戰也是,至少,大唐尚有外憂的時候,老李同志還會意識到自己是個有用之人,不會對自己下手。而如今,外敵所剩無幾。大唐可高枕無憂,沒有了境外的壓力,老李同志就像大多數帝王一樣,開始整頓內部……

  自己是吐蕃駙馬有用嗎?現在看來是沒用的!吐蕃尚未成熟,根本無法威脅到大唐,再者自己在是吐蕃駙馬的同時還是大唐臣子,老李同志對自己下手,有理有據!

  從一開始衛宏就低估了老李同志的城府,試問一代帝王,其心境。又豈是自己一個小人物能夠參透的?

  回想起那日城門樓子一別,老李同志動情的演技,衛宏就是一陣感慨。論到演技,還是老李同志更勝一籌!

  “臣無異議!”儘管衛宏幾乎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下場,但衛宏還是沒有撕破臉皮,就這麼默默的承 受著老李同志的編排。

  “既然愛卿無異議,那朕便封賞了!”言罷,老李同志用甚是威嚴的目光,掃視一圈文武群臣。言道:“朕,欽封衛宏為聖佑天安常勝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乃九千歲也!長存於世,有罪不罰,有責不究,與朕同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