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戰陣仗甚大,契丹可汗意識到此戰不能敗,便從各部集結兩萬兵馬,支援營州。而殷開山也傳令回後方,從北方邊境、馬鬃山等各地,調遣了一萬五千人進行支援,務必要在營州與契丹進行決戰!而同一時間,小分隊也摸到了李靖的關押地點,位處契丹腹地的一個叫做‘黑水溝’的山牢。

  看守山牢的契丹兵卒只有八百人,人數不多,再加上位處契丹腹地,絕對敵軍不會來犯,導致粗心大意,被小分隊的突然襲擊打的措手不及。小分隊一衝入山牢,便斬殺三百餘人,剩下的五百契丹士兵組織兵力進行頑強防守,但面對一千騎兵的來回衝殺,根本無法穩定陣型,沒堅持多長時間,剩下的五百契丹士兵就被全殲。

  等小分隊打開山牢,從裡面將精神頹萎的李靖救出來時,李靖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抓著小分隊統領的袖口,高聲大喊道:“是聖上派你們來的嗎?是聖上不捨棄我李靖嗎?”

  “是賢王派我們來救您的!”統領隨口回了一聲,便打發兩個強壯的士兵,將李靖扔到馬背上,向大唐方向撤去。契丹境內派出一千多騎兵進行追擊,但雙方都是快馬,契丹追了一夜也未能追到,最後只能放棄。

  而營州戰場此時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儘管大唐士兵悍不畏死,四萬多兵馬拼的只剩下三萬,折損一萬多,但營州城池仍舊是沒有被攻破的跡象。

  第四百七十七章營州之戰

  通常情況下,想要用軍事,將一個部落或者國家擊敗,採取的戰術應該是先戰於野,在野外儘可能的磨損掉對方的軍力,而後在對方沒有能力守城的情況下,將城池攻下。當然了,要是碰上對方的守城大將是個繡花枕頭,還沒開打就夾著尾巴跑了,把城池拱手相讓,只能說是自己的運氣好。不戰而退的將領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的將領,甭管能不能守得住,起碼還是得過過招的,就算戰敗了,回去也好有個說辭,比如說‘敵眾我寡,本將已經盡力而為了,奈何天不佑我……’把戰敗的責任推給老天爺這招,屢試不爽。哪怕是對方的國主,有心責怪這個將軍,但人家把老天爺都搬出來了,你總不能連帶著把老天爺一併給罰了吧?把老天爺給惹怒了,賞你個天災**,誰也受不了。

  這種不戰而退,或者且戰且退的三流選手,主要還是中原盛產。像契丹這種驍勇善戰的部落,幾代也出不了一個這樣的貨色,出了,那只能算是國運不濟。此長彼消之下,中原屢屢拿北方部落沒轍,也是難免之事。

  不過在攻堅戰這方面,中原將領還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可能是長期在失敗中學習的經驗,畢竟失敗乃成功之母這話可不是白給的。為了刺激將士們趕緊把營州攻下來,衛宏下了一條軍令,日落之前,若是大軍還無法涉足營州城,千夫長以上的將領,皆斬首!然後其餘將領各跳一級,將空缺補上,把高位讓有能力者擔當。

  ‘斬首’可不是鬧著玩的,再加上在戰場上,軍令如山倒,說斬首,那就斬首,沒有商量的餘地。本來見久久攻不下城池,待戰情緒高漲的將領們,為了讓腦袋在好好的呆在肩膀上,全都各顯神通,使出渾身解數,帶著兵一浪一浪的往上沖。什麼叫做雲梯戰術,什麼叫做硬碰硬,只要能跟攻堅戰掛上鉤的戰術,都被使了出來。還別說,這種亂七八糟的戰術,倒是頗為奏效,原本一步也踏不進去的營州城,在這種亂七八糟毫無章法的戰術下,漸漸露出了罩門。先是城門處的守兵開始出現空檔期,前邊的死完了,後面的還沒有接上;隨後城牆上的士兵要麼被弓箭射死無數,要麼就被零零星星爬上城牆的士兵給沖開。城門和城牆這兩個城池最重要的前沿陣地,都出現了不可逆轉的頹勢,腦袋懸在頭上的大唐將領們見狀,暗道腦袋保住了,紛紛下令,命自己管轄下的士兵全力攻擊城門和城牆。原本不可能攻克的營州城,在日落之前,被悍不畏死的大唐士兵沖開,破城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無法逆轉。

  見營州城終於被攻破,衛宏讓殷開山再下一道命令,全軍千夫長以上的將士,只要全殲城內守軍,便每人賞白銀千兩,綢緞五十匹。這賞賜看似挺多,其實軍中千夫長以上的將領,統共沒幾個,便是賞賜一圈,也賞不了多少錢。這招叫做,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吃。

  剛才為了保命,將領們不要命的攻城;現在為了得到獎賞,將領們又是帶著大軍發狂般收割著敵軍的生命。日落之前破的城,次日日出之前,營州城的兩萬八千活著的守軍被全殲,無一倖免!營州城從此落入大唐治下,契丹將再無對中原用兵的跳板,只要大唐想,就可以隨時利用營州為跳板,對契丹進行趕盡殺絕。

  沒有了主力軍的契丹,就像是被打斷了牙的惡狗,看似彪悍,其實已經沒了威脅。當初大唐面對吐蕃象雄聯軍的時候,以一敵多,契丹這個賊竟然趁火打劫。現在殷開山決定以彼之道還治彼身,也玩一個趁其病,要其命的手段。留下一萬兵馬鎮守營州作為後應,剩餘的一萬多不到兩萬兵馬,則是向契丹的老巢進發。結果軍隊剛組織完,還沒離開營州,契丹可汗便差特使前來送信,宣布無條件投降,從此內附在大唐足下。

  契丹的這種做法無疑是明智的,這兩年大唐邊境屢屢遭受侵犯,正憋著滿肚子火無處**,若契丹不投降的話,真的會一舉將契丹給滅了。契丹投降,皆大歡喜,殷開山將擊敗契丹、契丹投降、成功營救李靖的捷報,一併傳回京城。約莫小半個月後,京城來旨,命殷開山將主力部隊全都撤回大唐境內,另外隨聖旨一起來的還有幾十個官吏,這些官吏都是搞政治的好手,分布在契丹境內,用以監督契丹。說白了,和後世的‘某某大使館大使’的功能差不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