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念完聖旨後,王巡撫馬上就把姜將軍扶了起來道:

  “姜將軍,看來皇上真的要在關外用兵了。你看......”

  姜將軍接過聖旨大笑道:

  “奴賊已經欺負我大明十多年了,終於遇到一個聖皇,我這把老骨頭就丟到關外也願意,王大人,本將軍就告辭了,今日整兵,明日就出發。”

  說完轉身離開了巡撫府。

  陝西巡撫陳齊宇也接到了聖旨,在接到聖旨的一瞬間就是一皺眉,因為他自己知道現在陝西的形式非常的不好,農民的暴亂才剛剛平息,這把大軍一撤也不知道能不能出事,但是聖旨已經下了,自己還是沒有膽子去違抗。

  沒有辦法,只能把這道聖旨拿給東陝將軍,由他來派兵了。

  在不出五日。

  整個大明朝就開始動了起來。

  湖廣三萬大軍最先出發的,他們兩省是離關東最遠的,可害怕在聖旨上規定的時間敢不到,現在的皇上,可是不留情面的。

  浙江、南京、山西、陝西、山東、河南,各個省也都是由將軍親自帶領紛紛向關東進發。

  這次的大軍行動也驚動了大明周圍的其他國家,畢竟在薩爾滸一戰後,大明已經是損傷元氣,這次還能徵調三十萬大軍,恐怕是已經傾了大明朝的全力了。

  其實我這次調兵只是徵調了不到十萬人馬,但是為了氣勢,我還是對外說徵兵三十萬。現在我也知道,我這個就是賭博。

  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次徵兵行動。

  如果我這次能把金人敢出遼東,就足以載入史冊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大明泰昌帝就不是短命的一個月皇帝了,而是改變歷史的明君。

  我此時正坐在寧遠城的行宮書房裡,看著各地發來的行兵奏則。

  各個省的行軍到了什麼地方,每天都會給我發來一個奏則的,而我現在對這些都是就沒有看。我手裡現在拿的是一個密則。

  “金大汗,努爾哈赤今日離開盛京,行蹤不明。王順志。”

  我看到這個,就是大樂,果然還是出來了,歷史有的時候還是準確的,現在就看你了,是不能把金人打垮,就在這一戰了。

  六月初十。

  最先到達寧遠城的是離的最近的山東兩萬人馬。由青州總兵石積霖率領。整個大軍在寧遠城北三里處紮營,石總兵只帶幾名親衛,進到寧遠城來,給我報導。我的旨意就是,原地紮營,等待其他援軍。

  十二日,山西的兩萬人馬也到了。太原總兵魯南率領,也在城南依靠著山東的大營紮下營來。原地等待。

  由十四日到二十日其他的各路大軍也都分別到來,現在可以說是把整個寧遠城的外面都給圍上紮營了。

  七省大軍十萬人馬。在加上袁崇煥的五萬人馬,現在足由十五萬大軍,在我的手中。

  寧遠城督師府大堂。

  我高高的坐在上面,各省的總兵統領,原遼東的各個將領,及我從京城帶來的將領現在可以說是把整個大堂都給站滿了。

  但是在大堂的正中間還是空了出來,因為現在中間的沙盤上不光光是關外的地形地勢了,而是加上了整個關外至松花江的所有地形地勢圖了。

  我坐在正上方,看著下面一個個氣勢不凡的大明將領。每個人現在臉上都是閃爍著堅韌,興奮外加自信。

  是的,如果在一年前,如果有人說,我們能把金人給敢回到他們自己的地盤去,恐怕大明沒有一個人能相信,尤其是在薩爾滸一敗後。

  但是現在不同了。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兩場大勝完全的提高了大明將士的氣勢,金人也不是不可戰勝的,既然你袁崇煥能打敗金人,我們也能做到。

  我看著他們對著旁邊的史可法道:

  “京城的火器可是運來了。”

  史可法馬上說道:

  “啟稟皇上,步槍五百支,火銃一千支,子彈數萬枚,都已經抵達。”

  我一聽就樂了,道:

  “好,火器營,就由你完全負責,立刻徵兵訓練,十天內我就要用上他們。”

  史可法一聽馬上道:

  “遵旨,微臣立刻準備。”說完站到一旁不說話了。

  我這才對著下面的所有將領道:

  “兩場大捷,完全打出了我們大明將士的氣勢,今天,我們大軍集結在此,就是要一鼓作氣把金人趕回老家去。”

  下面的將士都是沒有說話,但是每個人都是躍躍欲試。就要上戰場一般。

  “傳朕口諭。”

  “呼啦。”下面的將領一下都跪倒在地。

  “任命袁崇煥為征北都督,掌管全軍,負責一切在關東作戰事宜。”

  “謝主隆恩。”在我說完。袁崇煥是馬上磕頭謝恩。

  “這次朕要親征,收復關東。”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經過近十天的休整,大明十五萬軍馬在寧遠城外的教軍場集合。

  兵分三路,出錦州城,向金人的國都盛京進發。

  而我也是帶著史可法的火器營,肖逸的光武營,在全軍的中間也出發了,雖然在出發前很多的將領都勸我不能親臨戰場,以免發生危險。但是這樣的熱鬧我怎能不去,這個不是我的性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