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
但是這時的我,卻忽然的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這次的寧遠之戰,比歷史的寧遠之戰提前了兩年,也就是說努爾哈赤是在兩年後的寧遠之戰受傷而死的,而不是現在的這個寧遠之戰後,雖然這次的寧遠之戰有很多與歷史上的寧遠之戰相似之處,但是畢竟不是歷史上的那次能讓努爾哈赤斃命的寧遠之戰,我還是有點太急了。
(這段是不是有點向繞口令。呵呵,其實,我就是想表明,我現在這個歷史都是假的,比真正的歷史上發生的事件都早了兩年,這個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後,所處使形成的。從我來到這個世界後,歷史就回改變了。)
當我想到這些問題後,長出了口氣後,想到,努爾哈赤就在活兩年吧。
我對著後面跟著的肖逸說道:
“給王順志和沈慧娘傳消息吧,叫他們儘量在金人的京都做出點亂子來,但是注意一點,就是身份要是暴露了,就馬上回來,朕可不想失去兩員大將。”
肖逸馬上跑下去辦事了。
我又看了看史可法道:
“把在京城帶來的所有將領都傳到朕的書房,朕要給金人來個瓮中抓鱉,在叫他們好好記的朕,大明的皇上,可不是以前我那個懦弱的父皇。”
史可法一聽,也是馬上跑了下去,傳令去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事再起
一月後。
戰爭的陰雲已經再整個遼西的上空漫延開了,大明與大金的再一次大戰就要開始了。雙方都在努力的備戰著。
大明這邊,薊遼督師袁崇煥已經把遼西的大小衛所連再一起,築成以山海關,寧遠,錦州和北寧四城為中心的鐵桶防禦,這條防線就叫關寧錦防線,而百姓們卻都是非常不情願的離開了自己剛剛耕種的土地,躲進了各個城防衛所里,期盼著戰爭快快的過去,好回去耕種自己的土地去。
自從寧遠一戰後,大明挫敗了號稱不敗的金人後,士兵們的士氣也是非常的高漲,尤其是任何士兵都知道了,現在大明的皇上,就再遼西督戰著,這是幾年來和金人交戰從來沒有的高揚士氣。
而且再遼西的各個城池衛所里,朝廷打破了由太監監軍的慣例,再當今皇上的一道聖旨下,再遼西的所有太監都回到了京城去了,而替代他們是的,有勇有謀的年輕將領,這場戰役在遼西展現的是從來沒有的對金人必勝的信心。
金人這邊,自從兵敗寧遠城後,大汗努爾哈赤受傷而回,金人上下就一直難以咽下這口氣,這次再大汗的傷勢見好後,八大貝勒爺,一致的下發手諭,再次集結兵力,要再攻明朝,這個決議,得到了金人上下的一致同意,從百姓士農工商到皇宮大臣酋長。
這次金人在怨氣,怒氣,及對中原的渴望之情,集結了金人上下的十幾萬人馬,號稱大軍四十萬,再遼河平原盤踞,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
大汗努爾哈赤也是非常贊同再次攻明,並親下旨意由八貝勒皇太極為主,其他七大貝勒為輔,自己坐鎮盛京,再次兵發大明。
泰昌三年五月初六,金人出盛京,過遼河,舉兵向西,進攻錦州。
八大貝勒親自掛帥,兵分三路,一路由皇太極自率六萬大軍,以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為中路,躍過大凌河。
第二路由貝勒代善和阿敏,率兩紅旗和鑲藍旗兵為右翼,直取錦州城。
第三路由貝勒莽古而泰率正藍旗兵為左翼,直取右屯衛。
金兵氣勢洶洶西進,再犯大明。
錦州城、總兵府。
現在是一片的忙碌,士兵,將官進進出出一片的慌亂,任何人都知道現在的金人又一次進犯大明了,而錦州城,將是這次戰役的最前沿,也是最關鍵的城池,現在任何的士兵將來都沒有棄城而逃想法,就是一戰到底。
“生是大明臣,死是大明鬼。”
錦州城總兵趙率教再得知金人進犯後,對全城的將士所下達的唯一的命令,而全程的將士也都是以這句話為自己的銘志。
大堂內,總兵趙率教坐在中間的上位,其餘的將領都站在下面的沙盤前,都皺起了眉頭,副總兵左輔,朱梅和賈勝等人都站在了一旁,看著沙盤上的各個明軍和金軍的標誌,低頭不語。
趙率教站了起來走到沙盤前,看了看都低頭不語的眾人說道:
“本官同時接到皇上和袁大人的聖旨和手諭。”
眾人都驚訝的抬頭看著趙率教,趙率教接著說道:
“其實皇上和袁大人都已經預料到了金人會再次進犯我們大明的,但是沒想到會這早,本來以為會再八月雨季過後,但是提前到了這個雨季時來進犯,他們首先就犯了天時,地利本來就再我們大明手中,他們也沒有了,金人新敗又來犯,很多的士兵一定是不情願的,而我們大明是再百敗後,再寧遠新勝的,人和又不占再金人面前,這天和地利人和金人一個都不占,他們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再勝的。”
其實這些是我想了很久後才給全遼西的將士下的聖旨,就是要提高全軍的士氣,兩軍交戰勇者勝嗎。
而袁崇煥的手諭就是,錦州城堅守“憑堅城,用大炮。援軍馬上就到。”給了錦州城裡的軍民一個定心丸。並也同時告訴了趙率教再這次戰役中使用的策略,就是再寧遠城戰勝金人的辦法。
(這段是不是有點向繞口令。呵呵,其實,我就是想表明,我現在這個歷史都是假的,比真正的歷史上發生的事件都早了兩年,這個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後,所處使形成的。從我來到這個世界後,歷史就回改變了。)
當我想到這些問題後,長出了口氣後,想到,努爾哈赤就在活兩年吧。
我對著後面跟著的肖逸說道:
“給王順志和沈慧娘傳消息吧,叫他們儘量在金人的京都做出點亂子來,但是注意一點,就是身份要是暴露了,就馬上回來,朕可不想失去兩員大將。”
肖逸馬上跑下去辦事了。
我又看了看史可法道:
“把在京城帶來的所有將領都傳到朕的書房,朕要給金人來個瓮中抓鱉,在叫他們好好記的朕,大明的皇上,可不是以前我那個懦弱的父皇。”
史可法一聽,也是馬上跑了下去,傳令去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事再起
一月後。
戰爭的陰雲已經再整個遼西的上空漫延開了,大明與大金的再一次大戰就要開始了。雙方都在努力的備戰著。
大明這邊,薊遼督師袁崇煥已經把遼西的大小衛所連再一起,築成以山海關,寧遠,錦州和北寧四城為中心的鐵桶防禦,這條防線就叫關寧錦防線,而百姓們卻都是非常不情願的離開了自己剛剛耕種的土地,躲進了各個城防衛所里,期盼著戰爭快快的過去,好回去耕種自己的土地去。
自從寧遠一戰後,大明挫敗了號稱不敗的金人後,士兵們的士氣也是非常的高漲,尤其是任何士兵都知道了,現在大明的皇上,就再遼西督戰著,這是幾年來和金人交戰從來沒有的高揚士氣。
而且再遼西的各個城池衛所里,朝廷打破了由太監監軍的慣例,再當今皇上的一道聖旨下,再遼西的所有太監都回到了京城去了,而替代他們是的,有勇有謀的年輕將領,這場戰役在遼西展現的是從來沒有的對金人必勝的信心。
金人這邊,自從兵敗寧遠城後,大汗努爾哈赤受傷而回,金人上下就一直難以咽下這口氣,這次再大汗的傷勢見好後,八大貝勒爺,一致的下發手諭,再次集結兵力,要再攻明朝,這個決議,得到了金人上下的一致同意,從百姓士農工商到皇宮大臣酋長。
這次金人在怨氣,怒氣,及對中原的渴望之情,集結了金人上下的十幾萬人馬,號稱大軍四十萬,再遼河平原盤踞,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
大汗努爾哈赤也是非常贊同再次攻明,並親下旨意由八貝勒皇太極為主,其他七大貝勒為輔,自己坐鎮盛京,再次兵發大明。
泰昌三年五月初六,金人出盛京,過遼河,舉兵向西,進攻錦州。
八大貝勒親自掛帥,兵分三路,一路由皇太極自率六萬大軍,以兩黃旗和兩白旗兵為中路,躍過大凌河。
第二路由貝勒代善和阿敏,率兩紅旗和鑲藍旗兵為右翼,直取錦州城。
第三路由貝勒莽古而泰率正藍旗兵為左翼,直取右屯衛。
金兵氣勢洶洶西進,再犯大明。
錦州城、總兵府。
現在是一片的忙碌,士兵,將官進進出出一片的慌亂,任何人都知道現在的金人又一次進犯大明了,而錦州城,將是這次戰役的最前沿,也是最關鍵的城池,現在任何的士兵將來都沒有棄城而逃想法,就是一戰到底。
“生是大明臣,死是大明鬼。”
錦州城總兵趙率教再得知金人進犯後,對全城的將士所下達的唯一的命令,而全程的將士也都是以這句話為自己的銘志。
大堂內,總兵趙率教坐在中間的上位,其餘的將領都站在下面的沙盤前,都皺起了眉頭,副總兵左輔,朱梅和賈勝等人都站在了一旁,看著沙盤上的各個明軍和金軍的標誌,低頭不語。
趙率教站了起來走到沙盤前,看了看都低頭不語的眾人說道:
“本官同時接到皇上和袁大人的聖旨和手諭。”
眾人都驚訝的抬頭看著趙率教,趙率教接著說道:
“其實皇上和袁大人都已經預料到了金人會再次進犯我們大明的,但是沒想到會這早,本來以為會再八月雨季過後,但是提前到了這個雨季時來進犯,他們首先就犯了天時,地利本來就再我們大明手中,他們也沒有了,金人新敗又來犯,很多的士兵一定是不情願的,而我們大明是再百敗後,再寧遠新勝的,人和又不占再金人面前,這天和地利人和金人一個都不占,他們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再勝的。”
其實這些是我想了很久後才給全遼西的將士下的聖旨,就是要提高全軍的士氣,兩軍交戰勇者勝嗎。
而袁崇煥的手諭就是,錦州城堅守“憑堅城,用大炮。援軍馬上就到。”給了錦州城裡的軍民一個定心丸。並也同時告訴了趙率教再這次戰役中使用的策略,就是再寧遠城戰勝金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