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45 年5 月7 日,凌晨2 時,在法國蘭斯市區森豪威爾的總部里,約德爾被授予全權代表德國簽署了德國武裝部隊向西方盟國,同時也向蘇聯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的投降書。代表盟軍在文件上簽字的是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代表法國作為見證人簽字的是弗朗索茲·賽維茲將軍,而代表蘇聯簽字的是伊凡·蘇斯洛帕羅夫少將。

  史達林很快得到消息,他氣得臉色發青。當天他就打電話給炮兵參謀長沃羅諾夫,責問這位“著名的”炮兵將軍蘇斯洛帕羅夫究竟是何許人,竟如此大膽。他命令這位少將迅速回莫斯科,要嚴肅處分他。

  然後,史達林打電話給朱可夫元帥,通知他蘭斯發生的事情。史達林說:“是蘇聯人民,而不是同盟國,肩負了戰爭的主要重擔,因此,投降書應在反希特勒同盟所有各國的最高統帥部面前簽署,而不是只在盟國最高統帥部面前簽署。”“不在柏林,不在法西斯的中心簽署投降書,這種做法,我是不同意的,”史達林繼續說道,“我們已與各同盟國商定,把在蘭斯簽署投降書一事只當作投降儀式的預演。明天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代表要來柏林。蘇軍最高統帥部的代表由你擔任,維辛斯基明天就會到達你那裡。”5 月8 日清晨,維辛斯基乘飛機從莫斯科來到柏林。他帶來了處理德國投降所必需的全部文件,以及盟軍最高統帥部代表的組成名單,從早晨起,世界各大報刊的記者、撰搞人和攝影記者紛紛來到柏林,以便記下法律上肯定法西斯德國滅亡這一歷史性時刻,記下德國承認自己遭到失敗的歷史性場景。當天中午,索科羅大斯基元帥率眾在機場迎接盟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大約11 點,英國空軍上將泰德、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帕茨將軍和法軍總司令塔西尼將軍走下了飛機。當儀仗隊完成歡迎儀式後,德國代表才被允許下機,他們之中有凱特爾元帥、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和什圖姆普弗空軍上將。代表們驅車經過瓦礫充塞的柏林市區,來到柏林近郊的一個小鎮。蘇聯方面在德國軍事工程學校原為飯廳的一幢兩層樓房裡,準備了一間廳堂,投降的簽字儀式就在這裡舉行。盟軍代表們稍事休息後,即來到朱可夫司令部討論有關受降的一系列問題。這時,凱特爾元帥同他的夥伴們呆在另一幢房子裡。據蘇軍軍官們說,凱特爾曾對他的夥伴說:“從柏林街道經過時我為柏林所受破壞的程度,感到極為震驚。”蘇方人員馬上回敬道,“元帥先生,當按照你的命令消滅了成千上萬的蘇聯城市和村莊的時候,當千成萬蘇聯人民,包括無數的兒童,壓死在這些城市和村莊的廢墟的時候,你曾感到過震驚吧?”凱特爾臉色發白,

  他神經質地聳了聳肩,什麼也沒有回答。

  1945 年5 月9 日0 時30 分,盟軍方面代表就座完畢。朱可夫站起來宣布,受降儀式正式開始。他說:“我們,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國政府的委託,來接受德國統帥部代表德國作無條件投降。請德軍最高統帥部的代表進入大廳。”

  所有在場的人都轉過頭注視著門口。曾經向世界吹噓,說他們能以閃電速度擊潰英國、法國,並能在6 周消滅蘇聯,進而征服世界的戰爭狂人們,現在露面了。頭一個進來的是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凱特爾元帥,他只用了三步就走到桌邊,舉起元帥杖致敬之後,拉出中間的椅子便坐下來。他的後面是弗雷德堡和什圖姆普弗將軍,他們也緊靠凱特爾坐下來,隨從副官們站在他們椅子的後面。

  朱可夫元帥問德國代表團:“你們手裡有沒有無條件投降書?你們是否事先研究過它並有全權簽署它?”

  凱待爾用嘶啞的聲音作了肯定的回答。如今凱特爾完全不像是接受法國投降時那個目空一切、驕橫十足的帝國元帥了。他的眼中閃爍著恐懼和懊喪的神情。他在等待簽字時,臉色十分嚴肅。不久,“他把頭掉到後面,好像要忍住快要掉下來的眼淚”。

  “建議德國代表團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朱可夫以堅定的口氣說。譯員還沒有把這句話翻譯完畢,凱特爾似乎已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他把他的手移過桌子,做了一個手勢,要求把文件放到他面前。可是,朱可夫仍然站著,怒聲喊道:“要他們到這裡來簽字!”

  凱特爾不得不站起身來,慢慢從桌上拿起他的元帥杖,邁著遲緩的步子走到桌前。他的單片眼鏡掉了下來,掛在鏡繩上。他又慢慢地戴上它,坐到椅子邊上,嘴角帶著一絲輕蔑,拿起筆來簽署了5 份投降書,弗雷德堡和什圖姆普弗也相繼簽了字。

  投降書聲明:“我們,這些代表德國最高統帥部的簽字者,同意一切陸、海、空軍及目前仍在德國控制下的一切部隊,向蘇軍最高統帥部,同時向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

  簽署完畢之後,凱特爾從桌旁站起來,戴上右手的手套,這時他想顯示一下他的軍人姿態,用他的元帥杖致敬之後,大踏步地走開。

  接著,朱可夫和泰德作為蘇軍和盟國的代表也簽了字,斯帕茨和塔西尼將軍作為見證人簽上了名字。

  “德國代表團可以離開大廳。”朱可夫莊嚴宣布。凱特爾和他的同伴們離開大廳後,門馬上關上了。屋子裡的緊張氣氛突然消失,所有留在屋子裡的人都感到一陣輕鬆,當朱可夫以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名義,為這一長久期待的勝利,向所有在場的人表示祝賀的時候,大廳內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歡呼聲。許多人流出了眼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