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9頁
周濟雲在昆凌戰區不可能採取這樣的戰術,因為他不能像陳志華這樣,隨心所欲大規模的調送兵力,便只能一步一個腳印的平平推進。
陳志華的得意算盤便是繞過密州,先將翼州打下來,拿下了翼州,往前,兵鋒可以直指洛陽,後一側,可以合圍兗州,往後,可以將密州關門打狗。說不定還能將跑得恁快的雷東再一次給關在屋子裡頭。
現在的陳志華可謂是財大氣粗了,周立的大楚號戰鬥編隊,正在源源不絕地把他的後援部隊運上來,這些可都是由退役老兵組建而起的軍團,大戰開始之後,大明朝廷一聲令下,這些老兵們便義無反顧地重新披掛上陣了。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戰鬥經驗,比起其它幾個戰區,只會強不會差。
第一批抵達的援軍,便多達三萬人,一個月後,這個數目將再翻上一番。所以陳志華才敢採取這樣的戰略。
紅河流域之上由此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明軍在大幅度地向前跨進,而雷東也在不停地後退,兩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有時候甚至相隔不過數里地,不過一個是在河裡乘船而行,一個卻是在岸上策馬奔騰。至於那些駐守地方上的齊國軍隊,守土有責,卻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明軍越過了他們,直奔翼州而去。
當明軍在翼州登陸的時候,密州便被徹底隔斷了。雷東曾試圖在明軍登陸的時候展開一次攻擊,但在炮船,飛艇強悍的火力掩護之下,明軍有條不紊地登陸,當他們列成陣齊的陣容,當他們拖出一門門黑洞洞的火炮的時候,雷東便又轉身離去。
在雷東看來,只要他們上了岸,自己總是有機會的,他就不相信,明軍會永遠不露出破綻。
而此時尚在管子城的祝若凡,卻陷入到了困境當中。他的部眾已經有了不穩的跡象,徐俊生覆滅的太快,在祝若凡還沒有拿定最後的主意之前,短短的幾天時間,徐俊生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已經容不得祝若凡後悔了。
他必須馬上離開管子城,因為明軍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會是他。
他是這樣想的,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明軍雖然有源源不絕的援軍自螃蟹灣登陸,卻沒有向他這裡增加一兵一卒,在他的前方,始終只有一支五千人的部隊在監視著他。來援的明軍匆匆而來,便又登船匆匆而去。
很快,他便知道了明軍的動向。陳志華的戰略讓他目瞪口呆,陳志華當真沒有理會他,而是直接一刀插向紅河流域的腹心,極其大膽的將他這支多達兩萬餘人的部隊留在了管子城。
是反攻萊州,還是退入兗州,兩條路擺在了祝若凡的面前,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退入兗州,因為在兗州,還有一支兩萬人的齊軍駐紮,兩下合兵一處,與明軍亦有一戰之力。
直到他下達了向兗州撤退的命令之後,他才發現,事情不對了,他的部下,找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拖延撤退,一次兩次他還沒有放在心上,但數天之後,他終於發現不妙了。
他的部下,有多人在與明人有接觸的痕跡。
沒等他及時地作出反應,將這場危機解決在初發階段,管子城中,一場兵變已經發生了,他的部下的動作比他想像的要快得多。
孤獨地坐在管子城城守府中,身邊只餘下了五百餘人的親兵。而整個城池之中,到處都是人喊馬嘶之聲,無數人齊齊踩踏在地上的腳步,還有清脆的馬蹄聲,在迅速地向著城守府逼近。
「何至於此?」祝若凡長嘆了一聲,看了一眼面容蒼白的妻子和身子顫抖的兒子,他站起身,伸開雙臂,重重地擁抱了兩人一下,解下腰間的佩刀,竟就這樣赤手空拳地走出了城守府。
整個城守府,已經被兵變的士兵重重地包圍了。而領頭的,都是祝若凡曾給最信任的手下,與他一起並肩戰鬥過的袍澤。
熊熊燃燒的火把照亮了城守府,不管是領頭的將領,還是普通的士卒,卻都默然不語地靜靜地立在台階之下,台階之上,數十名祝若凡的親兵雖然臉色蒼白,卻仍然緊緊地握著手裡的刀槍。
短短的數步階梯,卻沒有一個兵變的官兵踏上去。
大門轟然打開,祝若凡赤手空拳地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之上,雙眼赤紅地看著街道之上密密匝匝的叛軍。
「祝將軍。」領頭的一名將領一下子跪了下來。
大街之上,所有的士兵都單膝下跪。
「祝將軍,大勢已去了,我們不想再打了,我們也不想背井離鄉,我們想回萊州,我們想到親人在一起,請將軍帶著我們回去吧。明國人已經答應了我們,只要我們回去,既往不咎。」將領聲音有些悲愴。
祝若凡的目光從所有人的臉龐之上慢慢地滑過,所過之處,士兵們無不垂下了眼瞼。他突然笑了起來。
「各位,你們的心思我都知道,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他聲音低沉,「你們今天,準備殺了我嗎?」
「祝將軍,我們怎麼會傷害你?我們只是想讓你帶領著我們回到萊州而已。」領頭的將領趕緊道。
「要我帶著你們回萊州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反攻萊州,而不是投降。」祝若凡大聲道。目光再一次逼視著眾人:「所以,你們現在要殺了我嗎?」
沒有人應聲。
祝若凡嘆了一口氣。
「既然你們不願意殺了我,我也不會跟著你們一起向明軍投降,那麼,請讓我離開吧!」祝若凡的聲音悲愴地道。
陳志華的得意算盤便是繞過密州,先將翼州打下來,拿下了翼州,往前,兵鋒可以直指洛陽,後一側,可以合圍兗州,往後,可以將密州關門打狗。說不定還能將跑得恁快的雷東再一次給關在屋子裡頭。
現在的陳志華可謂是財大氣粗了,周立的大楚號戰鬥編隊,正在源源不絕地把他的後援部隊運上來,這些可都是由退役老兵組建而起的軍團,大戰開始之後,大明朝廷一聲令下,這些老兵們便義無反顧地重新披掛上陣了。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戰鬥經驗,比起其它幾個戰區,只會強不會差。
第一批抵達的援軍,便多達三萬人,一個月後,這個數目將再翻上一番。所以陳志華才敢採取這樣的戰略。
紅河流域之上由此出現了奇怪的一幕,明軍在大幅度地向前跨進,而雷東也在不停地後退,兩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有時候甚至相隔不過數里地,不過一個是在河裡乘船而行,一個卻是在岸上策馬奔騰。至於那些駐守地方上的齊國軍隊,守土有責,卻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明軍越過了他們,直奔翼州而去。
當明軍在翼州登陸的時候,密州便被徹底隔斷了。雷東曾試圖在明軍登陸的時候展開一次攻擊,但在炮船,飛艇強悍的火力掩護之下,明軍有條不紊地登陸,當他們列成陣齊的陣容,當他們拖出一門門黑洞洞的火炮的時候,雷東便又轉身離去。
在雷東看來,只要他們上了岸,自己總是有機會的,他就不相信,明軍會永遠不露出破綻。
而此時尚在管子城的祝若凡,卻陷入到了困境當中。他的部眾已經有了不穩的跡象,徐俊生覆滅的太快,在祝若凡還沒有拿定最後的主意之前,短短的幾天時間,徐俊生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已經容不得祝若凡後悔了。
他必須馬上離開管子城,因為明軍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會是他。
他是這樣想的,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明軍雖然有源源不絕的援軍自螃蟹灣登陸,卻沒有向他這裡增加一兵一卒,在他的前方,始終只有一支五千人的部隊在監視著他。來援的明軍匆匆而來,便又登船匆匆而去。
很快,他便知道了明軍的動向。陳志華的戰略讓他目瞪口呆,陳志華當真沒有理會他,而是直接一刀插向紅河流域的腹心,極其大膽的將他這支多達兩萬餘人的部隊留在了管子城。
是反攻萊州,還是退入兗州,兩條路擺在了祝若凡的面前,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退入兗州,因為在兗州,還有一支兩萬人的齊軍駐紮,兩下合兵一處,與明軍亦有一戰之力。
直到他下達了向兗州撤退的命令之後,他才發現,事情不對了,他的部下,找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拖延撤退,一次兩次他還沒有放在心上,但數天之後,他終於發現不妙了。
他的部下,有多人在與明人有接觸的痕跡。
沒等他及時地作出反應,將這場危機解決在初發階段,管子城中,一場兵變已經發生了,他的部下的動作比他想像的要快得多。
孤獨地坐在管子城城守府中,身邊只餘下了五百餘人的親兵。而整個城池之中,到處都是人喊馬嘶之聲,無數人齊齊踩踏在地上的腳步,還有清脆的馬蹄聲,在迅速地向著城守府逼近。
「何至於此?」祝若凡長嘆了一聲,看了一眼面容蒼白的妻子和身子顫抖的兒子,他站起身,伸開雙臂,重重地擁抱了兩人一下,解下腰間的佩刀,竟就這樣赤手空拳地走出了城守府。
整個城守府,已經被兵變的士兵重重地包圍了。而領頭的,都是祝若凡曾給最信任的手下,與他一起並肩戰鬥過的袍澤。
熊熊燃燒的火把照亮了城守府,不管是領頭的將領,還是普通的士卒,卻都默然不語地靜靜地立在台階之下,台階之上,數十名祝若凡的親兵雖然臉色蒼白,卻仍然緊緊地握著手裡的刀槍。
短短的數步階梯,卻沒有一個兵變的官兵踏上去。
大門轟然打開,祝若凡赤手空拳地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之上,雙眼赤紅地看著街道之上密密匝匝的叛軍。
「祝將軍。」領頭的一名將領一下子跪了下來。
大街之上,所有的士兵都單膝下跪。
「祝將軍,大勢已去了,我們不想再打了,我們也不想背井離鄉,我們想回萊州,我們想到親人在一起,請將軍帶著我們回去吧。明國人已經答應了我們,只要我們回去,既往不咎。」將領聲音有些悲愴。
祝若凡的目光從所有人的臉龐之上慢慢地滑過,所過之處,士兵們無不垂下了眼瞼。他突然笑了起來。
「各位,你們的心思我都知道,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他聲音低沉,「你們今天,準備殺了我嗎?」
「祝將軍,我們怎麼會傷害你?我們只是想讓你帶領著我們回到萊州而已。」領頭的將領趕緊道。
「要我帶著你們回萊州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反攻萊州,而不是投降。」祝若凡大聲道。目光再一次逼視著眾人:「所以,你們現在要殺了我嗎?」
沒有人應聲。
祝若凡嘆了一口氣。
「既然你們不願意殺了我,我也不會跟著你們一起向明軍投降,那麼,請讓我離開吧!」祝若凡的聲音悲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