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李鴻章一算,七營才九千人馬,相較於匪共、神機軍、太平軍,那是太少太少了。所以,他就在安慶和周邊的縣城,擺開了招兵的架勢。

  今天,他親自在招兵點看著,突然見一條鄉農,五短身材,反穿著夾襖,牽著條瘦狗,來到招兵點前,問道:“當兵,開餉麼?”

  “開,沒聽見嗎,咱們稅警團管著收稅呢。”

  “那我就當兵。”

  “這你的狗怎麼辦啊。”

  “請招兵的總爺打打牙祭,給兄弟我留一條狗腿。”

  “嘿,還有這樣送狗肉上門的。”

  李鴻章也覺得奇怪,就走到正面去看,見這鄉農臉上髒兮兮的,但仔細一瞧,他不過十幾歲年紀。

  “你多大?小哥。”

  “這位大人過問,我十六,不,十七了。”

  “哪年生?”

  “道光九年生。”

  “那你實歲明明才十五嘛。回去吧,太小了。”

  邊上有人叫:“回去吃奶吧。”

  “大人,我沒爹沒媽,你給我口飯吃,就是我親爹。”

  李鴻章一皺眉,心想:“沒父母管教,不是好人家。”他正在猶豫,那少年突然跪下:“我程學啟給您磕頭啦。大人,收下我把,我可能打了。”

  “那,你就跟在我身邊吧,我正缺個伴當。”

  李鴻章並不需要老呆在招兵點,他帶著程學啟,回到借住巡撫衙門,問道:“你真沒家了?哪人啊?”

  “桐城南鄉人,爹媽死了,我也不會種地,家業都被我敗光了。”

  “實話實說,是個老實人。為什麼要當兵?就為一口飯?”

  “喜歡當兵,喜歡打仗。”

  “會打仗嗎?知道怎麼打仗嗎?”

  “三句話,愛兵如子,揮金如土,殺人如草。就能打勝仗。”

  “有點意思。你先去洗個澡,換身乾淨衣裳,給我做伴當。”

  等陳學啟被家人帶下去,李鴻章又把三弟鶴章叫來:“老鶴,咱們定的軍械所的機器到上海沒有?”

  “還真就來了。胡林翼來信,尋到一個叫做馬格里的洋人,能販賣機器。”說著,李鶴章把胡林翼的信遞過來。

  “敝處頃購有西人汽爐,鏇木、打眼、鉸螺旋、鑄彈諸機器,皆綰於汽爐,中盛水而下熾炭,水沸氣滿,開竅由銅喉達入氣筒。筒中絡一鐵柱,隨氣升降俯仰,拔動鐵輪,輪綰皮帶,系繞軸心,彼此連綴,輪旋則帶旋,帶旋則機動,僅資人力之發縱,不靠人力之運動。”

  這是一套製作開花炮彈的洋汽爐,另外已經派去上海的鮑比霍頓認為中國土產的內地泥爐也可以用來應急:

  “至於內地泥爐,以及銼磨螺旋器皿,每套不過數百金。分別負責。每爐約需工匠50—60名。一局每日可開數爐,每爐可得炮子50—60個,工緊時日可得炮子300餘個。工匠需300餘人。匠目每月工資20元至30元,散匠5—6元至10餘元。所出大小炸彈每月約有6000—7000個,大小炸炮可得6—7尊。銅帽及銅自來火引門,均可仿製。所制產品價比購買便宜甚多,質雖不及洋貨之精,但略可使用。”

  “那一套洋機器,加上幾套內地泥爐,就這麼開張了?”李鴻章自言自語。

  李鶴章卻以為是在問自己,便道:“要運來安慶,只怕不好辦,髮匪占了鎮江。”

  “不用到安慶來,就放在上海,靠近洋人,也好隨時就教。”李鴻章一句話,就把上海洋炮局的事情定下來了。

  隨後,他把丁日昌叫進來,給他一封手令,讓丁日昌前往上海主持洋炮局,如有機會,爭取“覓購機器,自造洋槍洋炮。於就近海口,訪有洋人出售鐵廠機器,確實查驗,議價定買,可以立時興造,進退之權既得自操,尺寸之功均獲實際。”

  ——丁日昌後來找到了設在虹口的美商旗記鐵工廠。該廠為洋人在上海較大的一座機器廠,設備也較先進齊全。李鴻章說:“此項外國鐵廠機器,覓購甚難,機會尤不可失”,飭丁氏迅速定議。丁日昌集資400000兩,買下了旗記鐵廠。另有其他物件如銅、鐵、木料等作價20000兩。故實際是化了420000兩銀子。連同上海洋炮局遷至高昌廟——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這時候,外邊急匆匆走來了一人,原來是李鴻章的族弟李勝。李勝走過來說:“老大人來信。”指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

  李鴻章取信一覽,說道:“座師至仕,要回蘇南老家,父親令我沿途妥為照料。”他所說的“座師”,就是剛剛至仕的大學士潘世恩。潘世恩是李文安和曾國藩那一屆科舉的同考官,李文安以師禮視之。而李鴻章也拜在潘世恩門下。

  李鴻章緊接著說:“這件事要辦好了,仔細商量商量。”潘世恩出生徽商,又為蘇州世家。正是大可藉助的力量。

  李鴻章在這邊想著怎麼藉助老中堂的力量,而在安慶團練王須水的家中,李鴻章的兩個結拜兄弟也在商量著事情。

  “二哥,肅大帥給名義讓二哥擴軍,這可確實。”

  “這有什麼好騙你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