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方從哲沒有理他,轉頭對端華說道:“從哲斗膽,問王爺一句,我們駐軍在這奉天,為了什麼?”
“為了防備羅剎。”端華說完,就恍然大悟的說:“多謝方先生提醒,端華險些誤了大事。”
“王爺明鑑,我們去京師拼命,奉天卻空虛了,羅剎人穆拉維約夫,狼子野心,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只是京師的事情,該當如何處置?我若不去,皇上怪罪怎麼辦?”
“晚生有一點計較,……”方從哲看看左右。
端華先看看自己的旗隊長們,又看看奉天府尹和府丞,說道:“無妨,都是自己人。”
奉天府尹站起來,說:“王爺,我還有庶務要辦,先行告退。無論王爺作何決定,我定當躬行。”
奉天府丞卻留了下來。
方從哲說:“王爺既然留了大家下來,就是信得過大家,大家可不要辜負了王爺的美意。”
接著,他可是說正題:“王爺,我們所在的奉天是什麼地方啊?”
“東北、關外。”
“不錯,東北,正是大清的龍頭,龍氣之所聚也,得東北者,高屋建瓴,俯瞰全國。東北苦寒之地,易守難攻,所以我大清起於東北,勢如破竹,一年而兼有天下。”
端華聽到這話,面色大變,喝道:“好膽!胡言亂語。”
方從哲滿面通紅:“我所說的,為王爺計,為大清計,更是為天下計。可不是胡言亂語。”
“來呀,把他拖下去,亂棍打死。”
這時候,蒙古旗隊長馬千山站出來說:“王爺,聽這小子說完,再弄死他不遲。”
“是啊,王爺,殺他就像殺一條狗,不如聽他說完。”范鐵錫也幫襯。
方從哲說:“王爺的鑲藍旗,現在被羅剎牽制,守在奉天,動彈不得。可謂困局。如果皇上最後扳回了局面,平了肅順,王爺坐擁大軍觀望。就算皇上心裡明白,王爺是要防備羅剎,難免不會心生芥蒂。而且,肅大帥是王爺的六弟,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肅大帥事敗,王爺有滅族之憂。”
“這個本王知道,所以才進退兩難。”
“又假設,肅大帥真的是順應時勢,力行革新,王爺雖然和肅大帥同為八旗都統,卻沒有功勞,也不曾附和其事,難免被肅大帥、怡親王猜忌。”
端華嘆了口氣:“我是他的三哥,他總要給我幾分薄面。”
“原來王爺早已打定主意,要站在肅大帥一邊,站在親兄弟一邊,以此試探我等來著。”
端華默認。他和肅順同父,肅順如果敗了,他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但他又不能自己來說“背叛皇上”的話,故而拋出這個引子,方從哲一接口,就捅破這層紙,話題揭穿了,後面就好辦。
“王爺想來已有定計。從哲自作聰明,惹人笑話。”
“且住,方先生,本王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爺有什麼為難的,為中國守住這東北便是,肅大帥要停旗餉,旗民沒了生計,王爺招募些到東北屯墾,也為肅大帥分憂,山東河南,到處都是流民,王爺一併招到東北,充實這關外的人口,豈不更好。”
“就算皇上扳回了局面,王爺在東北坐鎮一方,於國無愧,於心無愧,而且手握重兵,人口充實,皇上也不敢輕動,南邊麻煩大著呢。”
方從哲看著鄭親王的臉色,說道:“而且,王爺先祖,是清初議政八王之一,天生貴胄。王爺若是守住了東北這百萬里疆土,裂土封王那是應有之義。我前面說,東北龍氣所在,高屋建瓴。王爺屯守東北,靜觀關內時局,若時機成熟,入關勤王也不一定。”
“時機成熟,入關勤王?”鄭親王反問道。他知道勤王的真正意思。
“那要看肅大帥的本事了。”
“小臣也有一策。”一直沒做聲的奉天府丞蕭懷丹跑到下面跪下。
“蕭懷丹,你說。”
“自從羅剎人占了烏蘇里江以東,吉林將軍自殺,這吉林,就一直沒人管著,吉林長春堡,為東北要衝,不可不守,王爺可遣一旗隊,駐守長春堡和吉林府。而我大清制,在吉林(寧古塔)將軍轄下,只有三姓副都統和寧古塔副都統。王爺可給這個旗隊長加個都統的頭銜,總制吉林。”
端華想了想:“神機軍各旗都要擴編,這樣吧,范鐵錫的漢軍旗隊在錦州擴充,馬千山的蒙古旗隊在奉天擴充,你們兩人都升為副都統,兼任當地守官。富明阿,你前往吉林,就地擴編,還是滿洲旗隊,還在我神機軍正藍旗轄下。就食吉林府,駐屯長春堡。只是還缺一人,掌管吉林府。”
“小臣願去。”蕭懷丹說。
“那好,就你去,原吉林府尹失地之罪,也由你查辦。”
“多謝王爺,願為王爺帶路。”
“帶路?”
“是啊,小臣是契丹名臣蕭乙薛之後,蕭乙薛為耶律大石所殺之後,只有祖上一人逃得性命,為完顏阿骨打帶路,大破上京。蒙古興起,小臣的祖先帶路出潼關,而滅金國。元末時,藍玉攻北元於捕魚兒海,失道路,小臣先祖帶路,大破北元。大清初興,號後金,小臣先祖與名臣范仲淹之後范文程同帶路,而掩有遼陽。”
“為了防備羅剎。”端華說完,就恍然大悟的說:“多謝方先生提醒,端華險些誤了大事。”
“王爺明鑑,我們去京師拼命,奉天卻空虛了,羅剎人穆拉維約夫,狼子野心,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只是京師的事情,該當如何處置?我若不去,皇上怪罪怎麼辦?”
“晚生有一點計較,……”方從哲看看左右。
端華先看看自己的旗隊長們,又看看奉天府尹和府丞,說道:“無妨,都是自己人。”
奉天府尹站起來,說:“王爺,我還有庶務要辦,先行告退。無論王爺作何決定,我定當躬行。”
奉天府丞卻留了下來。
方從哲說:“王爺既然留了大家下來,就是信得過大家,大家可不要辜負了王爺的美意。”
接著,他可是說正題:“王爺,我們所在的奉天是什麼地方啊?”
“東北、關外。”
“不錯,東北,正是大清的龍頭,龍氣之所聚也,得東北者,高屋建瓴,俯瞰全國。東北苦寒之地,易守難攻,所以我大清起於東北,勢如破竹,一年而兼有天下。”
端華聽到這話,面色大變,喝道:“好膽!胡言亂語。”
方從哲滿面通紅:“我所說的,為王爺計,為大清計,更是為天下計。可不是胡言亂語。”
“來呀,把他拖下去,亂棍打死。”
這時候,蒙古旗隊長馬千山站出來說:“王爺,聽這小子說完,再弄死他不遲。”
“是啊,王爺,殺他就像殺一條狗,不如聽他說完。”范鐵錫也幫襯。
方從哲說:“王爺的鑲藍旗,現在被羅剎牽制,守在奉天,動彈不得。可謂困局。如果皇上最後扳回了局面,平了肅順,王爺坐擁大軍觀望。就算皇上心裡明白,王爺是要防備羅剎,難免不會心生芥蒂。而且,肅大帥是王爺的六弟,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肅大帥事敗,王爺有滅族之憂。”
“這個本王知道,所以才進退兩難。”
“又假設,肅大帥真的是順應時勢,力行革新,王爺雖然和肅大帥同為八旗都統,卻沒有功勞,也不曾附和其事,難免被肅大帥、怡親王猜忌。”
端華嘆了口氣:“我是他的三哥,他總要給我幾分薄面。”
“原來王爺早已打定主意,要站在肅大帥一邊,站在親兄弟一邊,以此試探我等來著。”
端華默認。他和肅順同父,肅順如果敗了,他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但他又不能自己來說“背叛皇上”的話,故而拋出這個引子,方從哲一接口,就捅破這層紙,話題揭穿了,後面就好辦。
“王爺想來已有定計。從哲自作聰明,惹人笑話。”
“且住,方先生,本王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王爺有什麼為難的,為中國守住這東北便是,肅大帥要停旗餉,旗民沒了生計,王爺招募些到東北屯墾,也為肅大帥分憂,山東河南,到處都是流民,王爺一併招到東北,充實這關外的人口,豈不更好。”
“就算皇上扳回了局面,王爺在東北坐鎮一方,於國無愧,於心無愧,而且手握重兵,人口充實,皇上也不敢輕動,南邊麻煩大著呢。”
方從哲看著鄭親王的臉色,說道:“而且,王爺先祖,是清初議政八王之一,天生貴胄。王爺若是守住了東北這百萬里疆土,裂土封王那是應有之義。我前面說,東北龍氣所在,高屋建瓴。王爺屯守東北,靜觀關內時局,若時機成熟,入關勤王也不一定。”
“時機成熟,入關勤王?”鄭親王反問道。他知道勤王的真正意思。
“那要看肅大帥的本事了。”
“小臣也有一策。”一直沒做聲的奉天府丞蕭懷丹跑到下面跪下。
“蕭懷丹,你說。”
“自從羅剎人占了烏蘇里江以東,吉林將軍自殺,這吉林,就一直沒人管著,吉林長春堡,為東北要衝,不可不守,王爺可遣一旗隊,駐守長春堡和吉林府。而我大清制,在吉林(寧古塔)將軍轄下,只有三姓副都統和寧古塔副都統。王爺可給這個旗隊長加個都統的頭銜,總制吉林。”
端華想了想:“神機軍各旗都要擴編,這樣吧,范鐵錫的漢軍旗隊在錦州擴充,馬千山的蒙古旗隊在奉天擴充,你們兩人都升為副都統,兼任當地守官。富明阿,你前往吉林,就地擴編,還是滿洲旗隊,還在我神機軍正藍旗轄下。就食吉林府,駐屯長春堡。只是還缺一人,掌管吉林府。”
“小臣願去。”蕭懷丹說。
“那好,就你去,原吉林府尹失地之罪,也由你查辦。”
“多謝王爺,願為王爺帶路。”
“帶路?”
“是啊,小臣是契丹名臣蕭乙薛之後,蕭乙薛為耶律大石所殺之後,只有祖上一人逃得性命,為完顏阿骨打帶路,大破上京。蒙古興起,小臣的祖先帶路出潼關,而滅金國。元末時,藍玉攻北元於捕魚兒海,失道路,小臣先祖帶路,大破北元。大清初興,號後金,小臣先祖與名臣范仲淹之後范文程同帶路,而掩有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