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宜中長期通過這種譁眾取寵的表演和豪言壯語來獲得權勢,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實上卻是一個優柔寡斷、冒充抵抗英雄的膽小鬼。德祐元年春夏之交,戰事最為激烈的時候,朝野內外紛紛要求他親往前線督戰,他卻猶豫畏縮,不肯出城。顯而易見,陳宜中不可能為宋朝冒生命危險。七月份,他離開臨安,逃到了遠離前線的南部沿海地區,要求朝廷在這一地區給他安排職務。他拒絕朝廷派來請他回朝的命令,太皇太后無奈,親自給他的母親寫信。在他母親的干預下,陳宜中回到了都城任職。太學生對陳宜中的逃跑行為進行了強烈的抨擊,指責他畏首畏尾、膽小怕事,是一個言過其實的兩面派,是和賈似道一樣的誤國之臣。

  陳宜中當國,行事搖擺不定,徘徊在和與戰之間,不能作出決斷。他口頭上喊出各種豪言壯語,實際上卻懦弱怕事,沒有與元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和才能。德祐元年年底,局勢在他主持之下,朝著越來越不利於宋朝的方向發展,除了徹底投降以外,已沒有其他迴旋餘地。文天祥、張世傑提出遷都到東南部地區,以圖背水一戰,膽小的陳宜中否決了這項提議,一意求和。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謝太后派大臣楊應奎向元軍獻上降表和傳國玉璽,哀乞伯顏念上天好生之德,對宋朝皇室從寬處理。元朝要求與宰相面對面會談,陳宜中被這種要求嚇破了膽,便再一次拋棄了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於當天夜裡逃離了臨安。

  陳宜中逃走後,蒙古鐵騎已兵臨城下,局面已無可挽回。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蒙古軍營談判。文天祥正氣凜然,被伯顏扣留,謝太后又派賈餘慶出使。

  二月初五,臨安皇城裡舉行了受降儀式,趙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顏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臨安。元世祖下達詔書,要伯顏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見,趙同母親全氏和少數侍從離開臨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謝太后因有病在身,並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軍的逼迫下啟程北上。至此,延續了近320年的趙宋王朝正式結束。

  趙個人小檔案:

  姓名:趙出生:咸淳七年(1271)

  屬相:羊卒年:至治三年(1323)

  享年:53廟號:恭帝

  父親:度宗母親:全皇后

  配偶:無繼承人:趙昰

  最得意:佛學上取得極高成就最失意: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

  最不幸:因一首小詩被賜死最痛心:宋朝的滅亡

  最擅長:佛學,翻譯

  端宗趙昰末帝趙昺景炎元年——祥興二年

  德祐二年(1276)二月,南宋正式投降元朝,延續了300餘年的宋朝宣告滅亡。

  此後,趙昰、趙昺兄弟先後被宋室遺民擁立為帝,建立起流亡小朝廷,南宋臣民的抗元鬥爭在二王的旗幟下又堅持了數年。此時元朝一統中原已是大勢所趨,小朝廷的反抗也只是垂死掙扎而已。儘管如此,南宋臣民體現出的忠義之氣,仍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流亡小朝廷

  德祐二年正月,宋朝敗亡已定。在元軍進入臨安以前,謝太后封趙昰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撫大使,趙昺為廣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命人保護二王逃出了臨安。趙昰一行躲過元軍的層層圍堵,到達溫州。陸秀夫派人招來了躲藏於此的陳宜中,張世傑也率兵從定海前來會合。溫州有座江心寺,南宋初年高宗南逃的時候曾到過這裡,其御座此時還保存完好,眾人於座下大哭,擁戴益王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趙昺為副元帥。此後二王就成為宋室遺民心目中僅存的希望。

  都元帥府成立後,眾人決定前往遠離元軍威脅的福建。五月一日,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冊封楊淑妃為太后,垂簾聽政,進封趙昺為衛王。已經兩次逃跑的陳宜中被任命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陳文龍、劉黼為參知政事,張世傑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蘇劉義主管殿前司。流亡小朝廷在福州建立起來,並粗具規模。

  流亡政權剛建立,外臨強敵,內部卻開始爭權奪利,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分化了本已非常孱(chán)弱的力量。時楊淑妃的弟弟楊亮節居中掌權,秀王趙與檡以趙氏宗親的身份對楊亮節的所作所為多所諫止,遭到楊亮節的忌恨。楊亮節遂把趙與檡(zhái)派往浙東。朝臣有人言秀王忠孝兩全,應該留下來輔佐朝廷,楊亮節聽後更為憂慮,擔心自己地位難保,驅逐趙與檡的心意更加堅決。趙與檡後來在處州與元軍交戰,被俘不屈而死。宰相陳宜中此時又使出自己擅長的黨同伐異手段,排斥異已,指使言官將陸秀夫彈劾出朝廷。在小朝廷立足未穩的時刻,陳宜中的這種行為引起眾人的普遍不滿,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說:“現在是什麼時候?還在動不動就以台諫論人!”陳宜中無奈之下,將陸秀夫召回。

  南宋雖然已經投降元朝,但還有許多地區依然掌握在宋室遺民的手中。福建、兩廣大片地區仍處在流亡小朝廷的控制之下,李庭芝堅守的淮東、淮西地區也進行著拉鋸戰。但在元軍的進攻下,淮東、淮西等地相繼失陷,李庭芝戰死。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元軍逼近福州,此時小朝廷還有正規軍17萬,民兵30萬,淮兵萬人,擁有的兵力遠比元軍要多,完全可以與之一較高下,但由於朝政由陳宜中、張世傑二人主持,陳宜中一直就是一個膽小鬼,張世傑也“惟務遠遁”,因此小朝廷在福州立足未穩,就又開始了逃亡。十一月十五日,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著端宗趙昰、衛王趙昺及楊太妃乘一艘海船逃跑,剛剛入海,就與元朝水軍相遇,由於天氣不好,大霧瀰漫,才僥倖得以脫身。離開福州之後,小朝廷失去了最後一個根據地,此後只能建立海上行朝,四處流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