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鑑於唐代嚴重的宦禍,宋代對此防範很嚴,“宦官不得干政”已成為宋代的一項祖宗家法。但理宗後期,追求享樂,昏庸嗜欲,宦官弄權也隨之而起。董宋臣是理宗的貼身內侍,善逢迎,很得理宗的歡心。理宗去禁苑賞荷花,苦於沒有涼亭遮日,董宋臣揣摩上意,一天之內就修建了一座涼亭,理宗十分高興。冬天,理宗又去賞梅,董宋臣已事先在梅園建造一座亭子,理宗責備他勞民傷財,董宋臣說不過是把荷亭移到這裡,理宗又大讚他辦事得體。理宗晚年好女色,三宮六院已滿足不了他的私慾,董宋臣引臨安名妓唐安安入宮淫樂。起居郎牟子才上書勸誡理宗:“此舉壞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理宗卻讓人轉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損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為例勸誡理宗,理宗竟然恬不知恥地回答:“朕雖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在理宗看來,自己雖然“不德”,但與唐明皇相比還是有相當差距的,然而這種差距也無非是在五十步與百步之間罷了。董宋臣在理宗的寵信下,勾結宰相丁大全,恃寵弄權,不可一世,人們把他稱為“董閻羅”。宋人記載當時宦官專權的情況,說:“一時聲焰,真足動搖山嶽,回天而駐日也。”

  丁大全長像“藍色鬼貌”,為人“奸回險狡,狠毒貪殘”,時人稱之為“丁藍鬼”。他娶了一位外戚的婢女,以此來攀附高層權要。後來又靠逢迎閻貴妃、宦官盧允昇、董宋臣等人,逐漸身居要職,升任侍御史兼侍講。丁大全本人寡廉鮮恥,貪財好色,他為兒子聘婦,見兒媳長相標緻,竟奪為己妻,為世人所不恥。當時宰相董槐為人剛正不阿,丁大全希望巴結董槐以取高位,為董槐拒絕,丁大全由是日夜謀劃報復董槐。寶祐四年(1256),理宗下詔罷免董槐,丁大全恰好也於此時上章彈劾董槐,於是他沒等罷免詔書下達,就在半夜率士兵百人持刀包圍董槐家,恐嚇董槐要把他送交大理寺審訊,隨後將董脅迫至臨安城外,棄之而去。丁大全驅逐宰相的舉動使得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太學生陳宗等六人上書揭露丁大全之奸,時人譽之為“六君子”。丁大全反過來指使台諫官翁應弼、吳衍彈劾六人,最後將六人開除學籍,流放邊州,同時禁止三學(太學、宗學、武學)學生妄議國政,消弭來自朝廷內外不同的聲音,並藉機扼殺反對其擅權的力量。

  在外廷與丁大全勾結的是馬天驥。馬天驥,字德夫,衢州人。理宗之女周、漢兩國公主下嫁,馬天驥絞盡腦汁送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大禮,得到理宗的歡心,與丁大全同時被任命為執政。

  閻、馬、丁、董四人內外勾結、專擅弄權引起很多正直人士的不滿,有人在朝堂門上寫下八個大字:“閻馬丁當,國勢將亡。”意在警告理宗如果再信用奸佞,國家前途堪憂。(“閻馬”,諧音“檐馬”,乃屋檐下懸掛的鈴鐺,此處指閻貴妃、馬天驥。)理宗大怒,派人追查,數月以後仍一無所獲,最後只得不了了之。

  理宗意識到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失誤,也採取一些措施加以補救。寶祐五年六月,馬天驥任執政剛剛8個月就被罷免。開慶元年(1259),蒙古入侵,丁大全由於隱瞞軍情,被罷免了宰相職務,在眾人的論劾之下,理宗將其流放海島,途中被押送官畢遷擠落水中淹死。閻貴妃也於景定元年(1260)病逝。只有宦官董宋臣,理宗雖於景定元年將他流放到安吉州編管,但對他始終眷遇有加,董宋臣比理宗早死幾個月,理宗特贈其為節度使,以示優寵。

  景定五年(1264),理宗病逝。次年,被葬於紹興府會稽縣永穆陵,廟號曰“理”。在中國歷代皇帝中,理宗以尊崇理學著稱,理學在他統治期間,被抬到官方哲學的正統地位,後人多認為理宗廟號曰“理”即是以此之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據周密《齊東野語》記載,最初曾擬“景”、“淳”、“成”、“允”、“禮”五字備選,最後定為“禮宗”。但有人說“禮宗”與金朝遺民為金哀宗擬的諡號相同,且古時有一位婦女名叫“禮宗”,便取其諧音,定為“理宗”。人們認為根據理宗尊崇理學的實際,廟號曰“理”也屬名實相符,並且天下之間,“道理”最大,符合理宗至尊的地位,於是再無異議。據此而言,理宗廟號與他推崇理學並沒有什麼關聯。然而一些封建史家又胡亂聯繫,說什麼把“理”字析字取義,乃是“四十一年王者之象”之義,稱讚其為“請諡於天”,這當然陷入了神秘主義的範疇,不足為信。

  趙昀個人小檔案

  姓名:趙昀出生:開禧元年(1205)

  屬相:牛卒年:景定五年(1264)

  享年:60諡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廟號:理宗陵寢:永穆陵

  父親:趙希瓐母親:全氏

  初婚:23歲配偶:謝皇后(謝道清)

  子女:2子1女繼承人:趙禥

  最得意:以一介平民登上帝位最失意:在位前期10年被史彌遠控制

  最不幸:兩子早夭最痛心:端平入洛的失敗

  最擅長:隱忍待時

  度宗趙禥咸淳元年——十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