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兵入關後,隨著政治中心南移,大批滿族貴族、官吏、滿蒙漢八旗官兵隨之湧入北京。從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政府頒發“圈地令”,至順治四年正月,先後三次大規模圈占土地,把近京各州縣的無主荒地分給各滿族貴族,這實際上是對漢族人民的野蠻掠奪。與此同時,清廷還配合實行“投充法”,即允許各旗收納失去生產手段的貧民,充作“役使之用”。投充法實質上是逼迫漢族農民依附於滿族貴族,補充擴大農奴隊伍。被擄掠的農奴不堪虐待,紛紛逃亡,為此清廷又頒行了“逃人法”,規定“逃人鞭一百,歸還本主。隱匿之人正法,家產籍沒。鄰右甲長鄉約,各鞭一百,流徙邊遠。”“圈地令”和“投充法”維護了農奴制生產方式,厲行“逃人法”,則把農奴牢牢禁錮在莊園裡。清軍入關後推行的這一系列弊政,再加上對其他各民族施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激起了廣大漢族人民的強烈反抗。順治二年,清政府又頒布“薙髮令”,強令廢除明朝衣冠、剃髮梳辮,改從清制,以此作為進一步確立滿族貴族統治的象徵,更激起了各地、各階層人民的激烈反抗。為了避免與漢族人民的矛盾驟然加劇,清廷又宣布暫緩一年執行。占領南京以後,清廷認為心理上征服廣大漢族人民的時機已經成熟,再次頒布“薙髮令”,所征服的地區,以十日為限,“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高壓政策使得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反抗情緒更加高漲,未被征服地區人民的抵抗更加頑強。而且,其時的漢人視滿人為外來民族,稱之為“狄”、“虜”。在他們心目中,只有明朝才是漢人的正統正朔。

  此時原來反明的農民起義軍轉而擁明抗清;原來企圖聯合清軍鎮壓起義軍的明王室轉而聯合農民起義軍,抵抗清軍。福王的弘光政權失敗後,明室遺臣先後擁立魯王、唐王、桂王等宗王,在兩廣、福建地區舉起抗清復明旗幟,各地民眾紛紛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進行抗清鬥爭。一些知識分子懷著強烈的漢民族氣節,義不降清,甚至奔走呼號,並積極參與抗清鬥爭。清代著名思想家、詩文家顧炎武,以及同時代的思想家王夫之、黃宗羲,都參加過抗清鬥爭,並始終不願應召到清廷做官。

  清兵占領北京後,一批漢族官紳紛紛南下,遂在江南一帶形成了以漢族大地主階級為主體的政治中心,史稱南明政權。1644年5月,崇禎帝的從兄福王朱由崧由鳳陽總督馬士英等人擁戴,在南京稱帝,建元“弘光”。弘光政權建立於危難之際,寄望於南方各擁有重兵的將領維持江山,於是封鄭芝龍為“南安伯”,他手下的將領也各有升遷,施琅遂任副總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對弘光小朝廷來說是最恰當不過了。弘光政權建立後,沒有制訂出正確的對付清政府和農民軍的策略,而是一廂情願地想“借虜平寇”,竟天真地遣使赴北京“酬虜通好”,遭清政府斷然拒絕。然而,弘光政權毫無警醒,滿足於偏安江左,滿足於江南富庶的物質生活,享受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其腐朽程度較之崇禎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統治階層內部矛盾也日趨尖銳。弘光小朝廷大肆勒派軍餉,增加賦稅,甚至公開賣官,賄賂公行,政治腐敗到極點。第一個南明政權建立不到一年,即宣告滅亡。弘光帝逃往蕪湖,很快被俘獲。馬士英、阮大鋮逃到杭州,未及逃跑的許多南明官僚紛紛投靠清王朝。

  ---------------

  投軍從戎追隨恩主附清(5)

  ---------------

  弘光政權滅亡後,在福州又出現了第二個南明政權,即隆武政權。1645年的閏六月初六,唐王朱聿鍵由“南安伯”鄭芝龍等迎入福州。次日,正式就任監國;不久後,又在臣僚的擁戴下於閏六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紀元從七月初一起改稱隆武元年,以福州為臨時首都,政府名為天興府,以原福建布政使司作為行宮。這就是南明史上第二個政權,史稱“隆武政權”。由於此政權為鄭芝龍所擁戴建立,因此鄭芝龍被晉封為平虜侯,很快又被封為平國公。隨著鄭芝龍的位高權重,施琅再次得到升遷,被提拔為僉都督,擔任左衝鋒,其弟施顯也被授予錦衣衛仁武營將領之職。

  接連得到升遷的施琅,一方面感激鄭芝龍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也希圖建功立業,有所作為,以遂平生之志。然而,為攫取更大的權利,鄭芝龍竟擁兵自重,挾制朝廷,無意進取。首席大學士黃道周對鄭芝龍擁兵觀望十分憤慨,自告奮勇督兵福建,聯絡江西,援救徽州、衢州一帶的義軍,欲為隆武政權打開局面。1645年7月22日,黃道周率領勉強拼湊的三千多士卒踏上征途,但掌握兵馬錢糧大權的鄭芝龍卻只撥付一個月的糧餉。師出不久,兵餉無繼,黃道周只好憑自己的聲望和書法,親筆書寫委任狀,沿途召募一些忠勇之士。黃道周雖也讀過一些兵書,還曾為《廣百將傳》做過注,但卻只是紙上談兵,未曾親歷沙場。部下兵將大抵是應募而來,缺乏作戰經驗,僅憑一腔熱血奮勇向前。施琅當時充當其偏裨,隨同黃道周出征,憑其獨到的軍事眼光,施琅認為依靠這樣一支隊伍同清朝正規軍作戰必敗無疑。據李光地的《榕村語錄》記載,施琅曾向黃道周“獻奇策”,提出遣散所招募來的福建沿海地方之兵,只帶少數精兵強將由小路直接進入贛州,以首席大學士督師的名義節制和調遣南贛、湖廣、廣東、廣西等地總督、巡撫、總兵,會師進取。此時的施琅已經能夠用戰略的眼光來看待與清軍的戰爭,第一次顯示出軍事方面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但是,黃道周為人迂執,不達權變,施琅之計未被採納。不願陪著送死,施琅逕自返回福建,隨施福退守於分水關。黃道周一意孤行,鼓勇率部與清軍對壘,很快戰敗被俘,守節不屈而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