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中夾在中間形勢不利的是張遼,曹魏不主動去與張遼開戰,張遼在後方不定的情況下也不敢踏出函谷關。

  南方則已然是郭嘉與孫權生死不休的局面,那曹魏還是不要參合的好。

  其中變數,非人謀能料准。

  倘若孫權擋不住郭嘉,到時候又投降或撤回江東,那郭嘉的二十萬兵馬極有可能北攻樊城,等等之類不利的局面可能會發生,曹魏不應主動參與,而是靜觀其變方為上策。

  聽了司馬懿的話,曹丕冷靜下來,深以為然。

  正在此時,有侍衛入堂呈遞一份軍情給曹丕。

  曹丕打開一看,又是一陣大笑不止。

  司馬懿從曹丕手上接過那份情報低頭一看,露出幾分輕蔑的笑意。

  這是太平軍東征的軍隊情報,其中記述了太平軍此次出征的將帥。

  主帥,郭嘉長子郭燁!統軍大將中,司馬懿沒有看到一個意料中的名字。

  魏延,誰聽過?

  蕭仁,久聞大名,卻從未有過野戰統軍的經歷,他的威名是追隨郭嘉的忠誠,而不在沙場戰功。

  至於張任,鄧芝等等將領,那都是年輕新銳將領,名氣有限,不值一提。

  許褚,典韋,高順,張燕等等這些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大將,郭嘉一個都沒有派出!

  “郭奉孝啊郭奉孝,孤該怎麼說你呢?自尋死路,自尋死路!”

  曹丕今天得到的驚喜實在是太多了。

  司馬懿長出一口氣,拱手對曹丕道:“郭嘉擔憂武將居功自傲,有了甘寧的前車之鑑,他已然對軍中威名赫赫的將領產生猜忌,因此他此戰派出的都是他最信任的人,郭燁,他的長子,蕭仁,他的忠犬。孫權應有一戰之力。”

  這對江東來說,絕對是一個鼓舞士氣的消息,假如郭嘉派出所有軍中大將,恐怕江東又要面臨一次投降與否的爭論,而面對由郭燁統帥的二十萬大軍,一方面江東軍不會對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遞上降書,一方面也是太平軍戰力大減不足為懼的因素。

  曹丕眼中似乎看到了自取滅亡的郭嘉,其他暫且不管,只要郭嘉和孫權能打起來,那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打定主意隔岸觀火,曹丕沒有了外部威脅,開始瞄準內部,徐州的劉備不足為懼,而他想要趁著這個機會鞏固統治,最好,能夠徹底將曹家的大旗名正言順豎起來。

  王爵,雖則能有一個國中國,也能開府,但畢竟頭上還有一個天子。

  沉默半晌,曹丕命人去將陳群叫來,待陳群來到堂內行禮之後,曹丕從堆滿竹簡的矮桌上抽出一卷,直接丟向陳群。

  站起身,背朝陳群,曹丕淡淡道:“就按這個去辦。”

  陳群打開竹簡一瞧,正是他先前建議曹丕實行的九品官人法,但曹丕做了一些修改。

  新的制度,即將誕生。

  九品中正制!

  陳群壓下心中激動,朝曹丕躬身一拜,轉身離去。

  踏出門檻的瞬間,陳群目光驀然狂熱。

  士族的時代,即將來臨!

  當陳群將九品中正制通過天子名義昭告天下後,最終是全國震動,但最先掀起波瀾的則是曹魏治下。

  在許昌的天子劉協看到九品中正制後,便知道劉家的江山,完了!

  曹丕用政治利益把漢室最後的支持者成功策反!

  曹魏也在九品中正制推動之下,官場空前團結,眾志成城輔佐曹魏一統天下。

  徐州

  劉備對徐州是感慨萬千,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反反覆覆之後,重臨徐州已經升不起激動的心情,反而十分平淡。

  在治所府衙的房中,劉備與諸葛亮密議,面前的消息太多太多了。

  孫權與郭嘉反目成仇,太平軍即將踏出巴東與孫權開戰,而曹魏在這個時候推出了九品中正制,這又讓劉備拉攏人心阻力重重,因為祖上有政治背景的人都不會鋌而走險輔佐劉備,去曹魏那裡,自會有一份蛋糕分到手。

  年邁的劉備面對現在這個局面束手無策,或者說他一向沒有大方向上的遠見,因此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輾轉各地屢戰屢敗,始終發展不起來。

  劉備個人對郭嘉談不上恨之入骨,卻也有很強烈的敵對情緒,這是郭嘉逼他有了這份情感。

  對江東孫權,雖則劉備也知道江東和他之間是互相利用的關係,但好歹兩家通力合作打過一場精彩的赤壁之戰。

  在態度上,劉備支持江東。

  “軍師,這郭孫之爭,我與吳侯是盟友,是不是該?”

  劉備現在但凡軍事動向,都要請教諸葛亮。

  聽出劉備話中暗指,諸葛亮莫名其妙地看著劉備,反問:“主公可曾想過吳侯與魏王是什麼關係嗎?”

  劉備頓時語塞。

  他一生都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掛著這面義旗披荊斬棘,現在孫權向曹魏俯首稱臣,劉備如果還承認孫權這個盟友,那他劉備和曹魏,能算敵對關係嗎?

  諸葛亮微微搖頭,劉備僅剩的仁義之名,難道也不要了嗎?

  何況他們遠在徐州,怎麼去幫孫權?

  “郭使君與吳侯首戰交鋒之地,在荊州,我方即便插翅飛去,恐怕也趕不上。”

  諸葛亮搖著羽扇,氣定神閒。

  劉備一臉黯然,唉聲嘆氣道:“一年前還一同合力剿殺曹賊,這忽然反目成仇,若這兩家能戮力合心,何愁曹賊不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