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龐統倒是好整以暇回過頭去看著白衣呂蒙率百名江東軍與太平軍廝殺,臉上始終掛著若有若無的冷笑。

  狗賊?

  也不知道是叫誰呢?

  呵呵。

  呂蒙騎馬砍翻一人,有了太平軍斷後,月色下,龐統與蔣欽兩千人撤離漸行漸遠,呂蒙不甘心,他瞧見了龐統回眸一瞬的冷笑,也不知這絲笑意代表什麼,卻讓呂蒙心生懼意。

  對方,似乎被偷襲了,仍舊有恃無恐!

  但是,對方的的確確是在撤退!

  留在江陵的太平軍畢竟是後勤部隊,戰力與軍中精銳難以相提並論,一番廝殺之後,全部戰死在呂蒙所率江東先鋒精銳刀下,而呂蒙身邊,也只剩下不到三十人。

  宜將剩勇追窮寇,呂蒙勇猛非凡,帶著不到三十人還敢追蔣欽與龐統的兩千人部隊,但是一路追到江陵北面城門外,映入眼帘的只有無盡漆黑的夜色。

  呂蒙仰天長嘆,惋惜不已。

  終究還是讓對方逃之夭夭。

  失落的心情很快被收拾起來,呂蒙又湧起雄心,轉身大步流星朝城內走去,滿目堅定。

  江陵,得手了!

  從江夏郡率軍奇襲江陵,周瑜與軍中大將策馬奔騰,在黑夜中號令全軍急行軍。

  夏夜悶熱,周瑜卻面色冷酷,心底泛冷。

  腦海中一直回放著與郭嘉的正面對話。

  “終有一天,我會帶兵踏平江東!”

  這句話,猶如夢魘一直縈繞在周瑜心中。

  其實周瑜很不贊成孫權背棄盟約,因為這是失信天下。

  可是與失信天下相比,江東存亡顯然更重一些。

  如若甘寧攻下樊城,郭嘉即便丟掉關中不要,將戰略重心轉向南方,那首當其衝遭難的就是江東。

  生死存亡繫於一線,江東已經到了不得不為了自保而背叛盟約的地步。

  此次奇襲南郡,其目的不光是要攻占江陵,更重要的目的,是剿滅甘寧所率十萬太平軍。

  前方,有樊城曹魏的十萬大軍。

  後方,太平軍的供給地江陵失守,又兼江東十萬兵馬。

  襄樊前線的甘寧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前不得進,後不得退,向東是江東與曹魏的屬地,去了是自尋死路,唯一的退路,是西北方向的新城與上庸。

  可是,鎮守新城的人是吳懿,這個已經與甘寧勢同水火,說不定心裡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一對暗敵。

  周瑜料想,以甘寧與吳懿的關係,加上甘寧已經目中無人的氣焰,恐怕不會向吳懿投降,他會孤注一擲,或攻樊城,或回擊江陵。

  可是,十萬大軍已經沒有了糧草供給,無論是樊城還是江陵,只要堅守,就能耗死甘寧,令他麾下十萬兵馬不攻自破。

  甘寧敗亡,郭嘉猶如斷臂,加上關中馬超造反,切斷了張遼在函谷關與武關的十萬兵馬與郭嘉的聯繫,郭嘉這個天下第一的諸侯,會在頃刻間由盛轉衰!

  馬不停蹄率軍趕到江陵後,周瑜命令軍隊全面接管江陵,讓呂范與丁奉去重新安排城防事宜,然後與其他人進入江陵府衙,聆聽各方面的回報。

  府衙燈火通明,一切整齊有序,似乎並沒有經過一場驚變的混亂。

  周瑜在堂中來回踱步,當他聽到呂蒙入城後第一時間前去擒殺蔣欽與龐統,卻發現對方率軍撤走,眉頭一皺,心中有了不祥預感。

  為何蔣欽與龐統反應這麼快?

  為何得知有敵軍來襲後第一反應是不做抵抗就逃之夭夭?而且還能在瞬間整理好兩千多人的部隊。

  仿佛,撤走是有準備的。

  有一個勉強的解釋,或許是江陵本就防守薄弱,一旦城門失守,蔣欽和龐統也知道派兵去救援不現實,不如直接遁走以圖後計。

  可,這兩人逃得也太從容,太詭異了。

  陸遜就愁眉不展,當眾說道:“這江陵,就好似不是我軍攻占,而是敵軍拱手奉上的。”

  這話,所有人都不愛聽,聽起來像是抹殺掉了江東軍的功勞。

  軍中將領對陸遜不屑一顧,認為他只是一個書生,作為孫權的幕僚可以,行軍打仗顯然不是他夠資格指手畫腳的。

  當丁奉入堂將城內情況告知周瑜之後,呂蒙就面帶不屑對陸遜道:“如若敵軍有意送一座江陵城給我軍,難道連糧草輜重也附送嗎?”

  沒錯,江陵內囤積著大量糧草,這些不少都是為甘寧北攻襄樊準備的後續資源,而這些,都已經被江東收入囊中。

  如果蔣欽和龐統真的是故意把江陵送給江東,有必要連糧草輜重也送嗎?

  堂中武將想一想也覺得呂蒙的話有道理。

  只把蔣欽與龐統能夠從容撤走的事情看做是對方反應迅速而已。

  但是陸遜卻心中冷笑:如若對方連一座如此重要的城池都捨得送人,會吝嗇糧草嗎?

  只不過陸遜儘管懷疑,卻也捉摸不透對方用意。

  所以他無法說出個能夠解釋通的理由來,因此只能把懷疑壓在心底。

  周瑜沉思片刻,既然已經奇襲江陵,與郭嘉翻臉成為事實,那就更加徹底一些。

  “呂蒙,命將士們迅速休養,養精蓄銳兩日,而後你率軍一萬給我火速拿下宜都郡與建平郡。”

  呂蒙一臉興奮,抱拳領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