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庶拉著甄豫走到一旁坐下,讓人奉茶。

  甄豫現在哪有心情喝茶?繁文縟節能省則省,又逼問道:“元直,你就實話實說吧,馬超不出一日就將兵臨長安,你打算如何做?你只要說戰,我甄家作為這城中所有商賈代表,錢糧你要多少,我出多少,人要是不夠,我們發動百姓一同守城,如果百姓怕,那就懸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管怎樣,肯定能擋住馬超十天半個月的,只要等到援軍,長安就保住了。”

  徐庶和張既都聽出了甄豫口氣中的堅決。

  甄豫的話其實也透露出另一個意思,他們只相信郭嘉的統治,換個人來,他們連談判的餘地都不給。

  商人最需要的便是穩定的投資環境,亂世儘管國難財好發,但都是走鋼絲般命懸一線,一著不慎就將禍及全族,所以,悶聲發財和氣生財,才是一個有遠見的商人最喜聞樂見的局面。

  長安自郭嘉攻占後十五年的時間裡,這片安然樂土所營造的是一個共贏局面,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益州商會所有人都從中得益,他們可以在這裡享受聲色犬馬,燈紅酒綠,這裡簡直是人間天堂,他們不怕被權勢欺壓,不用擔心戰亂禍及,本本分分做生意,賺來的錢財能讓他們擁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不能讓馬超這個匹夫破壞了!

  徐庶面對焦急的甄豫,他也輕鬆不起來,但是甄豫的提議,顯然不能被採納。

  “實不相瞞,明日馬超率軍到來後,我打算舉城投降。”

  徐庶話音一落,甄豫大驚失色,張既若有所思,反倒對徐庶升起敬意。

  現在這座長安城,擋不住馬超,可以發動百姓,大家眾志成城守一守。

  但是結果只會是血流成河之後長安落在馬超手中。

  “元直,你怎能向這個狗賊投降呢?這可是奉孝的心血啊!張文遠不是有兵嗎?長安這邊拖一拖,調他回來啊。”

  甄豫目瞪口呆,連忙向徐庶質問起來。

  徐庶露出一絲苦笑,不做解釋。

  張遼和嚴顏的確有兵,而且只要這兩人回來,長安必定能守住!

  可關鍵的地方是如果調張遼回來,關中東大門敞開,曹魏的兵馬將長驅直入,到時候整個西北都要淪陷。

  現在是腹背受敵,東面有虎,西面來狼。

  相比把屬地丟給曹魏,徐庶寧願把長安丟給馬超,兩害取其輕嘛。

  馬超野心再大,頂多打下一個關中加上涼州,如果換了是曹魏,那這個江山就幾乎是曹魏的了。

  “明日我見過馬超,會向他陳清利害關係,他想要長安,想要關中,我會儘量勸他不要傷及無辜,長安一切照舊。我想馬超就算狼子野心,總不會自己挑起民怨惹得群起攻之吧。”

  一個野心家,絕不可能是為了濫殺無辜而走上這條路,征服手腕有很多,天下梟雄最擅長的就是巧立名目拉攏人才為己所用,曹操孫權都設立過很多新鮮的官職,郭嘉設立益州府這個地位超然的政權機構也是如此。

  馬超想要逐鹿天下中占據一席,首先不能處處樹敵,攻城掠地後必然是安撫拉攏策反一切能夠為己所用的人。

  這些道理,甄豫這個商人也明白,只不過他們都不信任馬超這個匹夫,做一天明主很簡單,可像郭嘉這般二十年如一日的作為,就不是隨便一個君主能夠做到的了。

  既然徐庶心意已決,甄豫也不好強人所難,說到底他們要反抗馬超,也要徐庶這種官家代表出面領頭才行,商賈集團自己鬧,再多人都不夠砍。

  送走甄豫後,張既面露憂色地問徐庶:“大人,難道真的向馬超投降嗎?”

  徐庶不希望殃及池魚,所以不做抵抗,這一點張既理解。

  但是事到眼前,心中肯定悲涼。

  徐庶沒有說話,逕自朝姜維所在的書房走去。

  走到書房門外,看著姜維全神貫注朗讀兵書,徐庶自言自語道:“馬孟起,千萬別辜負主公。”

  第五十五章 虛與委蛇

  馬超無令擅為,揮軍關中,已然與造反無異!

  最先得到消息的人是漢中太守閻圃。

  陳倉淪陷,馬超派兵扼守散關,阻塞了漢中與關中的聯繫。

  在漢中的閻圃得到消息後立即讓孟獲率軍兩萬駐守陽平關!

  由孟獲帶來的一萬無當飛軍則在定軍山下寨。

  閻圃給孟獲的命令很簡單:如有敵軍來犯,死守不出!

  當年張魯還在漢中之時,郭嘉揮軍南下攻占益州的第一戰就是在陽平關,漢中覆沒的戰況仍舊曆歷在目,閻圃堅決不能重蹈覆轍,漢中可是益州咽喉,同時也囤積著太平軍十幾年來積攢的軍需。

  不管馬超到底是不是造反,也不管他有沒有兵馬和膽量南下益州,閻圃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因此軍事部署是盡善盡全。

  另一面,閻圃命人快馬加鞭將這個驚天巨變的消息傳回成都。

  長安城外

  馬超率領鐵騎兵臨城下,望著護城河上吊起的高橋,再望一眼城頭上的徐庶,馬超揚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徐元直,我只問你一次,你降還是戰?”

  面對馬超居高臨下的姿態,徐庶消失在了城頭,長安城城門打開,徐庶單騎策馬出來,隔著護城河與馬超遙相對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