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侯,你錯過了唯一的機會。

  夏口

  劉備這幾日提心弔膽,一面忙著備戰,一面又四處問計,問問簡雍,問問糜竺,問問伊籍,問問諸葛亮,前三人沒什麼主意,諸葛亮卻只讓劉備稍安勿躁,但也沒打包票不會有戰事爆發。

  天寒地凍,因劉琦臥病在床,劉備順利接管他的一萬兵馬,擁兵兩萬的劉備忙得焦頭爛額,備戰備戰,其實他心裡很明白,太平軍如果攻來,他根本就不會與對方衝殺,而是率軍逃跑,可往哪裡逃?

  夏口城樓上,城外軍營人頭攢動,諸葛亮在城樓一角俯視這幅景象,面無表情。

  命人抬了一把七弦琴,諸葛亮坐在城頭一角,雙手撫琴,右手修長的手指輕輕撥動琴弦。

  一曲鹿鳴悠揚傳開。

  優美的琴曲讓城樓外的不少將士都停下步伐聚精會神地聆聽。

  關羽與張飛正指揮著將士,突然聽見這琴聲,抬起頭朝城頭望去,二人面露氣惱之色。

  “站著發什麼呆?!還不快將這些糧草運過去!”

  張飛擺出一個動手鞭笞的動作,身旁的將士們趕緊行動起來,不敢再有絲毫懈怠。

  不是張飛和關羽不懂音律,他們懂,而且會比普通士卒更懂得欣賞。

  可是現在,諸葛亮的行為,在他們眼中不合時宜。

  太平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打過來,誰還有這個心思聆聽音樂?

  劉備派了糜竺前來再次向諸葛亮問計,劉備已經問煩了,不好再去求教諸葛亮。

  糜竺在諸葛亮身後靜靜佇立,恍如隔世,二十多年過去之後,當年在徐州城腰纏萬貫的大富豪現在的反差是天差地別,斯文儒雅的面孔上儘是滄桑。

  待諸葛亮十指停下動作,琴韻散去,糜竺才向諸葛亮躬身詢問起來。

  “軍師,我軍到底該如何面對太平軍這十數萬大軍?”

  很多年過去了,糜竺已經習慣了向人卑躬屈膝,眼前這個比他年輕很多的諸葛亮,讓他彎下腰,輕而易舉。

  諸葛亮雙手撫在琴弦上,好似自言自語。

  “敵軍還沒攻到眼前,我軍就已自亂陣腳。曹操舉兵三十萬東征之時,我軍還有江東作為盟友,現在只靠自己,曝露出的膽怯,就算是背水一戰,恐都沒有勝算。”

  這兩萬兵馬,說到底也只有五千白耳兵可堪大任,其他的一萬五,有一萬是劉琦的,有五千是荊州那些不願投降曹魏之時投奔劉備的。

  治軍練兵,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支強大的軍隊,需要日夜操練,千錘百鍊後才有成效。

  可時間,是劉備沒有的,就算諸葛亮接手治軍,他也無法在短時之內令這支軍隊有質的飛躍。

  不可否認的是,赤壁大捷,江東功不可沒,真正的主力,都是江東的,劉備的兵馬是增添江東勝算,對戰爭勝負,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

  糜竺微微皺眉,這些年風雨飄搖,他也練就了處變不驚的本事,或者說幾經生死後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就能淡看危機。

  “軍師的意思,難道太平軍攻來,我軍束手就擒嗎?”

  諸葛亮走到城牆邊,驀然輕笑地問道:“子仲以為太平軍會攻打夏口?郭嘉不死,太平軍就會退回江陵。”

  太平軍近十五萬兵臨江夏,真是意圖討伐劉備?太看得起劉皇叔了!

  糜竺上前一步,在諸葛亮背後悄聲道:“翼德將軍與雲長將軍向主公進言,意欲在郭嘉返回江陵路上截殺他。”

  諸葛亮笑意更盛,搖頭譏笑道:“殺了郭嘉又怎樣?吳侯不敢殺的人,主公就敢殺?吳侯殺郭嘉,孫劉聯盟一致抵抗太平軍,還有三分勝算。主公若半路截殺,無論成功失敗,到時候會是太平軍與江東一起討伐主公。”

  “所以主公拒絕了。軍師,郭嘉難道真的不會對付主公嗎?”

  糜竺淡淡道。

  諸葛亮遙望蒼穹,白雲蒼狗,變幻無常。

  “益州劉焉行僭越之實,李傕郭汜禍亂朝綱,韓遂屠戮西北,南蠻北上進犯,曹賊席捲荊襄,就連二十年前郭嘉險些命喪荊州之時,荊州名義上都是無主之地。子仲,你覺得郭嘉用兵,會無緣無故嗎?會讓天下人詬病嗎?會遭天下人指責嗎?”

  糜竺仔細一想,頻頻點頭。

  郭嘉每攻一城,每掠一地,都會高舉義旗,所謂名正言順。

  沒有人會為那些命喪郭嘉之手的人叫屈,叫冤。

  大義上走正道,兵略上走奇謀,這就是郭嘉崛起雄霸一方的策略。

  諸葛亮負手望天,平靜道:“縱觀天下大亂後近三十年,真正把奇正相合做到極致的人,只有郭嘉。所以,郭嘉安然無恙返回江陵,便不會攻伐江夏,哪怕他口中所說一月之期到了,也不會。”

  如果郭嘉死在江東,太平軍攻伐劉備也有理由,因為孫劉兩家是聯盟。

  而劉備此人,郭嘉雖然擺出一副趕盡殺絕的模樣,可諸葛亮肯定,郭嘉若殺劉備,鮮血會污了他的名,得不償失。

  諸葛亮料事如神,他的確猜對了郭嘉的心思,只是他不知道郭嘉已經把江夏郡借給了孫權。

  “眼下郭嘉正返回江陵,主公也已否決關張兩位將軍的提議,為何軍師不讓主公停止備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