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質問猛烈地衝擊著魯肅與諸葛亮的心靈。

  “我治下益州十多個郡,關中與涼州加起來也十多個郡,江山三分在我手。你們可以親自去我的屬地去看一看,瞧一瞧,百姓們生活如何,法治如何,官僚作風如何,法不阿貴,刑不避權,任人唯才,取士有道。你們想要反抗我,剿滅我,難道就沒有想過,吳侯,劉備,能比我做的更好嗎?到頭來,我如果死了,郭家被你們滅了,不管是劉備還是孫權接管了我的屬地,我就想聽你們告訴我,是不是劉備和孫權,能讓益州,關中,涼州的百姓,日子比現在好!那些被我取締的士族是不是永遠無法壟斷官場?被我打壓之後安分下來的權貴,是不是不會再仗勢欺人?”

  面對郭嘉連番質問,諸葛亮和魯肅閉上眼睛不敢與他對視。

  其實答案,他們不願意承認,但理智讓他們不得不承認。

  吳侯孫權,皇叔劉備,未必能在郭嘉這個位置上做的更好。

  郭嘉入益州,帶著二十萬太平軍,有軍隊做基礎,又是做著於民有利的事情,權貴階級與平民階級的矛盾早已不容水火,郭嘉選擇了站在百姓這邊,取締孝廉,打壓豪強。

  諸葛亮其實對郭嘉最敬佩的一點,是郭嘉有魄力用一個科舉的形式甄選人才。

  乍眼一瞧,普通百姓怎麼比得上豪門士族的知識才幹呢?甚至普通百姓連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

  可是,這個天下,平民百姓的基數是豪門權貴的萬倍十萬倍。

  一萬個普通百姓能出一個人才,都要比十個士族子弟出一個人才的數量要龐大!

  郭嘉這番話,感觸最深的周泰和蔣欽,二人面色肅然,眼神望著郭嘉充滿敬意與一往無前的忠誠。

  他二人以前是江中水賊,那都是被世道所逼,如果不是官逼民反,他們怎麼會願意走上刀頭舔血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日子?

  追隨郭嘉,個人成就榮華富貴自然無可厚非,但既能安身立命功成名就,又能改變這個時代,真正去做於民有利的事情,就更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目光一轉,周泰蔣欽看著諸葛亮和魯肅變得滿目敵意。

  既然郭嘉說他二人是當世大才,又苦口婆心會說這麼多心裡話,這二人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那麼,還要和郭嘉為敵?

  是覺得亂世不夠長嗎?是覺得死於非命殃及百姓還不夠嗎?

  武將便是如此,忠誠於一方諸侯便認定自家主公做的是正義正確的,其他諸侯就是妨礙天下一統與太平的罪魁禍首。

  要是換了江東文武在這裡,恐怕千夫所指的人就是郭嘉了。

  郭嘉說了這麼多,是希望諸葛亮和魯肅能想明白。

  你們,想要高官地位,想要做新王朝的佐命之臣,郭嘉可以最大限度地給予,只不過他身邊已經有徐庶,法正,戲志才,秦宓等人。

  假如只因為不願屈人之下,便硬要輔佐一個諸侯繼續逐鹿江山,郭嘉認為這樣的人才也沒什麼可挽留的。

  個人理想不應凌駕在天下蒼生之上。

  最終,二人始終無動於衷,沒有給郭嘉任何答覆。

  郭嘉露出一副惋惜之色,揮手道:“你二人走吧,營中那些被俘虜的士兵,也一併放還。公奕,派幾條船去送他們從江上回江夏吧。”

  “主公!”

  周泰和蔣欽面色大變,目露殺機。

  既然這兩個人冥頑不靈,那就殺之一絕後患。

  但是郭嘉起身揮揮手,想起一事,對諸葛亮和魯肅說道:“孔明,子敬,這位是長沙守將魏文長,他率眾投效於我。眼前的形勢,你們明白了吧?”

  郭嘉說完便回了後堂。

  魏延一臉驚訝,郭嘉這麼一挑明,他回不了長沙了,否則肯定面對韓玄的圍攻,甚至都失去了從長沙內聚集兵馬造反的機會。

  諸葛亮和魯肅也沒想到郭嘉剛攻下江陵,長沙郡就有人來投誠。

  這個變故太快,太驚人了!

  郭嘉雖然走了,但二人還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向外走去。

  蔣欽無可奈何地站起身,郭嘉不下令,他是不敢擅自妄動的。

  剛走出府衙,諸葛亮詫異地望著站在府外神色漠然的一人。

  龐統。

  !#

  第二十四章 艷福齊天

  那百多名士兵穿上烘乾或是還有些潮濕的衣服就被送出城中軍營,畢竟不能讓他們穿著太平軍的衣服吧?

  放還這百名士兵和諸葛亮魯肅,郭嘉算是給劉備和孫權一個人情。{《網》}

  殺了這百多人對劉備而言無關痛癢,放了則是一個恩情。

  即便諸葛亮和魯肅不願為郭嘉效力,軟禁他們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郭嘉放他們走仍舊是有用意,放魯肅是不得已,還沒到與江東開戰的時候。放諸葛亮,算是讓劉備繼續當郭嘉的棋子。

  出城朝江邊走去,諸葛亮與龐統並肩而行,魯肅對臥龍鳳雛早有聞名,想必這一對師兄弟要敘舊,因此不打擾,先行一步,與他們拉開了距離。

  天寒地凍,北風凌冽。

  諸葛亮從沒想過再一次見到龐統的時候,會是這般處境之中。

  十年前,龐統孤身前往長安投效郭嘉。

  十年後,龐統能被郭嘉帶在身邊隨軍出征,已經說明了龐統在郭嘉集團的地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