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嘉輕聲的叮嚀讓典滿收起興奮的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這一次,我會讓孝直隨軍,若在外有困惑之處,可向他求教,記住,一人智短兩人計長,不可意氣用事獨斷獨行。”

  郭嘉說完之後就轉過身朝外走去,法正在軍營門口待郭嘉路過就湊上去低聲道:“車馬已經備齊,願主公一路平安。”

  “恭送主公。”

  身後將士行禮送別,郭嘉背對著他們擺了擺手,揚長而去。

  雖然韓遂還在敦煌郡的玉門關沒有被剿滅,但河西四郡已有三郡落入手中,自然就要開始著手加強統治,首當其衝便是這西北各郡境內的亂賊。

  這種賊,嚴格來說不是把矛頭對準郭嘉的反賊。而只是占山為王落草為寇的賊匪,典滿幾人在長安閒來無事,郭嘉便將這個任務交給他們,務必要在半年之內肅清西北。

  走在長安的街道,看著日漸繁華的市容,郭嘉不勝唏噓,百姓在街道兩旁給他行禮也已然令他的心境不起波瀾。

  征伐西北的殺戮瞞不住。關中,尤其長安的百姓早有耳聞。但市井流言之中並沒有對郭嘉的抨擊,關中人瞧不起關外人,關外人在漢末又經常劫掠關中,在董卓前,就有隴西接連不斷的造反發生。在董卓之後,又有軍閥荼毒關中,這裡的百姓能活到今天已經是奇蹟,而能在郭嘉治理下再次過上安穩無憂的日子,早已對郭嘉感恩載德。

  西北的人不服被殺,不是軍隊在作孽。而是為了太平必須經過流血。

  郭嘉奉行恩威並濟的統治策略,對外,則必須先立威後施恩,先用軍隊把你打服打怕打得只能苟延殘喘了。再一步一步伸手將你從陷落的泥潭中拉出來。

  府門外的車隊貫穿長街,張既站在門口等待郭嘉,見到郭嘉在護衛陪同下走來便迎了上去。

  “主公特意叫下官來,是不是還有要事吩咐?”

  郭嘉停下腳步,點頭道:“是有幾件事,第一,關中以西的各郡,往後幾年需要妥善經營。此事有勞你費心了。第二,三年之內。我要在張掖郡山丹建一個馬場,專養戰馬。三年之內,至少要給我一個五萬的騎兵軍隊,這件事待元直與孝直返回長安後,你可與他二人商議,待有了結果送去成都讓我過目。”

  大漢自漢武帝開始,便在西北河西四郡中部建立大規模的馬場,設三十六處,養馬超過三十萬,光是養馬的官民就三萬以上,歷朝王師都從這裡補充軍馬,受益匪淺,而在這幾百年中,馬場因為戰亂時興時廢,尤其最慘重的一次損失則是匈奴大軍來洗劫戰馬。

  西北牧野千里,是天然馬場,其中又以張掖郡的山丹馬場最為有名,不論是在漢代還是在兩千年後的現代,山丹馬場都具有非常高的軍用價值。

  漢室頹危,邊疆疏於管理,西北的馬場早已荒廢,郭嘉要重建,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但相較可得利益而言,絕對是值得投入。

  張既接下了郭嘉交代的任務,但是並不樂觀,養馬的支出是一筆非常高的負擔,甚至可以說哪怕關中恢復鼎盛,郭嘉也未必能從容負擔起一個大規模馬場的建造。

  因為有了馬場的支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郭嘉治下的錢糧負擔會非常緊張,那麼,郭嘉需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不能主動對外發動戰爭,甚至還要拜託別的軍閥別來攻打他。

  郭嘉上了馬車,車隊起行。

  在馬車中,郭嘉瞧著面朝車後廂坐著的郭盈,有些詫異地問道:“盈盈在做什麼?”

  吳莧無奈地朝他苦笑道:“在生氣呢。”

  郭盈回過頭來做個鬼臉道:“我沒生氣,沒有。”

  說完又把頭轉了回去。

  郭嘉一頭霧水,這個女兒顯然就是在生悶氣,只聽小喬解釋道:“盈盈不願回家,被姐姐訓了幾句。”

  蔡琰面色如常,臉上瞧不出任何內疚之色,郭嘉聽了之後笑著點點頭。

  吳莧小喬疼這個女兒不忍開口責罵,但蔡琰不會任由她無理取鬧,貂蟬不在這裡,論家中姐妹次序,她是最有資格管教郭盈的人。

  郭嘉不覺得蔡琰做錯,孩子可以頑皮,卻不能胡鬧。

  春光明媚,郭嘉掀開車廂中的窗簾,望著綠野茫茫的景色,忽然心事重重。

  讓他不得不提早返回成都,是因近日成都傳來消息,境內流言四起:甄家有意扶郭瑾嗣位。

  其實這則流言在起初的時候是另一個版本,是甄家私通韓遂,罪名通敵。

  接下來愈演愈烈,越傳越亂,就演變成了甄家要扶植郭瑾承繼郭家基業。

  最初的版本,郭嘉在半年多以前就聽到過,當時沒放在心上。

  因為這則流言的證據,是甄豫將糧食賣給了韓遂,甚至傳言是無條件贈送的。

  這個事情是郭嘉讓甄豫去辦,不會給手下的人各個解釋,但外人看來,郭嘉要打韓遂,結果甄家卻送了糧草給韓遂,有了一些負面傳聞,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傳聞就越傳越真,甚至已經演變成了甄家在暗中資助韓遂,並且將太平軍的情報通曉韓遂,其目的是讓韓遂消滅太平軍並且直接打入長安,殺掉郭嘉,這樣,郭嘉的後繼之人,顯然郭瑾最名正言順。

  這個事情,成都益州府的官員很棘手,如果主動稟報郭嘉,顯得有些居心叵測,有些推波助瀾的味道,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既然大家都知道是謠言,何必驚動郭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