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費詩瞧見他這幅模樣,無聲一嘆。

  說到底,典滿不在他職權範圍內可以約束,典滿要做什麼,除非是阻礙公事他能管一管,而典滿去尋找生還者的意思,其實就是尋找郭燁與甘瑰,公ī兩面,費詩也都沒有理由攔住典滿。

  “典滿,你應該知道,你這一去,如果遭遇韓遂大軍,恐有xìng命之危。”

  典滿堅定地說道:“俺奉命來報信,軍情已經帶到,這守城也不是俺的強項,有費大人坐鎮與主公運籌帷幄,金城無憂,俺告辭。”

  典滿不回答費詩的問題,這個情形大家心知肚明,不用費詩提醒。

  但典滿去意已決,許儀在一旁也拱手行禮告退後,二人出府門後騎上快馬就一路奔馳離去。

  烈日當空,神情恍惚的甘瑰背著奄奄一息的郭燁步履蹣跚,腿已經抬不起來,仿佛貼著地面在往前拖動身體。

  “五哥,我腰間有把刀,如果你我運氣不好碰到了敵軍,我會留下最後一口氣先殺了你,然後我再自殺。我知道,五哥不願被俘虜,不是因你的榮辱,而是五哥不希望成為主公的負累,也不希望主公因此méén受辱,我爹說他以前被人瞧不起,跟了主公以後至少沒人敢再光明正大瞧不起他,如果我讓我爹顏面掃地,那我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

  體力早已超越極限,甘瑰背著比他體格還強壯的郭燁走了一天一夜,在這個午後,腳下黃土令他連拖著身軀前行的力氣都沒有了,眼看即將昏死過去,甘瑰合上眼的最後一刻,眼帘縫隙中,兩匹快馬正從前方疾馳而來,煙塵大作,他已然顧不得太多,正面栽倒在地上。

  第四十章 料敵於先

  孟達是星夜兼程騎馬趕去給甘寧報信,成公英所率的大部隊顯然要慢一步,因為西涼軍不光是有鐵騎,還有步卒。按crl+d快速收藏”《》”

  但是成公英在追擊孟達無功而返的情況下,自然會派出騎兵馬不停蹄地去武威警示韓遂。

  結果成公英沒有在甘寧之前率軍回到武威,但他送信的人卻先甘寧一步來到武威給韓遂報了信。

  甘寧率軍抵達武威,甚至沒有攻城就直接控制了武威。

  韓遂逃了!

  韓遂帶著他招募的新兵逃往西北,而留給了甘寧一個左右為難的武威。

  城內群民激憤,對太平軍已經不能用不友好來形容,在甘寧率軍入城後,不到半日時間,就發生了超過十起民殺軍事件。

  全城戒嚴,甘寧在進入武威後下達了第一個命令。

  但凡在街上遊蕩的百姓,全部下獄,抵抗不從者,就地格殺。

  天氣悶熱令人煩躁,甘寧負手在帳中來回踱步,張遼愁眉不展,他二人也不知該如何面對現在的局面。

  孟達罵罵咧咧地走進帳中,氣急敗壞地對甘寧拱手道:“稟大都督,這狗賊韓遂逃走之前將他運不走的糧食全部分發給百姓,並且造謠大都督率軍來是要搶糧並奴役武威百姓,現在城裡的百姓是聽也不聽咱們解釋,逮著機會就偷襲巡邏的守軍,這不,剛剛城北又有一起突發事件,百姓用滾水潑在巡邏兵身上,趁機奪刀殺了人,唉,大都督,該怎麼做,你還是拿個主意吧。”

  甘寧與張遼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深深的無奈。

  這韓遂人老成精,拉攏人心自有一套心得,從去年開始就在造勢,不過那時矛頭是對準馬超,而他對外掠奪馬超屬地資源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來看,的確是對武威百姓有好處,至少他們不會被饑荒餓死。

  韓遂向郭嘉借糧,這是諸侯之間的人情,而他用糧食接濟治下飽受饑荒之困有性命危險的百姓,則會讓百姓把恩情算在韓遂頭上。

  武威空虛,韓遂加緊加快招募了一萬的亡命之徒作為新軍,可一旦武威被圍,韓遂自知死無葬身之地,因此他逃了,逃便逃了,卻也不能讓太平軍順利接管武威。

  “我軍一向與民秋毫無犯,這是自太平軍成立以來主公親自下達的軍令,眼下的局勢是左右為難,放任百姓胡作非為則於我軍不利,嚴酷鎮壓若過激則會令百姓升起更大的怨憤,文遠哪,你有何高見啊?”

  甘寧稱不上是束手無策,只不過面對百姓,方式方法若輕重拿捏不准,後果就很難預料。

  張遼苦笑一聲,如今他也算盛名之下的名將,只可惜名將的光芒都在戰場上,對待百姓是民治才能的體現,讓他來做一個完全的決策,也難。

  “呵,興霸就不要抬舉我了,我能有什麼高見?照我看來,現在我軍當務之急是以武威為中心橫面布防,將身後韓遂主力部隊剿滅在武威以南的區域,百姓嘛,聽風就是雨,最易被蠱惑,所謂日久見人心,太平軍恪守軍規嚴於律己,犯事的百姓依律法處置,我軍暫且觀望下去,應該會有百姓不斷認識到太平軍絕非韓遂宣揚的殘暴之師。”

  甘寧聽了之後沉思半晌,同意了張遼的說辭。

  倒是孟達微微搖頭並不是很樂觀,他的家鄉就在關中,對西北民風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可以說西北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動盪,百姓早就對官家的看法十分厭惡,反倒更傾向接受獨裁軍閥的統治,太平軍不用過重的刑罰嚴加懲治以儆效尤的話,很可能會讓百姓滋生更強的反抗心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