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霧氣昭昭的溫泉水池中,郭嘉看著剛學會游泳就不斷扑打水花樂極忘形的郭盈,忽然有一種成就感在心頭湧出。

  ……

  過冬之後,郭嘉並沒有返回益州,繼續留在了長安。

  許多人猜測這是郭嘉要將治所遷到長安的一個信號。

  成都現在雖然比長安繁華,但成都不可能具有長安那般大漢西都的政治意義與地位,郭嘉要逐鹿中原,成都也比不上長安的戰略地位,從郭嘉打入關中那天開始,就有不少人已經推斷郭嘉終有一天會將統治中心放在長安。

  袁家還沒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曹操也沒有越過河北一步,郭嘉一直待在長安,總會有人誤解為郭嘉在整軍備戰出關東征。

  五月下旬,郭嘉正在府中與張既商議著下半年在關中投入水利建設的計劃,這一塊的投入會耗費人力物力,而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往往要數年才會有質的飛躍。

  張既提議一蹴而就,讓整個關中的水利建設一步到位,郭嘉不同意,他要考慮很多方面,張既只盯著關中這一塊,郭嘉不行,益州南部歸附後也要投入大筆錢糧勞力來建設發展,統籌全局,不能頭重腳輕。

  郭嘉將他的考量告知張既後,張既退了一步,至少要在三年內完成關中的基礎建設,郭嘉思來想去,這才同意了他的建議。

  二人看上去都是儒雅文士,各持己見也不會劍拔弩張大動肝火,討論問題時都是心平氣和的姿態。

  事情有了結論後,郭嘉與張既隨意地攀談著一些關中瑣事,恰在此時,徐庶面露凝重地走進堂中。

  “元直,你的表情告訴我有大事發生。”

  郭嘉喝口茶潤潤嗓子,似乎做好了心理準備聆聽徐庶的稟報。

  如郭嘉所料那般,徐庶拱手沉聲道:“主公,剛剛得到消息,袁紹病亡。”

  威風一時聲名赫赫的袁紹,死了。

  *

  第二十二章 天賜良機

  官渡之敗是袁紹平生未有的一次重大打擊,甚至比他在關中被郭嘉擊敗還要慘重,在關中的失利,袁紹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來安慰自己,包括曹操的背後冷箭,關中的地理位置,兵力差距在決戰時的不算太大等等。

  可是官渡之戰,袁紹幾乎是在各個方面完敗曹操之手,戰略,兵法,人謀,甚至最後是許攸這個袁紹自小相識的人出賣!

  張頜高覽陣前變節,顏良窩囊死於戰陣,手下謀士諫言反對他南下最終一言中的等等。

  精神上的打擊沉重無比,袁紹逃回河北後一病纏綿二十個月,嘔血而亡。

  “袁本初有愧祖上四代經營的門閥勢力。”

  郭嘉神色如常,袁紹敗了之後就註定了今天的下場。

  這種消息對徐庶等人的衝擊很大,一個天下矚目的諸侯隕落,終究不能讓人平心靜氣地看待。

  “袁紹死後,麾下陣營分成兩派,逢紀與審配的一派支持袁尚,郭圖與辛評的一派支持袁譚。袁尚承繼袁紹的官職,大將軍,冀州牧,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軍事。袁譚不甘示弱,也自封車騎將軍。”

  以前是袁家三個兒子在爭,真等袁紹歸天后,手下權臣會支持的只有兩個兒子。

  長子袁譚,他是長兄,有人支持很正常。

  小兒子袁尚是袁紹最喜歡的兒子,他有人支持則更多是秉承袁紹遺志的可能比較高。

  夾在中間的袁熙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他想要扯起大旗,既沒有名分,也沒有人心,自然在世子之爭中敗下陣來。

  手下沒有人建議郭嘉這個時候去打河北或者去打中原。

  曹操整補軍隊後,肯定防範著郭嘉,剛剛上位的袁譚和袁尚此時結下攻守同盟,袁譚率軍去了黎陽防備曹操,袁尚留守鄴城,這個時候的兩兄弟十分敏感,誰來打他們,誰來搶他們的屬地,他們就會跟誰死磕到底。

  最佳的出兵時機是先緩過這前期緊張的時刻,待兩兄弟自以為沒有了外部威脅後,便會打起內戰,那個時候,就是被人趁虛而入的最佳時機,而郭嘉和曹操兩人,曹操顯然比郭嘉更占先機。

  官渡之戰結束後,郭嘉就有了心理準備面對曹操一統關東長江以北的局面。

  而郭嘉也不能閒著,他要收服西北一統關西,接著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待新一代軍隊操練成型戰力強大後,他再與曹操一爭高下。

  這一年對西北而言是不平靜的一年,先有大旱,後又蝗災,關中被波及影響較輕,但也必然比往年的收成會有不少的影響。

  這個時候,張既不厭其煩地在郭嘉耳邊闡述興修水利的重要性,似乎是連上天都在為他先前提議而用天威來支持。

  郭嘉不是不明白這裡面的重要性,只不過他不能拿治下所有的預算來投在關中,別的地方都要面面周全,哪有那麼輕鬆?

  正在府中批閱公文,郭嘉打算從漢中調集些糧草來關中,以防來年又有天災影響收成。

  法正趨步進入堂中,朝郭嘉拱手道:“主公,馬超遣龐德前來,在扶風的孟達同時傳來消息,似乎韓遂也派遣了手下部將梁興前來,龐德已經進入長安,梁興剛過扶風,預計一日後將到達長安。”

  兩手支在矮桌上,郭嘉問道:“孝直,你說他們兩人都派人來長安,有何來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