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有三十萬兵馬的郭嘉在斟酌出兵的數量,十萬之數,甚至連曹操的兵馬都比不上。

  所以,袁紹帶著七十萬兵馬南下,如果戰勝了曹操,郭嘉這十萬兵馬去了也是送死。

  假如曹操戰勝了袁紹,傷亡肯定不會少,而且大戰之後三軍疲乏,郭嘉的十萬『精』銳席捲中原不會勞而無功。

  賈詡心裡有一個計策想要獻給郭嘉,於是開口道“主公不如借與曹操聯姻的契機進而與曹操結盟,在袁曹大戰初期,主公幫曹操,待戰至膠著袁紹露出敗象之時,主公可調轉目標將曹操置於死地。”

  這個計策毒,而且狠,更加卑鄙

  如果採用這個計策,郭嘉將失信於天下,會遭到數不盡的痛罵。

  可是只要得了中原,郭嘉一年之內就能乘勝將荊州揚州一併收入囊中,那樣的話,天下易主,做一個被人痛罵無信無義的開國君王,也不見得是個壞事。

  罵郭嘉的只會是郭嘉的敵人,掃清了敵人,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

  袁紹若敗,曹操若死,如日中天的郭嘉還忌憚誰呢?

  劉表?奄奄待斃之徒。

  孫策?六郡之地能與半壁江山相抗?

  郭嘉從不標榜自己是個仁義君子,他只是在用行動給自己披上一件道德外衣,讓人看起來舒服羨慕就足夠,該卑鄙的時候他不會瞻前顧後。

  賈詡的計策,郭嘉只是想了一想之後,卻望著賈詡反問道“文和難道料定曹操會敗?”

  賈詡搖頭道“袁強曹弱,袁紹勝算比曹操高,袁紹兵馬比曹操多,在下不認為袁紹必勝,卻也希望主公能防範袁紹取勝的局面出現。”

  戰場勝負的因素非常多,形勢詭譎,瞬息萬變,賈詡不敢保證誰勝誰敗,但是一旦袁紹勝了,郭嘉的處境將會岌岌可危。

  吞下中原後的袁紹,絕不是僅有益州與關中的郭嘉能夠抗衡的。

  為了防止這個局面的出現,將命運主動握在自己的掌中,郭嘉應該去主動引導形勢的發展,這是賈詡的看法。

  坐觀成敗漁人得利的事情不是做夢那麼簡單,郭嘉在謀劃,袁紹和曹操難道就置若罔聞嗎?

  現在的曹操和袁紹對抗,恐怕除了對曹操死忠的文武會認定曹操有能力與袁紹一較高下,其他人多半都對曹操的前景抱著非常悲觀的看法。

  歷史上的郭嘉與荀彧都力挺曹操,不管是十勝十敗還是四勝四敗論,客觀分析出敵我形勢對比是主幹,可肯定少不了鼓舞士氣的誇大成分。

  假如曹操敗亡,曹操的支持者,文臣武將們,哪怕投降袁紹,恐怕都比不上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更別說荀彧這種堅定相信曹操才能實現一匡天下的人。

  賈詡不答反問“那為何主公料定曹操必勝?”

  如果郭嘉不是堅信曹操會勝,那他就不會只想帶十萬兵馬就掃平中原。

  如此少的兵馬,即便是『精』兵強將,與袁紹七十萬兵馬,曹操近十五萬大軍相比,能夠決定戰局嗎?

  而這十萬兵馬能夠起到最大作用的前提,就必然是曹操獲勝,袁紹生死不論,至少袁紹的兵馬撤回河北,這樣,郭嘉的十萬『精』銳可以占據絕對優勢席捲中原。

  賈詡深感憂慮,生怕郭嘉這一次猜錯,等了數年的戰機,假如就這樣從指尖流逝,那將是人主的遺憾,甚至,是影響終身。

  郭嘉與賈詡對視半晌,忽然淡淡一笑,輕鬆地道“曹孟德會贏,這個,文和你不用與我爭辯。曹孟德不占天時地利,屠城之舉失盡人心,他走到今天,靠的是人謀,儘管他的兵馬少,讓人無限地低估了他的勝算,在我看來,曹孟德應有五分勝算。”

  排除官渡之戰決定勝負的烏巢大火燒盡袁紹軍糧,在此之前,曹操和袁紹的對峙實際上是不分伯仲的。

  而郭嘉思來想去,將這一場戰爭中的變數,許攸投曹,張頜背主加上袁紹多謀寡決等因素都考慮一遍,他覺得這場官渡之戰的走向,不會與歷史上有偏差,所以,他認定曹操會贏。

  就算不考慮這些,郭嘉只有三十萬兵馬,他能帶去中原的兵力本就少之又少,硬要在勝負未分之時插手袁曹之戰,恐怕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下場。

  “但願主公的預料是對的。”

  賈詡也不反駁郭嘉,既然郭嘉有了決定,他也就不再勸,他的計策,又不是絕對能成功,只不過是給了郭嘉一個選擇罷了。

  打仗嘛,本就是三分實力,三分人謀,三分戰意,一分天意。

  郭嘉最終拍板決定“保險起見,出關東征,我率軍十二萬吧。益州留下十六萬,關中留下兩萬。”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天天不休寫的《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一百零八章 袁曹決裂

  中原與河北的形勢在剛剛步入建安五年的時候,相持已久的平靜終於被打破。

  袁紹的大軍不斷集結,屯兵於黃河北岸,而一張討賊檄文傳至天下大大小小諸侯的手上。

  袁曹,終於公開決裂。

  在這之前,袁紹曾試探曹操,在他武力威懾之下,袁紹一紙書信送至許昌,提議將天子迎到他的大本營鄴城,曹操斷然拒絕,這個反應讓袁紹徹底斷絕了招降曹操的念頭。

  雙雄不能並立。

  益州,成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