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紹其實早已將公孫瓚逼入絕境,但是,公孫瓚就是死不了。

  易京城外,有土塹,土塹之外,還有土塹,足足幾十重

  而易京城又被公孫瓚打造的城高牆厚,城內囤積了數不盡的糧草,公孫瓚在城內打造了一座高達十丈的樓閣,他與家人住在上面,不設樓梯,公文或所需之物,都用繩索吊上去,傳令則有專méén高的人喊話。

  就是這樣的絕對防守策略,讓袁紹一籌莫展。

  開赴前線的是顏良和張頜,難為他們是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去yin*公孫瓚出城,可結果是一無所獲。

  田楷,關靖等將領在易京城外被圍,手下有人建議公孫瓚出城去救。

  公孫瓚卻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如果去救了他們,那麼日後被圍的人就不會力戰突圍,所以不能救。”

  有什麼是比棄子更加悲哀的呢?

  張頜與顏良見到這幅情景,計謀沒有成效,於是送了田楷關靖等將領魂歸西天。

  袁紹一日三催,顏良頭皮發麻,他已然束手無策。

  張頜在這個時候冷靜地想出了一個對策。

  袁紹的軍隊不再攻城,公孫瓚見到此情此景,便大言不慚起來“如今群雄並起,明擺著沒人能在我這裡支持一年。袁紹又能把我怎麼樣”

  曾幾何時,有一位梟雄也說過類似的話。

  “若不能君臨天下,便在這裡頤養天年。”

  董卓死了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卻有人重蹈覆轍。

  公孫瓚的樓閣,與當年董卓興建的郿塢何其相似。

  呂布固守下邳,最終被手下出賣,而公孫瓚則到死也沒有想出來袁紹的軍隊是如何進入了易京。

  他的高樓被付之一炬。

  張頜的兵馬仿佛天降一般出現在了易京城內。

  實際上不是天降,而是地生。

  袁軍在外面挖了一條地道直通易京,或許,這應該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地道戰術。

  十死無生之境,公孫瓚似乎想要保留一些尊嚴,不願讓家人受辱便親手了結了他們的xìng命,然後自己再加了一把火,葬身火海。

  曾幾何時被羌人畏懼一時的白馬將軍就這樣湮沒於歷史之中。

  公孫瓚的敗亡無非就是四個原因,戰線太長,防線太廣,他又沒有足夠的人才與兵力來治理與防禦,被袁紹逐個擊破。其二便是好高騖遠,自以為有了屬地便有了不可一世的資本,他不光任命了青州刺史,連同兗州,豫州,都曾經任命過刺史去上任,不但是主動樹敵,而且樹敵太多。其三,公孫瓚殺了劉虞,失盡人心,劉虞即便與他政見不合,劉虞始終是他的頂頭上司,殺長官等同犯上作亂,誰又會為虎作倀呢?趙雲棄公孫瓚而去,絕對不會是貪生怕死。最後一個原因,劉備從田楷麾下脫離去了徐州,多多少少是讓公孫瓚實力下降,儘管有了劉備在身邊幫他,他也未必能扭轉命運。

  袁紹至此,從真正意義上一統河北,加上他與北面烏桓羌人結好,他南下的後顧之憂,全部解除。

  短短半年時間。

  天下梟雄減少了三個。

  袁術,呂布,公孫瓚。

  曹cào本來準備好了一切,現在卻要扭過頭來再打一次徐州。

  而袁紹則已經開始厲兵秣馬,只待囤積夠了糧草輜重便會揮軍南下。

  在這一場決定關東格局的戰役打響之前,不同勢力的目光,卻又一致地投向了關西。

  有個人,決不能忽視。

  他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郭嘉。

  第一百零二章 誅心之言

  關東戰火連天,關西太平無事,平靜的日子來到建安四年末的時候,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也接近了尾聲。

  關注著天下大勢的人都知道一場席捲中原大地的戰事即將到了,而這個信號,則是白馬將軍隕落易京。

  從關東軍伐董到今天,袁紹始終是放眼天下最耀眼的軍政領袖,各地都有出自袁家提拔起來的官吏,他的兵馬錢糧一直都是遙遙領先其他諸侯,在解決了公孫瓚之後,袁紹的下一目標便是中原,他占據著形勢的絕對主導權。

  在許昌的曹cào近日臥病在chuáng,頭風發作,劇痛難當。

  身上裹著被子坐在chuáng上,曹cào一面抵擋著頭痛欲裂的苦楚,一面聆聽著滿寵的稟報。

  滿寵是一把剛毅的刀,曹cào打壓士族,時常會用滿寵做儈子手,當年楊彪下獄,就是滿寵主事,先先後後,滿寵手上沾了不少士族的鮮血,但這些反而增加了他在曹cào心中的分量。

  衣帶詔事件絕不是表面上那麼膚淺。

  參與其中的人也絕不可能是血昭上的幾個人名。

  曹cào深知,他的治下,有不少官員是身在曹營心在袁。

  他們表面上對曹cào敬畏有加,實則ī下里暗通袁紹。

  這個局面,曹cào理解,袁強曹弱,袁紹是士族領袖,給手下士族很大的權力,而曹cào雖是雙管齊下,卻一直在用庶族壓制著士族,哪怕是他曹氏夏侯氏宗親,某些時候甚至還比不上一個降將,譬如徐晃。

  要解開這個局面,不是殺光所有對曹cào不滿的人,而是擊敗袁紹。

  滿寵是來稟報關於衣帶詔事件最終的判決,已經曝光的參與者,自然得不到寬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