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用什麼方式,銀翎飛騎這麼早出現肯定不是消滅袁軍的主力部隊,否則一擊即退算什麼?真的要做小鬼死纏爛打地sāo擾袁紹嗎?

  假如郭嘉就這點能耐,還決什麼戰?直接退回益州吧。

  難道袁紹手下謀士就沒有一人瞧出這銀翎飛騎是yòu敵嗎?

  不,肯定有。

  關鍵是袁紹不能放任銀翎飛騎來去自如,如果郭嘉要挑一個好地方決戰,袁紹也會奉陪。

  關西平坦,沒有了崤函之險的關中,郭嘉想在哪裡決戰,袁紹都不介意,沒有高山險道,他的十萬兵馬總不可能被郭嘉五萬多人包圍吧?

  追擊銀翎飛騎的三位將領,淳于瓊,顏良,鞠義,他們三人一邊追,一邊心中也起疑。

  不管他們將略如何,打仗前研究地形地勢都是必備攻克。

  潼關西面地勢平坦,往北是渭水,這裡也沒有高山險阻,銀翎飛騎朝這邊撤,完全沒有道理

  難道郭嘉在渭水上搭橋讓銀翎飛騎渡河後拆掉嗎?

  這太不符合兵法之道了,如果是過河拆橋的計策,那郭嘉還不如當初增援函谷關呢。

  壓下心中的疑慮,三位將領率軍一路往北,追著銀翎飛騎的尾巴來到了渭水邊上。

  這時,三將近六萬將士都是目瞪口呆。

  距離這裡還有一里才是渭水,呈現在袁軍面前的是一堵高牆,高牆一眼望不到邊,從東往西,隔斷了他們的去路。

  而在這座石牆的東面尾端又是一處高地,在高地上,傲然而立著一人,樣貌看不清楚,但那人身後的大纛的名號卻十分清晰。

  郭嘉

  高地從上而下,層層設防,軍隊密集,人頭攢動,銀翎飛騎已經抵達高地上,先頭的防禦部隊,是張遼率領的弓箭手與弓弩兵。

  顏良,淳于瓊,鞠義都傻了眼。

  他們在低處,郭嘉在高處。

  并州鐵騎能沖嗎?鞠義的弓弩兵有用處嗎?難道用人命逆勢而上嗎?

  郭嘉,生生營造了一個居高臨下的局面。

  那一堵高牆,他們只以為是郭嘉造出來防範他們繞道包抄而建的。

  袁紹有十萬兵馬,郭嘉有近六萬,如果現在沖,很有可能把兵馬數量上的優勢消磨掉。

  出於這樣的顧慮,顏良不敢沖,只能隔著百米朝高地上叫罵。

  矛頭直指郭嘉。

  拄劍俯視下方的郭嘉不為所動。

  不管面前的人是什麼名將,就算不是顏良,是關羽,是趙雲,是呂布,是徐晃,是周瑜,是太史慈等等,他都會無動於衷。

  這些人,還不夠資格讓今天的郭嘉另眼相看。

  臣是臣,主是主。

  郭嘉要在兩軍陣前對話,對方應該是曹cào,是袁紹,是孫策,是劉表等等君主,而不是一員武將,哪怕你是河北名將,哪怕你威震天下,你的地位,始終與我,有著天地之遙的距離。

  顏良出言不遜,甚至想通過辱罵來ji怒郭嘉,讓郭嘉派軍下來決戰,可都沒有收到任何成效。

  鞠義和淳于瓊見到這幅情景,只能無可奈何地等袁紹到來,到底是硬沖還是另尋他策,讓袁紹決定吧,反正袁紹不出一個時辰就會率領大軍到來。

  一個時辰後。

  袁紹率中軍兩萬以及張頜的兩萬後軍抵達現場。

  見到這幅情景,袁紹嘴角泛起一抹譏笑。

  沒有地利,郭嘉就自己造地利。

  奇謀百出的鬼才郭嘉,難道已經黔驢技窮了嗎?

  淳于瓊跑來問袁紹該怎麼辦,是不是打算硬沖。

  袁紹像是看傻子一樣盯著淳于瓊問道:“為什麼要攻?如今已經知道郭嘉的兵馬在哪裡,何必強攻自損?你率三萬兵馬在這裡駐紮,只要郭嘉從高地下來,你就跟他決一死戰,我率兵直取長安。”

  淳于瓊恍然大悟,奉承袁紹幾句英明後就退了下去。

  當袁紹大軍匯合後,在高地上的郭嘉終於將佩劍揚起。

  郭嘉神sè淡淡,遙望東方,仿佛能夠看見潼關之東桃huā塞。

  “袁紹,曹cào,來年chun天,山huā爛漫,桃sè絢爛時,我會去你們墳前祭拜。”

  第七十一章 水漫三軍

  當確認了袁紹和曹cào都來到了戰場後,郭嘉表情不變,心中卻如釋重負。

  等你們,可是等得望眼yù穿啊

  從決定要與袁紹和曹cào正面交鋒時,郭嘉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打擊這兩位當今最矚目的梟雄。

  又有什麼是比親手葬送他二人的打擊更加沉重呢?

  仰望著不遠處綿延數里之長的石牆,曹cào心中驚疑不定。

  這堵牆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難道的是給郭嘉營造一個居高臨下單面迎敵的環境嗎?

  不

  絕對不可能

  曹cào猜不透,但他料定郭嘉的殺手鐧近在眼前,將袁紹大軍全部yòu至低處,即將到來的便是雷霆一擊。

  而且這殺招絕對不是常理能夠預測到的。

  在袁紹準備揮軍向西直取長安時,曹cào卻悄悄騎馬退到一邊,低聲對夏侯兄弟吩咐道:“即刻護送我離去”

  夏侯惇與夏侯淵不理解曹cào此時如臨絕境的沉重表情。

  這個時候走?

  袁紹發現後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