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表應該慶幸他不光是有黃祖這種有勇無謀,蔡瑁張允外強內弱的武將,還有文聘這種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如果文聘不是撤得果斷與迅速,恐怕荊州的兵馬會損失更加慘重。

  偷襲失敗,劉表被嚇得魂飛魄散。

  周泰蔣欽就像是鐵板一塊,踢一腳,對方紋絲不動,自己倒能把腳崴了。

  匆忙召集文武議事。

  劉表頭疼不已,麾下文臣武將這會兒倒是沒有惜字如金。

  七嘴八舌地發表建議。

  蔡瑁張允要讓劉表去求和,當然是用一種體面的措辭,停戰,是為了百姓好,為了天下蒼生,為了不使荊州生靈塗炭……

  文聘和伊籍建議集齊襄陽所有兵馬與周泰蔣欽決戰,後果,他們沒有說,如果敗了,或者打完之後兵馬所剩無幾,荊州也就沒有能力阻擋袁術,曹cào,或者郭嘉再調集益州的軍隊。

  至於其他人,龐季,韓嵩,劉先等人則建議劉表向張繡求援,劉表可以說是用糧草在養張繡,現在荊州有危險,割據宛城的張繡應該也來出把力,要不然郭嘉真的攻下荊州,張繡肯定沒好果子吃。

  意見不一,劉表也難以決斷。

  這會兒,他內心的危機感讓他重溫了當年單騎入宜城的處境。

  當年……

  雍季之論,臼犯之謀……

  生死存亡之際,劉表恍然大悟,他能真正依靠的人,恐怕也只有蒯越與蒯良了。

  而這兩兄弟,都沉默不言。

  劉表遣退文武,唯獨留下了蒯越與蒯良。

  這些年,蒯家與蔡家的明爭暗鬥,劉表是心知肚明,但他視而不見,不是他昏庸,而是他一半無可奈何,一半也樂於這種局面。

  劉表統治荊州靠士族,如今荊襄世族領銜的便是這兩家。

  同時人主最懼臣下獨大,蔡家與蒯家爭鬥,是制衡之道。

  “異度,子柔,為今之計,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保全荊州免遭郭嘉荼毒?”

  劉表哪怕心裡貪生怕死,跟手下議事時也要擺出大義。

  他是為了荊州百姓,不是為了自己苟活。

  平心而論,蒯越蒯良兩兄弟知道郭嘉對待百姓是什麼態度,劉表是仁義之君,卻遏制不住地方士族和豪強欺上瞞下,荊州大局來看是太平,卻並不代表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只是荊襄世族做的不過分,沒有到天怒人怨的地步,百姓忍一忍,也就作罷。

  劉表用百姓為藉口來問計,是站不住腳跟的。

  可蒯越蒯良兩兄弟心知,郭嘉如果真的拿下荊州,他們這些荊襄世族至少有一半要由盛轉衰

  再一次阻擋郭嘉是他們難以迴避的趨勢。

  蒯越神sè淡淡道:“下策求和,中策求援,上策北伐。”

  劉表面lù不解,想聽一聽解釋。

  蒯越沒繼續說,蒯良倒是低著頭自言自語起來。

  “如今形勢,荊州的命運已經不是主公能夠掌控的了。求和,在郭嘉與袁紹決戰之前,不會有任何回應,對方一定會拖延。求援,張繡若拒絕,則無功而返,張繡若來援,主公可資助錢糧,但張繡出手相助的可能微乎其微,尤其他與主公可有著殺叔之仇。主公,周泰根本不可能攻打襄陽,而他只是郭嘉派來虛張聲勢的至少此時,郭嘉沒有下定決心攻打荊州,他要打荊州,除非關中決戰出現一個結果。”

  “什麼結果?”

  劉表追問道。

  蒯良抬頭凝視劉表,道:“郭嘉敗北,引軍回益州。”

  劉表驚疑不定,反問:“郭嘉若敗,難道還敢來進犯荊州?”

  輕嘆一聲,蒯良平靜地說道:“主公,袁紹若勝,就不單單是擁有三分天下了郭嘉要與袁紹爭鋒,益州雖大,卻不能與天下六州相提並論郭嘉要迅速積攢實力,那就要擴張屬地,他哪怕就是在未來決戰中將關中所有兵馬都賠掉,他返回益州後,可以一邊招募新軍,一邊派大將領軍來增援周泰攻伐荊州,郭嘉如果不這麼做,他被袁紹剿滅就是無可避免的了。”

  益州能夠養得起接近二十萬的軍隊,郭嘉在關中損兵折將後,在益州招募新軍不成問題,制約他兵馬數量的不是兵源,而是屬地。

  劉表想了想後,遲疑地問道:“難道郭嘉不管張白騎了嗎?”

  在他想來,郭嘉算敗北回益州,至少要先對付張白騎吧,在這個時間差上,周泰在襄陽外的糧草能支撐多久?遲早不攻自破。

  “唉……跳樑小丑,何足掛齒?”

  蒯良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沮喪。

  如果劉表能把希望寄托在張白騎這種不入流的人物身上,可見今天的劉表,與當年單騎入宜城的劉表相比,簡直是判若雲泥。

  劉表看到蒯良臉上一抹憂愁,察覺到了是因為自己的恐慌而導致的。

  他現在也顧不得調整情緒,緊接著問道:“那我若率軍北伐,又如何解除荊州危局?”

  蒯良表情又變得漠然起來,輕聲道:“函谷關如今空虛,只要主公率軍攻下函谷關,袁紹將畏首畏尾,害怕主公與郭嘉前後夾擊他,那他將會死無葬身之地。袁紹那時只能向函谷關退兵,主公即可與郭嘉攜手剿滅袁紹,也能放袁紹返回河北,總之,不能讓袁紹拿下關中的意圖得逞,只要郭嘉守住了關中,周泰在襄陽的兵馬必定退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