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形勢在函谷關被袁紹拿下後完全變了。

  荊州是有志梟雄必奪的地盤。

  曹『操』,袁術,郭嘉等等都前後在打著荊州的主意,袁紹如果有機會,肯定也會垂涎荊州。

  劉表現在不發兵,將來袁紹拿下關中後,可以預見地會來興師問罪。

  此刻,劉表是真正發自心底地懼怕起了袁紹。

  一個坐擁半壁江山的諸侯,恐怕沒有誰不忌憚。

  “現在該如何是好?”

  劉表如熱火上的螞蟻,急得『亂』轉。

  堂中的文武面『色』平靜,不少人心中腹誹。

  誰叫你喜歡和稀泥?

  要爭天下就爭,不爭天下就別占著荊州這塊肥肉。

  曹『操』,袁紹,郭嘉等等這些個諸侯可都是如狼似虎,恨不得早日吞下荊州呢。

  現在急了?

  早干去了?

  劉表的選擇其實不多,三個,幫袁紹和曹『操』,幫郭嘉,中立。

  其中保持中立卻是最惡劣的是一個,兩邊不得罪實際上也就是兩邊不討好。

  夾在縫隙中,又不想揮戈問鼎,這就是典型的坐以待斃。

  武將們沒主意,謀士們也默不作聲。

  半晌也沒個人發表看法和建議,劉表走到蒯良身邊,皺眉詢問道子柔有何妙策?”

  蒯良神『色』淡淡,輕聲吐出八個字。

  “揮軍北上,釜底抽薪。”

  所有人目瞪口呆,震驚於蒯良此時的計策。

  如果現在劉表敢率軍直『逼』函谷關,與郭嘉前後夾擊,別說讓袁紹取關中的意圖落空,甚至連袁紹和曹『操』都有八成把握一起葬送。

  這,真是釜底抽薪

  蒯良的目的簡單明了。

  劉表現在是怕袁紹,那就不能幫袁紹強大,遏制袁紹才是根本,討好逢迎只會適得其反。

  天下誰也不會想到劉表會在這個時候揮軍北上截斷袁紹的退路,不但出人意料,同樣也致命,只要袁紹和曹『操』死了,劉表想在荊州頤養天年,絕對比臥榻之側有人酣睡要輕鬆一些。

  劉表回過神來,嘴巴張了又閉,最終搖搖頭道袁紹與曹『操』奉天子旨意討伐郭嘉,我身為漢臣,豈能與天子做對?不妥不妥,還是另想他法。”

  蒯良對於劉表的表態面無表情,實際上他們這些謀士對於劉表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機早已麻木。

  他心中在冷笑:天子旨意?如果今天這天子旨意是傳給荊州的,主公難道還不與天子做對嗎?

  謀士們不言語,劉表只好親自來詢問,蒯良的計策劉表不採納,就不好再繼續去問蒯良,移步到伊籍身邊,劉表又問機伯難道就不能為我解憂嗎?”不跳字。

  伊籍很無奈,心中微微嘆氣後說道主公率軍佯動建平郡,既能威懾郭嘉,又能讓袁紹以為主公要向益州用兵,這是便宜之計,將來局勢會發生如何變化,靜觀其變再做應對吧。”

  這是治標不治本,只要袁紹占據了司州和涼州,劉表今天不管是不是遵從袁紹揮兵西進,袁紹對荊州是想打就打,不會做任何顧慮。

  劉表既不想臣服於其他諸侯,又想要保住的一畝三分地,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縱觀三國的守成之君,哪怕生前太平,身後的家業都拱手送人,陶謙,劉璋,劉表等等這是從大局上來看,若是從細節上來分析,董卓要自保,公孫瓚要自保,都大言不慚他們至少三十年無憂,結果呢?

  梟雄成敗,一步決定天命

  郭嘉現在的處境,恰如當年的董卓,現今的公孫瓚,一步進退,關乎畢生。

  劉表仔細思考了伊籍的建議,覺得可行。

  不管怎樣,他都不想得罪袁紹,也不想得罪郭嘉,郭嘉在關中敗了,還能退回益州,如果他今天打益州,郭嘉將來肯定要報復,派兵在建平郡佯動,雖有趁火打劫的嫌疑,事實上不踏入益州就行,這樣給袁紹一個模糊的交代,也沒有真正觸犯郭嘉。

  “好,黃祖,你率軍五萬去建平郡安營下寨,但千萬不可踏入巴東一步”

  劉表的軍令下達了以後,黃祖興致不高地離去。

  謀士們相繼離去。

  心中的想法,彼此都心照不宣。

  此時此刻,劉表率軍包抄袁紹,一點兒後顧之憂都沒有,因為袁術更希望袁紹死得快,也就不會來阻撓劉表,郭嘉在關中,益州也不會主動挑起與荊州的戰爭,何況劉表去打袁紹,變相是在援助郭嘉。

  結果劉表一如既往地和稀泥,在諸侯之間態度模稜兩可。

  一次次失天賜良機,天會降怒的

  劉表的大軍一動,後果怎樣劉表不知,卻造成了另一個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局面。

  涪陵郡的張白騎。

  反了

  第六十五章 主動樹敵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有些人,有些事,常理難以度之。

  張白騎造反,他自以為時機成熟。

  函谷關與武關相繼失守,荊州劉表揮軍而來,張白騎手持聖旨造反造的名正言順。

  郭嘉不知道張白騎如今已是表面光鮮,實際囊中羞澀,府中拮据令張白騎頭疼腦脹。

  這是張白騎造反的直接原因,沒有大義凜然的宏偉理想,匡扶漢室跟他一點兒都不沾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