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蒯越不急不緩地說完一番話。

  揚州袁術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徐州,宛城張繡在接替張濟後,劉表為了表達歉意和安撫張繡,主動示好,張繡表面上算是半依附劉表半割據的狀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劉表卻不在乎,這個也不難理解,畢竟張濟時是兵馬最強的時候,卻都在攻打荊州時落了個死於非命的下場,張繡就不足為懼了。

  用這個理由來搪塞曹操,恰當不過。

  劉表贊同蒯越前面的話,後面的話卻讓他疑惑起來。

  “曹操滿共十萬兵馬,我向他借兵馬,他會同意嗎?若是他真同意了,名為援軍而來,實為圖謀荊州,豈不是引狼入室?”

  劉表的擔憂不無道理。

  如果是借軍,則給了對方軍隊進入荊州的理由,這和援軍差別不大。

  況且請神容易送神難,袁紹謀冀州,其中也有韓馥自已的原因,若不是他請袁紹來幫忙平定黃巾,又怎會被“嚇死”後成就了袁紹。

  歷史上後來的劉備入蜀,打著的旗號也是援軍,可惜劉備實際上是去益州安家落戶的。

  蒯越發出一聲冷笑,江北中原,江南荊揚,這一片地域上諸侯林立,是一盤錯綜複雜的棋局。

  “主公也說了,曹操就十萬兵馬,他要提防東面的呂布,東南的袁術,甚至還有北面的袁紹,他對荊州的確也垂涎三尺,可有先後之分,沒有消滅呂布,他就不敢南下,主公擔憂曹操若同意借兵,行假道滅虢之計,可曹操卻也擔憂主公借兵是請君入甕,曹操冒不起這個險,他的兵馬稍有折損,都有可能遭到呂布和袁術的夾擊。”

  劉表一聽,頓時明白過來。

  既然曹操用天子名義下詔讓他去攻打成都,如果直接拒絕,有違臣道,就目前益州的兵力部署來看,曹操算是刻意刁難他,現在,他要反過來刁難曹操。

  不是不打益州,而是有苦衷,兵力不夠,又兼有強敵環峙。

  “呵呵,異度此計,甚妙。我等就拭目以待,看曹孟德作何反應。”

  劉表拍板同意了蒯越的建議,而後欣喜地離去,繼續吟詩作賦。

  朝外相繼離去的謀士們大多意興闌珊。

  劉表無雄心壯志,他們也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若無大才,求田問舍謀取富貴也就罷了,可終究是有不少人胸懷大志,身負才華,如今在劉表這裡,也算是懷才不遇吧,儘管地位都不低,權力也不小。

  一南一北,曹操給袁紹發密信,給劉表下密詔,區別對待,因人而異。

  當兩邊的回覆傳至許昌後,曹操在書房中與一位新晉謀臣密議此事。

  矮桌上擺著袁紹和劉表的回覆,曹操跪坐在桌前,對面,是一位與他年紀不相上下的中年人。

  荀攸,荀公達。

  這位比荀彧年紀還大的侄子是剛剛投效曹操,令曹操喜出望外,隆重禮待。

  荀攸絕對是當世有魄力和能力的謀士。

  早在董卓亂政時期,荀攸就曾經與何顒,鄭泰,伍瓊等人密議刺殺董卓,意欲解救天子,效法齊桓晉文,一匡天下。

  雖說刺殺董卓事敗,下了牢獄的荀攸卻寢食自若,相比懼刑而自殺的何顒,以此襯托,荀攸過人的氣魄便格外突出。

  曹操迎天子到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不但使得他自已名正言順,更兼收攬名望,才士爭相來投,使得曹操實力大漲,荀攸便是其中一位。

  “袁本初似乎聰明了一點。”

  曹操拿起袁紹的回書,面帶輕蔑譏諷之色。

  “袁紹雖多謀寡決,但他手下能人無數,能有這個決定,並不意外。”

  荀攸平靜地說道。

  有了徐州劉備攻打袁術的前車之鑑,天下諸侯如果還看不清曹操用天子名義在玩什麼把戲,那簡直就是愚昧無知了。

  “袁紹不想吃虧,呵呵,操就讓他如願以償。”

  曹操看起來打算是讓袁紹和郭嘉死磕到底,自已坐收漁利。

  現在既然袁紹已經看出了他的意圖,可袁紹還是上當,儘管袁紹有了應對措施,曹操也順理成章滿足袁紹。

  “袁紹好大喜功,此次出兵,恐怕不下十五萬,一來彰顯雄威,二來若擊敗郭嘉,他也好有兵馬駐守司州涼州。”

  荀攸侃侃而談,將袁紹的策略一語道破。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曹操並不意外,袁紹手握四十萬雄兵,公孫瓚日薄西山,難以再對袁紹形成威脅,袁紹這次出兵關中,揮軍十五萬也許都算少的,畢竟郭嘉在關中有八萬餘兵馬,又是守勢,袁紹要一鼓作氣拿下西北,兵力上肯定要占據絕對優勢才行。

  “郭嘉非尋常之輩,袁本初大軍兵臨司州後,看他如何決斷,是退是守,還是攻,公達,你有何看法?”

  揣摩敵人心思是必備功課,所謂料敵於先,就是要從敵人的角度去分析局勢。

  荀攸面色平靜,他對郭嘉可謂久仰大名,但畢竟沒有親身接觸過,只能通過以往郭嘉的行事風格來推斷。

  沉吟片刻,荀攸撫著鬍鬚,淡淡道:“郭嘉一向兵行險著,他斷不會聞風而逃,所以,除非事不可為,否則他求和退守的可能非常低。至於先攻則占先機,雖說以攻代守是良策,既能出其不意,又能震懾諸侯,可郭嘉攻袁紹,於己不利,反倒會讓主公從中得利,所以,他也不會先攻。我料郭嘉必定死守關中,除非戰敗沒有餘地扭轉局勢,否則他必定不會讓袁本初如願以償得到司州和涼州,十年磨一劍,郭嘉自荊州敗北已過五年,他蟄伏五年才等來了天賜良機攻下關中,又怎會輕易拱手送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