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爾虞我詐,波譎雲詭,這個世間現在需要的是強者,一個折天下雄的君主,所行之道就算不是無所不用其極,也至少不能單憑仁義,人心險惡,君子是治世典範,卻不是亂世楷模。

  郭嘉瞧見龐統出神之色,有些恍然,龐統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想起一人,郭嘉口氣玩味地問道:“士元,你可認識一個叫諸葛亮的?”

  龐統回神,不解地望著郭嘉,反問道:“使君難道是問投奔劉荊州的諸葛家中之人?”

  複姓諸葛的人本就少見,郭嘉指名道姓,斷不會有重名之人。

  郭嘉點點頭,給了龐統肯定的答案。

  龐統若有所思地說道:“認識,此人是諸葛玄的侄兒,在下從荊州而來時,諸葛玄已病重,恐怕命不久矣,諸葛一家那時就無依無靠了,不過諸葛家正在想法設法依附荊襄世族。”

  以為郭嘉是在問整個諸葛家族,龐統將他所知一一道來。

  諸葛玄病入膏肓,諸葛家將和劉表關係疏遠,他們投奔荊州根本原因是諸葛玄和劉表私交甚好,日後,恐怕就無依無靠了。

  不過,諸葛家為免家道中落遭受欺凌,迅速通過聯姻手段加強與荊襄世族的關係。

  諸葛亮的姐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

  諸葛亮自已娶了黃承彥的女兒。

  諸葛亮的弟弟娶了荊州兩家豪族的女兒。

  龐德公德高望重,是民間勢力中的翹楚。

  黃承彥雖然也屬隱逸之士,可黃承彥與劉表有連襟之情。

  再加上諸葛均娶了荊州豪族的女兒,諸葛一家即便在諸葛玄亡故後,也不至於瞬間沒落無依。

  第二十七章 時機未到

  當年郭嘉遊歷荊州時,諸葛亮父親還在世,諸葛一家也都在琅琊郡,那時龐統還不到十歲,這樣一對伏龍鳳雛,郭嘉根本沒放在心上。

  至於一人之力能否力挽狂瀾,郭嘉那時年少輕狂,不以為然。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種話郭嘉不信,一個君王的崛起,靠的可不是某個人,而是一批能法智術之士,劉邦有張良,蕭何,韓信,陳平等等一大批才智出眾的文臣武將輔佐才能成就霸業,放眼歷朝歷代,凡要開創盛世基業的君主,沒有誰是單靠一個謀臣或武將就能功成名就。

  相反,一個君主如果只能依仗一個才士,想必內心是喜憂參半,歷史上劉備永安託孤,臨終悲鳴對諸葛亮那番話,恐怕多半也是試探諸葛亮居多。

  現在突然問起龐統關於諸葛亮的事情,郭嘉只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諸葛亮撬來益州,哪怕諸葛亮不出仕,也是打壓潛在對手的一個手段。

  “士元,諸葛亮,你熟悉嗎?”不跳字。

  龐統百思不得其解,郭嘉三番五次將話題引到諸葛亮身上,才不過十六歲的諸葛亮難道已經名傳天下了嗎?

  “泛泛之交。在下有幸與他一同在水鏡先生處聆聽教誨。”

  算起來,龐統和諸葛亮都是司馬徽的高徒。

  閉著眼睛神色平靜的郭嘉再問道:“你覺得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你若給他傳話,讓諸葛一家遷來成都,我厚待他們,可行否?”

  臉上露出一抹不屑,龐統搖搖頭道:“諸葛亮一表人才,胸有大志,可在下與諸葛家交情頗淺,可以為使君效勞傳話,結果嘛,九成無功而返。”

  諸葛家一系列動作都是為了依附荊襄世族,讓他們來益州?痴心妄想。

  “你與諸葛亮皆在司馬徽座前聽教,為何你好似對諸葛亮甚為輕視?”

  聽出龐統話音中淡淡的譏嘲,郭嘉頓生疑慮。

  伏龍鳳雛,年紀相仿,龐德公和司馬徽都對二人有過教導,沒道理敵視對方。

  龐統面色沉靜,淡淡道:“在下眼中,諸葛亮自負虛偽,言表不一,在下羞與為伍。”

  呵呵

  郭嘉算是開了眼,龐統來投已經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又聽了龐統一番話,算是再來一驚。

  沒有再去追問,這個時代人各有志,有才華的人瞧不起平庸的人,出身高貴的人瞧不起貧寒子弟,文人雅士瞧不起宦官之後等等,龐統和諸葛亮不對眼,也不算太讓人驚訝。

  仔細一想,郭嘉露出會心的笑容。

  一個說不求聞達於諸侯,又自比管樂的人,龐統說此人自負虛偽,也不無道理。

  只是自負嘛,郭嘉看來未必,諸葛亮也只敢自比管樂,管仲幫齊國興盛,樂毅幫燕國收服失地,說到底,這二人也不是幫助諸侯一統天下的人物,諸葛亮要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大可自比漢初三傑,那三人可是劉邦親口承認奪天下成帝業的定鼎功臣。

  晚風徐徐,涼爽宜人。

  幾人靠在池邊,聊著閒話,郭嘉閉目養神,享受這難得的愜意時光。

  論年齡龐統年幼,與許褚甘寧典韋加上馬鈞四人互相介紹一番後,謙卑有禮地寒暄幾句,嘴上連道久仰久仰。

  能被郭嘉如此親切地招待,出乎龐統的意料,在他料想,就算他在郭嘉這裡留下印象,而後從科舉中脫穎而出,想要真正進入郭嘉的幕僚機構,也要數年。

  現在關中官場空虛,郭嘉要大力提拔人才,龐統瞅准機會前來投效,已經是個捷徑,可他還不滿足,郭嘉就在他身邊,能提高印象分就要多表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