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嘉點點頭,繼續問道:“子遠,讓你受了半年牢獄之災,是我的過失,我入成都後政務繁忙,一時將你忘記了,否則,定會早日將你釋放的。”

  從劍閣道失守那一刻吳懿放棄抵抗時,郭嘉就沒想過殺他,識時務者為俊傑,郭嘉不可能把所有敵將都殺光,能招降的,還是要盡力招降。

  而如今在他招賢納士的初期,吳懿即便不投效他,郭嘉仍然不會殺他,因為會有損他的名望。

  吳懿此時心情極為複雜,郭嘉喚他表字,這是一種朋友間的友好,他苦澀地說道:“在下還要謝過大將軍,這半年來我在獄中痛定思痛,若非我之過,劉使君也不會……”

  發覺失言,吳懿即刻閉嘴,偷偷瞧了眼郭嘉神色,發現郭嘉並沒有動怒。

  吳懿是在牢中懺悔,他為劉焉把守劍閣道,那是成都最後一道防線,非但沒能阻擋郭嘉大軍南下,甚至沒能讓郭嘉傷筋錯骨。

  對郭嘉來說,他不在乎吳懿心裡對劉焉怎樣,而吳懿稱呼劉焉“劉使君”卻是一個信號,看來吳懿並沒有對劉焉死忠愚忠。

  既然聊起了劍閣道之戰,郭嘉也就順著他的話題往下說。

  “劍閣道一役,吳懿,你敗在了經驗。不是你不夠狠,當你發現逃兵數量不對時,果斷下令斬殺所有逃兵,足以證明你有為將者的果決。所謂兵不厭詐,兩軍交戰生死攸關,我料你之前也並未經歷過大戰,你眼中看到了葭萌關的逃兵,卻忘記了你身後成都的劉焉,那一刻,你必定也將劍閣道的重要拋之腦後,我若是一個暴虐之人,你為了救眼前的逃兵,被我攻破成都後,也許禍害的是整個益州。你經驗尚淺,思謀不周,是你失掉劍閣道的原因,換了我是你,不論葭萌關逃來的兵是不是真的益州兵,我都會下令第一時間斬殺他們,原因很簡單,我不能拿整個益州來冒險,他們如果是兵,也是逃兵,軍法處置,也該當斬。”

  吳懿慚愧不已,沉痛道:“大將軍之言,也是在下半年來悔悟的結論,劉使君失益州,責任在我。”

  郭嘉的話說起來輕鬆,可要真是當初葭萌關逃去的兵都是益州兵,真的說殺就殺嗎?從全局出發,從軍法軍紀出發,該殺,可真殺了,不但手上沾滿鮮血外,恐怕還會引來無數爭議與抨擊。

  戰爭不是美好的童話,勝敗的背後,總少不了聳人聽聞的鮮血。

  郭嘉看到吳懿那副自責的神情,平靜地說道:“子遠此言差矣,劉君郎丟了益州,罪不在你,而在他自己,張魯在漢中所為,已經表明劉君郎篡逆之心,若他不令張魯領軍在漢中自立,成都可供調遣的兵馬會更多,堅守葭萌劍閣險隘抵擋我大軍南下的勝算會再高几分,再者,劉君郎分兵給你守劍閣道,成都內留守四萬將士又有何用?我若是他,成都至多留下一萬,因為劍閣道守軍越多,阻力越大,劍閣若失,成都無險可守,遲早城破。”

  吳懿經過開解,表情舒緩了些,沉默不語,郭嘉忽然問道:“不知子遠日後有什麼打算?”

  聽到這一問,吳懿陷入沉思,能夠重見生天對他來說已是難得,人生旅程的下一站,又是哪裡?回老家嗎?兵荒馬亂的時候,帶上小妹和族中親人,恐遭不測。

  思來想去,他也只能留在益州,去其他地方沒有可投靠的對象,相反,這位大將軍雖然殺了劉焉一家,但待他十分真誠,寬恕了他犯上的莽撞之舉,又主動表示忘記了他在獄中的事情而認錯,也並沒有仰仗權勢欺凌小妹,比起劉焉硬要小妹嫁給他兒子的舉動來看,郭嘉,至少是一個可以結交的朋友,也是值得效勞的主公。

  第五十七章 一份尊重

  不知該用怎樣的措辭來表達投效之意,吳懿也有顧慮,如果郭嘉對他有猜忌,就算留下來也不會得到重用,掛著虛職浪費光陰非他所願。

  鼓起勇氣,吳懿表情嚴肅地朝郭嘉抱拳道:“大將軍,在下若是投效您,不知大將軍是否收留。”

  並沒有喜形於色一口答應下來,郭嘉微微一笑,反問道:“能吃苦嗎?”

  吳懿一愣,毫不猶豫地點點頭,男子漢大丈夫,連苦都吃不了還想什麼建功立業。

  郭嘉見他鄭重的表情,於是認真道:“你願為我效力,我是喜不自禁吶,不過,你無功無勞,我不可能讓你擔當大任,既然你能吃苦,那就先忍一忍,去甘寧手下當一個伍長吧,酒香不怕巷子深,你有沒有本事,我知不知道不重要,關鍵是軍中將士們知不知道,他們,又對你服不服,從伍長做起,我等著在某一天文武議事的時候,能從中看見你的身影。”

  五人為伍,伍設伍長。讓吳懿去錦帆軍當一個伍長,實際上就是五人小隊長,是軍中最低級的軍官。

  隨著劉焉入蜀的吳懿半年前還是統領三萬大軍的將軍,忽然讓他去當個小兵隊長,這是敷衍嗎?絕對不是,吳懿也心知肚明,對郭嘉的苦心和期待深為感動。

  寶劍鋒從磨礪出,吳懿要服眾,要讓太平軍承認他,就必須從起點開始奮鬥,郭嘉真要敷衍他,隨便給他一個虛職都比這個伍長要能讓他過的舒坦,但是郭嘉還是讓他從基層做起,實際上是對他抱有期望,希望有朝一日,他憑著自己的才幹爬上來,堂堂正正地站在郭嘉面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