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又過了半個月的時間,閱卷的工作終於結束了,戲志才等人也都根據答卷上的表現分出了高低之別,從中選拔出了近四百名士子,只留下了秦宓,張松,彭羕三人,這三人有資格進入益州府做官,其他人都會分派到地方上去。

  在正式將選拔的官員派去地方前,郭嘉已經從戲志才口中得知了張松的情況。

  蜀郡張家隨著張肅響應徐和造反失敗後已經遭受了重創,如今是張松挑起大梁,在事發前,兩兄弟曾有過一次激烈衝突,詳情不得而知,卻應該是就是否造反而有不同意見。

  郭嘉親自接見過張松,此人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醜陋,但神色氣度倒有大家風範,榮辱不驚,言談舉止落落大方,面對郭嘉時坦言兄長造反之罪並非張家本意。

  對於張肅造反的事情,早有定論和處置意見,郭嘉也不想再提舊事,與張鬆開誠布公傾心一談,彼此不計前嫌。

  就在成都降下大雪,一片白雪皚皚之時,落下帷幕的益州第一場科舉,為郭嘉的統治步伐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如今郭嘉在成都的大將軍府中,權力機構有兩個部門,第一個便是益州府,統領益州全境軍政事務,在內任職者以戲志才和徐庶為首,甄儼,甄堯,秦宓,張松,彭羕,蕭仁,蕭義。名義上雖然是如此,但實際上軍事決定都是由郭嘉親自拍板,而蕭仁與蕭義因為執掌親衛軍,就職位而言,也在益州府之中。

  第二個部門便是御史台,由修齊治平四人任職,執掌監察之權。

  這實際上是和西漢初年承秦制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相似的。

  丞相主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權力是分開的,後來被外戚獨掌朝政,一手遮天,也就開始胡作非為,禍亂朝綱了。

  至於後來的三公九卿,多半也都比不上外戚或權臣“錄尚書事”代皇帝決斷政務有權力,郭嘉設的益州府先將軍政與監察權分開,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安排,一方面是要精簡官吏制度,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只有益州這麼大的地方,將來真有機會時,他才會把三省六部制搬出來。

  第五十二章 低調完婚

  寒冬時節,成都大將軍府外。

  站在府門外俯視階梯下數百之眾的郭嘉不怒自威。

  台階下隊列而站的男子大多都是還未行冠禮,不滿二十的少年郎,平均年齡恐怕只有十**歲,他們仰望著郭嘉,堅定嚴肅的臉上還有幾分稚嫩。

  “你們年紀輕輕卻已出仕為官,想必有不少人都忐忑不安,但是我希望你們打起精神,相信自己,英雄出少年,所謂有志不在年高,甘羅拜相就是你們自我勉勵的典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們大多出身貧寒,甚至不少人家中都有不堪回首的血淚往事,即將上任各地郡縣成為父母官,萬事要以百姓為重,在上任初期必定會有難以想像的阻力與困難,可我也相信你們不會令我失望的。”

  說到這裡話音一頓,郭嘉俯視眾人,沒有從他們臉上看出膽怯的表情,滿意地微微一笑。

  負手而立的他再次嚴肅地說道:“你們到任之後,凡事三思而後行,決斷政事不可為所欲為,應集思廣益,聽得進逆耳忠言,關乎刑罰之事更要做到讓百姓心服口服。只要我郭嘉在一天,我的治下就只有一個原則,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賞罰分明,恩威並舉,律法是維持秩序的利刃,寬仁是百姓信服的源泉,你們既要做到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又要做到愛民如子,一視同仁。若是有人居其位而不謀其政,我是不會姑息養奸的,但凡有人滋生驕縱貪樂之心,還望每日自省,防微杜漸。”

  那些仰望著郭嘉的人充滿敬畏,隻言片語已經讓他們深深感受到了郭嘉寄予的厚望與信任,心潮澎湃不已,激動地難以自持。

  緩步走下階梯,郭嘉來到立在眾人一旁的甘寧,許褚,典韋三人面前,鄭重地對三人說道:“又要辛苦三位將軍了,此行恐怕會有數不清的阻撓,還望斟酌行事,安撫為主,武力為輔,若是有人蓄意煽動百姓者,可誅首惡,萬萬不可屠戮無辜百姓。”

  三人抱拳領命後,郭嘉也不再多言,大手一揮,令眾人離去。

  望著浩浩蕩蕩從成都四面而出的隊伍,郭嘉無聲一嘆。

  “主公,可是擔憂各地士族豪族反應過激?”

  戲志才來到郭嘉身邊,多口一問。

  這一次,郭嘉準備妥當之後,對益州士族要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將地方行政大權握於掌中,釀造的後果,除了益州官場的地震外,恐怕還有難以預料的叛亂,所以,甘寧,許褚,典韋三將率軍,秦宓,徐庶,張松隨軍,一同隨著這些新任官吏走馬上任,幫助他們安定地方。

  “造反要流血,變法也要流血,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有些事,不可避免,姑息一時,後患無窮,快刀斬亂麻,當斷則斷吧。”

  返身朝府內走去,郭嘉又對跟在身邊的戲志才說道:“我與甄姜的婚事,挑個黃道吉日,儘快辦了吧,一切從簡。”

  ……

  過了數日,倉促舉辦婚禮的大將軍府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卻並不鋪張,宴請的賓客也都是郭嘉身邊最熟悉的人。

  在郭嘉眼中,婚禮只是一個形式,也沒必要鬧得人盡皆知,所謂與民同慶只會是他一廂情願,反倒容易遭人詬病,索性就從簡從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