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伸手將他扶起,郭嘉揚起一個淡淡的微笑,搖頭道:“飛燕是關心則亂,若不是心繫我的安危,又怎會倉促行事?我又怎忍心責罰你呢?飛燕,這一次,就當是個教訓吧,為將者,應處亂不驚,遇事冷靜。我曾對你說過,日後我定要與天下群雄一較高下,戰事必然不會少,飛燕可是我揮戈問鼎的強力臂膀啊。”

  張燕心情複雜,感動莫名,整夜的自責愧疚讓他飽受煎熬,甚至無顏面對郭嘉,可現在,他強忍著不讓淚水落下,咬牙哽咽道:“主公如此看重末將,末將此生定不辜負主公的厚恩。”

  讓張燕先回去休息,郭嘉讓周泰調集兵馬,準備出城擺開陣勢,與城外敵軍假作決戰的姿態。

  周泰剛剛領命就要下去點齊兵馬時,郭嘉卻又將他叫住,因為郭嘉看到敵軍陣營中有一人縱馬而來。

  那人到城下後,郭嘉定睛俯視,只見那人長相俊朗,頗有雄姿,身穿文士袖袍,朝城頭一拱手,朗聲道:“荊州蒯越,請郭嘉現身一見。”

  郭嘉就站在城樓上,當即表明身份道:“某正是郭嘉,你來有何見教?”

  蒯越仰著脖子打量郭嘉,除了年輕還是年輕,單憑外貌,也瞧不出有什麼過人之處,可蒯越不敢輕視這個年輕人,拱手道:“在下代表我家主公與你議和,只要你率軍離去,並承諾永不再犯荊州,我主便網開一面,放你離去。”

  露出輕笑,郭嘉點點頭道:“好,你回去讓劉表撤軍五里,我親自率軍出城回益州。”

  既然是蒯越,加上敵軍大纛上的劉字,郭嘉也就知道肯定是劉表了。

  劉表雖有大軍六七萬,可郭嘉不相信劉表不但統領了荊州,還能短時之內將荊州軍訓練成虎狼之師,論戰力,太平軍是從血戰中蛻變成長,就算勢微兵寡,三萬餘將士奮死一戰,最不濟也是與劉表兩敗俱傷。

  此刻沒什麼面子可談,蒯越言語中有居高臨下的味道,郭嘉不在乎,爭這一口氣沒任何意義,就算和劉表拼個你死我活,報了昨夜之仇,但實際上呢?荊州,郭嘉吞不下,就連攻占襄陽和江夏也無能為力,劉表能不能繼續守住荊州,郭嘉也不在乎,可總不能便宜了袁術吧?

  而劉表來議和,顧忌的原因與郭嘉也是一樣,這邊和郭嘉拼殺完,那邊袁術來打劫,劉表只會落得個前驅狼後懼虎的下場,何必呢?

  若是昨夜能趁著大火將郭嘉一舉剿滅,劉表也就順勢而為了,畢竟那時優勢明顯,可現在,勝敗難料啊,兩家議和,一拍即合。

  第三十三章 天道所致

  編縣北東南三面的劉表軍各自退去,與西面大軍匯合一同後撤數里,待確定了劉表軍沒有奸詐詭計後,郭嘉才命令部下率軍出城,但還是叮囑將士們,只要劉表軍有異動,全軍衝殺,不是郭嘉信不過劉表,而是郭嘉根本就不信劉表,所謂兵不厭詐,誰又能保證劉表是不是用議和為幌子而想讓郭嘉放下戒心呢?

  天晴氣爽,昨夜一場瓢潑大雨讓道路變得泥濘不堪,郭嘉跨在火紅烈焰駒上率軍走出編縣,待大軍完全在縣城外集結後,與一里之外的荊州軍倒形成了一種對峙的局面。

  左右兩側有許褚典韋和張燕周泰護衛,郭嘉策馬越眾而出,身後百米處是太平軍,面前數百米開外,就是荊州軍。

  “劉使君,能否出面與我見一面?好讓我不虛此行!”

  一場大敗之後,郭嘉即將返回益州,好歹也要見一見荊州之主劉景升吧,用玩笑話來說,就算郭嘉回益州日夜詛咒劉表,怎麼也得在腦海里有個劉表的形象吧。

  荊州軍這邊,劉表面色淡然地率將出列,同樣也策馬前行百米,與郭嘉相距半里之地對望。

  劉表大義凜然地對郭嘉朗聲道:“郭嘉,劉表在此,今日你兵敗荊州乃天道所致,但兵者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不願見到荊州子民受戰亂之苦,今日便網開一面放你離去,望你好自為之,迷途知返,堂堂男兒七尺身,造福蒼生才是正道正途。”

  聽到劉表大言不慚的話,郭嘉露出一個輕笑,微不可聞地自言自語道:“天道所致?天道所致我兵敗還是我絕境逢生呢?”

  再一眺目望去,郭嘉面帶柔和微笑,他與劉表雖是仇人見面,可也沒必要眼紅呲牙,換了有勇無謀的呂布與衝動暴躁的孫策在他二人現在的位置上,恐怕根本就沒有議和的可能。

  有句話說得好,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劉表人稱當世八駿,文士出身,上得了戰場不代表他就是個莽撞的武將,政治利益還是他追求的根本,郭嘉來犯荊州,動搖他統治荊州的根基,這自然要舉全境之兵來防,可郭嘉眼下已無力再伐荊州,他跟郭嘉一拼到底,既無好處,又有自損之害,何苦為之?

  如今成為益州統治者的郭嘉也算是政治家,權衡得失從全局出,所以不會和劉表硬拼,熱血義氣那是戰爭需求,不是政治需求。

  掃了眼劉表身邊的武將謀臣,郭嘉朗聲道:“劉使君,可否為我引薦一下你身邊的英雄們?好歹也讓我郭嘉明白今日是敗在了哪些英雄手下。”

  劉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炫耀的機會,儘管此刻郭嘉神採氣度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戰敗者,但劉表的的確確是從容不迫地讓郭嘉折損了兩萬餘兵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