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全天下哪個有權勢的豪族不是私藏農戶,隱瞞不報便是為了自家的利益,別說廣漢郡了,各地郡國皆如此。

  收起故意裝出的驚奇狀,郭嘉又問了秦宓一個問題。

  “子勑,漢室傾頹,世道淪喪,依你之見,緣何?”

  這個問題,秦宓倒是能夠正色地回答了。

  “先帝昏聵,朝綱**,奸臣弄權,荼毒天下。而如今天子年幼,國賊董卓竊據龍庭,倒行逆施,蒼生蒙難,禍亂不休,中原戰火連天,人心喪亂,世道不安。”

  秦宓倒真是敢說實話,對漢靈帝大不敬的話也能張口吐出,郭嘉很欣慰,至少秦宓沒有敷衍他。

  扭頭望著秦宓,郭嘉目光灼灼地凝視他,問:“子勑心中,我也是亂賊嗎?”

  秦宓聞言,苦笑不已,垂首低聲道:“就事而論,將軍攻占益州與民秋毫無犯,軍紀嚴明令人敬佩,沒有妄動刀兵大開殺戮,也無驕奢**橫徵暴斂之舉,將軍對天下諸侯來說,的確是亂賊,可對益州百姓來說,將軍暫時的所作所為,要遠比郄檢劉焉強上百倍了。”

  這番評論十分中肯,對天下諸侯,也就是對漢室吧,郭嘉是逆賊,但對百姓而言,郭嘉暫時還算一個好的統治者。

  有了秦宓這番話,郭嘉也就可以繼續將話題進行下去了。

  “子勑,先前那個問題,你的回答或許天下士子都會說出同樣的一番話,帝王昏庸,朝臣奸佞,上樑不正下樑歪嘛,可我想問,天子高居廟堂之上,又怎會得知各地百姓過的好不好?天子想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又該讓誰去做?在我眼中,真正能夠讓天下大亂的,董卓還不夠資格,但是各地的豪族,卻足以讓江山紛亂不止。”

  秦宓露出凝重之色,眼神詢問地望著郭嘉,示意郭嘉繼續說下去。

  遙望那些在田間從早忙到晚的農戶,郭嘉淡淡道:“五口之家,服役者不下二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橫徵暴斂,長此以往,百姓只得變賣家產田地,甚者賣身為奴。往昔,農分三等,上農資累巨萬,次農自足產業,不仰給於人,下農無寸土一掾,全仰給於人。到了今時今日,子勑,你能否告訴我,還有多少百姓是上農?是次農?”

  秦宓面露掙扎之色,他答不上來,擁有良田萬頃的豪族,慾壑難填,總會想法設法將百姓手中的田地併入自己囊中,被迫走投無路的百姓也只能成為豪族的勞力,命運完全被掌握在了豪族手中。

  郭嘉策馬來到秦宓身邊,伸手握住他的小臂,面色沉痛地說道:“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他們不懂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他們也不在乎誰是天子,誰是國之棟樑,誰又是禍國亂賊,黃巾之亂,八州之地皆有響應張角的義軍,前前後後不下百萬百姓揭竿而起,難道這百萬之眾都知道他們該推翻誰嗎?他們真就了解廟堂之上的天子做過什麼嗎?他們真就深刻明白朝堂上誰是利於國者,誰是害於國者嗎?子勑,你可以將我視為一個野心家,一個想要竊國篡名的逆賊,但是,我郭嘉要崛起,要君臨天下,我就要收攏人心,江山再大,大不過人心,士族豪族再強,強不過天下萬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你比我明白,我郭嘉就是要收攏天下民心,而不是迎合士族望族壓迫百姓。”

  秦宓咬著牙齒難以抑制地顫抖起來,郭嘉握著他胳膊的手讓他倍感沉重。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人心,是萬民的人心。

  望向郭嘉,秦宓掙扎不已。

  倘若維護家族利益,豈不是在變相地壓迫百姓嗎?聖賢書,讀來又有何用?

  第二十六章 聚焦荊州

  遷都長安之後的董太師開始著手興建郿塢,日日笙歌,醉生夢死,權傾朝野的獨裁者也不上朝議事,但凡有政事需要他決斷的,則在太師府中召見百官。

  驕奢**沉溺其中的董卓狼狽遷都,卻還有那麼點兒問鼎天下的野心,心中想要過把皇帝癮已是路人皆知,可關東諸侯剛剛退去,他也不敢再生事端,唯恐關東軍再來討伐他。

  可做些於己有利的事,他何樂不為?

  在太師府中橫臥在主位上,董卓眯著眼睛一副還沒睡醒的模樣,無精打采地開口問道:“李儒,十八路諸侯都退去了嗎?”

  眼觀鼻鼻觀心的李儒站在堂下平靜地回道:“除了孫堅還在司州與李傕郭汜偶有戰事,其他諸侯皆已返回屬地。”

  銅鈴般的眼睛睜開,董卓冷哼一聲,呵斥道:“洛陽已是殘垣斷壁一片廢墟,孫文台居然還想重建洛陽?沒個十年八年,能建好嗎?本太師愛他之才,想要與他結親,他竟然敢羞辱誹謗本太師,真是不識抬舉。他要待在洛陽就待在洛陽吧,叫李傕郭汜不用管他,不過,這荊州如今還沒個州牧,你覺得,誰去荊州才合適?”

  心如死灰的李儒不想打擊董卓,如今形勢已經是天下人與董卓離心離德,派誰去都是徒勞,不過李儒還是說了一個名字。

  “劉表。”

  董卓閉目思索了一陣,劉表雖是皇室宗親,但早年受黨錮之禍,後來解禁黨錮,大將軍為了拉攏士族,於是提拔了一些早年被貶的士人,劉表便是其中之一,而董卓入洛陽後,外戚閹黨都不復存在,可以袁家為首的士族並不跟他同流合污,於是只能拉攏士族集團中不得志的士人,蔡邕是一個,劉表也是一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