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帶領東州士族入主益州的劉焉並未贏得益州士族的支持,恐怕也沒幾個諸侯是能夠獲得當地士族支持的,鎮壓叛亂,剷除異己,古往今來屢見不鮮的權柄鬥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一個諸侯想要真正強大,首重就是不能遭士族集團的擺布,否則他就算稱王稱霸,也只是一個傀儡,劉焉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他便嚴酷鎮壓益州士族,以致內耗消損,現在外敵來襲,呈現出敵強我弱的態勢。

  東方烈日冉冉升起之時,劉焉猛然一驚,因為他看到了郭嘉大軍竟然向著成都衝來!

  難道真的被他猜中了嗎?郭嘉那一份勸降表不過是膚淺的聲東擊西嗎?

  “父親,這裡危險,您還是先回府吧,孩兒在,必定保證城門不失!”

  劉范身後一眾隨劉焉入益州的東州將領,高沛,楊懷,鄧賢等,皆是一副死戰不降的表情。

  城外的太平軍層次分明地進攻,刀盾兵在前抵禦弓弩手的箭雨,步卒隨後扛著飛橋意欲在護城河搭上過道。

  喊殺聲響徹天地,劉焉面色沉重地點點頭,眼中似乎寄予厚望一般掃過眾人後回了州牧府。

  對郭嘉來說這攻伐益州的最後一場大戰就是攻克成都,只要占領成都,再派軍掃平益州各郡簡直易如反掌,其意義不言而喻。

  從旭日東升開始,郭嘉大軍便開始了向成都的猛攻,而且是僅僅攻打東門一側。

  一個時辰後,飛橋搭建完畢,太平軍開始向城下衝殺,步卒扛著雲梯準備攻城。

  兩個時辰後,成都東面城牆上至少被搭上二十餘架雲梯,攀著雲梯向城頭殺去的太平軍前赴後繼。

  午時已過,太平軍與成都守軍在東面鏖戰,僵持不下,各有死傷,又是一場屍骨累累的血戰。

  城外太平軍主帥大纛下,徐庶坐在本該是郭嘉的戰車位置上,頗有些不習慣,此前隨軍都是騎馬,現在突然坐在戰車上,不用想,必然是周圍的焦點,只好昂首挺胸,擺出威嚴的樣子。

  騎在馬上的戲志才調笑道:“元直,此刻是否後悔棄武從文了?否則說不定某一日,你會是主公的三軍主帥呢。”

  徐庶搖頭苦笑道:“你就別笑話我了,坐這裡還不如騎馬呢。”

  遙望成都城頭血戰,戲志才撫須低聲道:“攻克成都之後,主公麾下恐怕只有七萬大軍,益州境內不超過二十萬大軍,掃平各郡後損失三萬到五萬兵馬,不到十五萬的兵馬,能不能立足,還真不好說啊。”

  這一點徐庶倒是不擔心,輕鬆道:“北面有董太師,他斷然不會攻伐益州,東面有荊州,還是無主之地,就算天下人知道主公攻占了益州又能怎樣?除了口誅筆伐,難道他們與董卓結盟攻伐益州?難道他們借道荊州會一帆風順?主公選益州,非因地利,乃是天時。”

  天已開始昏暗,攻伐一日的太平軍仍舊在城東城頭與守軍激戰,就在城東兩軍浴血奮戰之時,成都除了東面外,其他三門守軍皆以放鬆警惕,可眼看日落之時,酉時已到,城西看守城門的將士忽然聽到了一陣鈴鐺聲。

  叮鈴

  只見城西各街道衝出一群士兵,而領頭的百人華服錦袍,腰帶鈴鐺,頭插鳥羽。

  城西守軍並未對他們防範,卻呵斥道:“你們不在軍中待著,來這裡做什麼?”

  這一夥近五百人顯然是劉焉城中的將士,但是此刻卻一言不發,直接拔劍砍殺城西守軍,待出人意料地奪了城門後,將城西大門打開,放下吊橋。

  城西不遠處,借著黃昏之色悄然無息出現的大軍,為首者正是郭嘉,身旁甘寧周泰,許褚典韋,高順張燕,縱馬奔騰,直衝成都西門。

  西面城牆上,百名身穿錦袍的青年並排而立,朝正奔騰而來的郭嘉大軍齊聲激昂喊道。

  “錦帆軍恭迎小太公入主成都!”

  第十七章 立足之地

  當年甘寧隨郭嘉離去後,錦帆賊便也四處招攬同道中人,組建了不足千人的錦帆軍,不斷給當時還在任上的郄檢製造麻煩,後來劉焉入主益州,打壓豪強,招安流寇,錦帆軍也就成了劉焉招撫的對象,恰好這個時候郭嘉決定揭竿造反,甘寧便和錦帆軍取得了聯繫,由於郭嘉將來要取益州,也就順水推舟讓錦帆軍先降了劉焉,作為日後內應。

  而郭嘉那一份勸降表看上去是給劉焉,實際上是給城中內應錦帆軍的,郭嘉大軍一日下來都是在猛攻成都東門,到了酉時卻突然從西門入城,靠的就是錦帆軍從內接應。[搜索最新更新盡在.br/>  這一路攻伐益州,高順麾下將士屢立戰功,此次從西門入成都,高順所率騎兵再次建功,一馬當先殺入城中,為郭嘉步卒大軍開路。

  西門已失,東門告急,成都內的守軍瞬間大亂,前後夾擊之下,死傷慘重,很快,剩餘守軍或逃或降。

  緩緩朝著州牧府走去,郭嘉身後跟著一排將領。

  “興霸,錦帆好漢們就併入你的麾下吧,我入成都他們有大功,待我安定瑣事後,必親自前去道謝,但我有言在先,功過分明,他們以前是遊俠,做事憑喜好,若是受不了軍中紀律約束,那還是不要從軍的好。”

  有功是好事,可要是功勳在身便肆無忌憚橫行霸道的話,郭嘉不會留一絲情面,立功者,賞,賞完之後犯了錯,那就得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