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城門大開,甚至一邊的大門被撞成兩半,許褚典韋望著城門內仰倒一片的守軍,二話不說提起兵器就走上前去廝殺。

  二人並肩前行,步伐始終不急不緩,面對上來的士兵,揮手就是一刀一戟,忽有弓弩手放箭激射而來,早在二將旁邊的刀盾兵立刻圍在二將身前,舉起盾牌抵擋箭矢。

  典韋回身從他的部下手中接過十把短戟,再一轉身揮手一投,如同標槍飛射而去的短戟直中數名弓弩手。

  見到將軍威武,身後的士兵各個受到鼓舞,勇猛地衝上去與守軍廝殺。

  當許褚與典韋將城門撞開後,坐在戰車上的郭嘉立刻站起身,拔劍一揮,朝葭萌關高聲道:“眾將聽令!攻入葭萌關!”

  城門已失,關內湧入敵軍,城樓上的守軍抵抗意志瞬間崩潰,或逃或降。

  城門不足以讓郭嘉大軍短時席捲葭萌關,但將士們從關外攀上雲梯,攻占城樓,潮水一般湧入葭萌關。

  殘陽如血,餘輝映照下的葭萌關屍骨如山,血染大地,令人情不自禁心中悚然。

  進入葭萌關後聆聽著徐庶的戰後統計,郭嘉皺眉不已,甘寧周泰,許褚典韋,張白騎高順,六位將領先後為攻占葭萌關派出五萬五千將士,最終落得了個陣亡一萬三千餘,負傷短時或長久不能再戰者,一萬八千餘,雖有降卒近一萬,可這一萬降卒不可能即刻併入軍中,畢竟攻打成都,那裡都是他們的父老鄉親,只能繳了兵器鎧甲武裝自己大軍。

  遙望南方劍閣道,郭嘉咬牙長嘆:好一座葭萌雄關,令我折損三萬大軍!

  第十五章 一念之間

  劍閣道在現在這個時候還只是被稱為金牛道(以後只用劍閣道之名),道路險峻,崎嶇難行,是通往成都最後的險道,出了末端梓潼縣後,則是一馬平川,與成都之間再無險峻可守。

  這條道的重要不言而喻,數十年後,諸葛亮在此設劍門關,北伐或禦敵,此道都堪稱重中之重,北伐必經,禦敵必守,依著天險地利,姜維曾在這裡用幾萬人馬便阻擋了鍾會二十萬大軍。[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郭嘉深刻明白這條道的重要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雖然是指劍門關,但無論是日後的劍門關還是剛剛拿下的葭萌關,實際上都是在劍閣道上。

  立於劍閣道上,郭嘉情不自禁就會想起鄧艾滅蜀的奇襲戰略,從漢中西面的陰平郡走景谷道,可直取成都,也可包抄劍閣道末路守軍,但是這條奇襲戰略郭嘉不能用。

  劉焉的確不會在景谷道上設防,因為他連益州北面門戶的故道與褒斜道都沒有防守,怎會料到景谷道會有奇兵?

  從景谷道取成都不能說是險中求勝,而是九死一生,需翻山越嶺,克服千難萬險,人馬多不行,會延誤行軍速度,達不到奇襲效果,人馬少即便到了成都,劉焉哪怕只要有一萬守軍,都不會如同劉阿斗那般開城投降。

  所以鄧艾滅蜀的戰略,郭嘉不能採用,只能正道御兵,趟過劍閣道,兵臨成都。

  得到斥候騎兵的探報,郭嘉得知在劍閣道末端梓潼縣北邊,劉焉已派將領守住道口,道口兩旁的山上均有營寨,加上道口處駐紮的大軍,若要強行進軍,不但會在道口遭遇抵禦,兩邊山險也會有居高臨下的守軍,三面環敵是體面的說法,實際上會遇到正面守軍的堅守,兩面肆無忌憚的伏殺,想要從此道而過,難比登天。

  暫時在葭萌關休整的郭嘉已停留在此三日,深夜難眠的他站在葭萌關城樓上,手撫石壁,冰涼之感讓夏夜的煩熱消去幾分。

  遙望南方,郭嘉蹙眉不展,如何趟過劍閣道是一道難題,不是他擔心強攻損兵折將,戰爭沒有不流血的,只是他憂慮,麾下十一萬兵馬強沖劍閣道,就算是一比一的傷亡率,他都可以接受,可要是走出劍閣道時他身邊兵馬不足五萬時,又如何攻克成都?到時候是進退兩難,只能退回漢中,日後劉焉必定嚴加防範,對他百倍忌憚,再圖成都就更是舉步維艱了。

  噔噔

  戲志才登上城樓來到郭嘉身後,看到郭嘉表情知道他必定是為劍閣道而發愁,面帶微笑地對郭嘉說道:“主公,我有一計,不知主公敢不敢用。”

  “如果是派將領領軍穿山越嶺繞道而行的話,不用說了,元直下午剛獻過此策。”

  戲志才撫須一笑,走到郭嘉身後低聲幾句後,郭嘉眼睛一亮,權衡之後說:“可以一試。”

  ……

  天蒙蒙亮時,葭萌關內一萬餘俘虜被繳了兵器鎧甲,只穿著粗布麻衣窩在關內南部角落,數日提心弔膽,不知自身命運將會如何的俘虜們眼中布滿血絲,蓬頭垢面,儘是狼狽之色。

  清晨來送飯的士兵只提了裝滿清水的水桶放到俘虜面前,然後轉身就走。

  “喂!怎麼只有水?”

  “只給飲水是想讓我們餓死嗎?”

  ……

  俘虜們頓時高聲抗議起來,可是來送飯的將士只是聳肩隨意道:“我們都快沒吃的了,還管你們?”

  ……

  俘虜們心底冰涼,沒想到這些不知哪裡冒出來的軍隊居然軍糧殆盡,按他們猜測,沒有殺俘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給碗水喝慢慢餓死還能多活幾天,可是,他們這一萬餘俘虜怎會坐以待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