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擦著額頭的汗水,郭嘉輕聲問道:“天下諸侯會盟酸棗,你們都知道了吧。”

  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的郭修和郭齊二人精神一震,走到郭嘉左右側答道:“已經知曉。”

  郭嘉瞧見二人自信淡然的神情,有心考考他們,於是便問:“郭修,若你是這關東軍主帥,會如何做?”

  從前在潁川時是跟著戲志才,徐庶,郭嘉三人學習,而後來到太行山下後,修齊治平四人整日與謀士武將互相切磋戰略思想,如今早已能夠獨當一面。

  郭修昂首望天,從容道:“三路出兵,一路兵壓孟津,一路強占武關,一路堅守成皋,堅壁清野,震動三輔,董卓必敗。”

  聽到郭修的戰略,郭嘉情不自禁露出讚賞笑容,這三個戰略要地拿下之後,壘砌高牆,即能將董卓逼入絕境,占武關截斷董卓西逃退路,臨孟津虎視洛陽,據成皋困董卓不能南下。

  洛陽城雖豪富林立,可董卓倒行逆施,嚇得不知多少豪族迅速逃離洛陽,儲糧經過連年戰亂和養兵消耗,早已殆盡。城中二十萬兵馬加上百姓,若遭堅壁清野之策,董卓供養大軍的軍糧恐怕不久將難以為繼,糧盡之時,則會軍心大亂,譁變驟起,洛陽,不攻自破。

  這個戰略郭嘉不相信關東軍中沒有人想到,但是想到了盟主會不會採納,諸侯會不會同意,那要另當別論了。

  “郭齊,諸侯會盟,號稱五十萬大軍討伐董卓,你說,孰勝孰敗?”

  郭齊表情嚴酷,沉聲道:“董卓不敗,諸侯不勝。真正得益者,袁本初。”

  呵呵呵

  輕笑中郭嘉贊道:“郭齊,諸侯會盟聲勢滔天,皇城中忍辱負重的文武百官翹首以待,卻都不如你看的清楚啊。”

  天下聚焦的關東軍伐董儘管最終是鬧劇收場,可這裡面除了諸侯之間的勾心鬥角,實際上在一開始便從來沒有幾個諸侯是真心伐董。

  董卓若挾持天子據守險要與關東軍一較高下,那勝負真就難料了,但董卓自入洛陽後心性大變,或是壓抑在內心的暴虐種子徹底萌芽之後,已經沒了進取天下的雄心與霸道,如此,董卓要麼敗亡,要麼劫持天子西逃。

  而關東軍為何不願追殺董卓?若是劫回聖駕,將是天大的功勞,好大喜功的諸侯們為何又在此時止步不前了呢?

  “郭齊,你為何說真正得益者是袁本初?”

  冷淡一笑,郭齊低頭漠然道:“關東軍是響應曹孟德討董檄文,曹操此人,的確忠心漢室,從他刺殺董卓便可看出,因此,曹操想要剿滅董卓,匡扶漢室。討董檄文昭告天下,四海皆震,天下人看到了一個英雄挺身而出,如果此時,其他諸侯不前來會盟,天下人如何看?是董卓同流還是心存不臣之心?況且討伐董卓此等為國赴難的義舉,不知可得多少天下俊才投效之心。諸侯們一半是被逼來的,一半是爭先恐後來壯大自身威望的。”

  欣慰地看了郭齊一眼,不愧是數百子弟里脫穎而出的少年俊彥!

  天下士族!你們看到了嗎?你們把持著仕途,你們主宰著學堂,貧苦百姓的孩子沒有機會讀書學習,天下自學成才者已如過江之鯽,我與好友們只教導了不過數百子弟便有如此俊彥脫穎而出,足以讓你們汗顏嗎?

  “既然如此,與袁本初又有何關係?他一個渤海太守,憑什麼能夠當上盟主?”郭嘉負手而立,心中比任何都要開心,這種成就,無人能明白。

  郭齊漠然接口道:“袁家四世三公不假,但袁家是士族領袖,會盟諸侯真正有實力者,莫不是州牧或一郡太守,手中兵馬強將均不弱於袁紹,兼與各地士族勢同水火,推舉袁紹為盟主,四世三公不過是一個給天下人看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諸侯們不想董卓敗亡,而袁紹,又是最不希望董卓敗亡的,因此,推舉袁紹為盟主,顏面情理服眾,又符合諸侯們的利益。”

  話音一落,另一旁的郭修拍手贊道:“我還以為只有我看到了這一點,沒想到是我自大了。呵呵,此刻諸侯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董卓是國賊,他若滅亡了,漢室還要苟延殘喘些日子。袁紹城少兵寡,急迫想要擴張勢力範圍,日後也一定會先起兵戈,推舉袁紹為盟主,一來袁紹定然只顧造勢,並不會全力伐董。二來這個袁盟主如果日後先翻臉撕破聯盟協議,開始擴張屬地的話,那麼諸侯們就會消除顧慮,割據稱雄。”

  十八路諸侯裡面不乏手握丹陽兵的陶謙,控弦凌厲白馬義從的公孫瓚,甚至剛剛接受孫堅投效的袁術等等,這些人怎麼會服從袁紹?如果不是看清了袁紹是最不希望伐董的話,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怎樣?抵得住刀兵相見生死搏殺嗎?

  袁家士族領袖,士林威望非同尋常,可西涼馬騰會管你名望嗎?袁術會甘心袁紹扛起袁家大旗嗎?等等太多原因都不足以讓袁紹當盟主,可有了足夠的利益,諸侯們也就妥協了,跟在袁紹後面舉著伐董的義旗,收足名望,做足面子功夫,聯盟散夥也就不遠了。

  眼看日上三竿,郭嘉便於二人開始下山,登山目的就是鍛鍊鍛鍊身體,並不是為了山上景色。

  回去的路上,郭修忍不住問道:“主公,我們何時起兵?”

  郭嘉朝郭齊望去,揶揄道:“你二人都猜得到,為何還要問?郭齊,回答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