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沉吟許久之後,荀彧望著曹操,沉聲說出二字:“袁紹。”

  曹操愣住,隨即搖搖頭說道:“袁本初最重名望,袁術乃袁家嫡子,今日之事,袁家威名也將受損,此事,恐怕並非袁本初所為,再者,曹某與本初識於微發,交與患難,黃巾之亂更是齊心協力建功立業,曹某不信本初會陷曹某於不義,何況本初好謀無決,此局中人,一人是他從弟,一人是他發小,他怎會如此果決?”

  對此荀彧不敢苟同,曹操和袁紹是髮小不假,可要說交與患難那是扯淡,一起飛鷹走狗算是患難相交啊?頂多就是平定黃巾時一起並肩作戰過而已,而黃巾之亂最危險的戰役便是兵逼帝都之戰,之後的黃巾餘孽作亂都是不堪一擊。

  “曹將軍,恕在下直言,今日之事疑點頗多,但事後想來,倘若袁術身敗名裂,誰最有利?袁家二子,袁紹雖年長卻是庶出,又素有大志,不甘人後。袁術雖是袁紹從弟卻是嫡出之子,常理應是袁術承繼袁家家業,因此,袁術與袁紹之間遲早必分高下,一來是讓天下人知道袁家誰才是眾望所歸之人,二來亂世將至,袁家必須儘早結束嫡庶之爭,否則天下分崩之時,袁家又如何有資格挺身而出?”

  曹操舉著酒杯遲遲不動,面色凝重地點點頭,荀彧的分析讓他豁然開朗,他也曾想過袁家二子,倒下一個還有另一個,可他卻不敢去想二子相爭會真的不顧家族威望。

  可是曹操還是有疑惑,袁紹和袁術龍爭虎鬥是在情理之中,袁紹也肯定有辦法讓袁術做傻事,只要給足利益,袁術就會動心。但是,袁紹為何要將他拖下水?曹操想不通。

  “曹某與本初既無宿仇舊怨,亦無權力之爭,本初為何陷害曹某?”

  荀彧長嘆一聲說道:“曹將軍的確與袁本初往日無讎近日無冤,眼下也無權柄利益爭鬥,可袁紹或許和另一個人一樣,看到了未來的曹將軍有亂世崛起的資本,看到了未來諸侯爭霸曹將軍也將捲入其中的局面。”

  曹操滿面震驚之色,他也時常想過未來大漢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只要天子殯天,廟堂之上外戚閹黨存亡之戰將一觸即發,而皇城之外的州牧也將趁機割據,雄霸一方。

  諸侯爭霸,天下大亂!

  而袁家四世三公,必定會在亂世有一番作為,曹操自己,也深諳時勢造英雄的道理。

  沒想到還有其他人有此遠見卓識,曹操不禁脫口問道:“足下說袁紹害我便是看到未來局面,那還有一人是誰?”

  荀彧苦澀一笑,淡淡道:“昨日那人告訴我曹將軍雄才偉略,有投效之意。那人之名,將軍還是不問的好。”

  曹操心中一動,顫聲問道:“那人,究竟是誰?”

  “鬼才郭嘉。”

  第五十六章 隱居避世

  距離郭嘉逃出洛陽已過數日,帝都之內朝令夕改鬧了一出讓人啼笑皆非的笑話,原因是赦免郭嘉的詔令剛公布了不到三個時辰便又將郭嘉列為朝廷重犯,罪名是謀反作亂。

  究其原因也不過是因為袁家需要一塊遮羞布來幫袁術擦乾淨污穢,於是聯合朝中黨羽一同上表天子,為洛陽城東的血案定下性質。

  比起之前郭嘉在河東殺人和大鬧徐州而言,這一次在帝都皇城犯案,則引來了四面八方的圍攻。

  潁川郡太守不敢再與荀家私下交易,郭嘉犯下的罪過那是朝議定下的,謀反!

  殺頭是輕的,要誅三族!

  可憐當年壓迫郭嘉的本家郭氏一族遭受牽連,幾乎滿門被誅,也只有那些旁系與郭嘉實在是沾不上邊的人才逃得一劫。不知郭嘉聽了這個消息是拍手稱快還是怒髮衝冠了。

  而原本已經轉到戲志才名下的田產房屋最終也全部充公了,潁川太守不敢冒險,謀反大罪,處置稍有不慎就會被牽連在內。

  戲志才和徐庶無可奈何,帶上積攢多年的糧食和農具,上千之眾一同背井離鄉,離開了潁川。

  陷入昏迷之後的郭嘉在馬車中偶爾會短暫醒來,在蕭仁照料下迷迷糊糊地吃些稀粥便又再次沉睡過去,一路顛簸,時醒時睡,日月更替,他腦中一片空白,只知自己在來到東漢末年後,似乎睡得最安穩和無憂的一次。

  緩緩睜開雙眼,昏暗的木屋中,郭嘉看到屋頂的橫樑,嶄新的木料支撐著木屋之頂,再一轉過頭,看見了一張端莊婉約卻十分憔悴的容顏,還有那清澈眸子中的驚喜之色。

  “公子。”大喬為郭嘉擦擦額頭上的汗,見到郭嘉醒來並且雙目煥發神采,終於喜極而泣。

  郭嘉抬起手撫在她的俏臉上,指尖抹去眼角的淚珠,虛弱之中勉強一笑道:“再哭,你就變醜了。”

  大喬趕緊擦乾淚水,握住郭嘉的手問道:“公子想做什麼?喝水還是吃飯?”

  郭嘉扭頭一看,小喬趴在他身邊熟睡,握住了他另一隻手。

  打量了這間木屋,發現除了他躺在地板上鋪了床褥外,再無他物,於是問道:“這是哪裡?”

  大喬說道:“自從出了洛陽,蕭仁帶著大家本是向東走,可是怕身後有追兵,於是半道轉向北邊,又怕在河內遇上袁術堂兄山陽太守袁遺的圍捕,所以蕭仁帶著大家來到太行山下,這木屋就是他們幾人從山中伐木回來搭建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