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嘉感覺有些疲憊,雙肩一垮,懶散道:“朝廷派誰去什麼地方做什麼官兒,現在已經不是你我浪費唇舌的話題了。至於你要問為什麼陶謙縱容部下的話,我有個猜測,是不是真的,不好說。”

  甘寧眼睛一亮,給郭嘉倒了杯酒,說:“某也想聽聽奉孝高論。”

  郭嘉喝了下酒,意興闌珊道:“陶恭祖率丹陽兵來徐州剿賊有功,又收編了徐州境內的山賊和黃巾餘黨。然後他當上了徐州牧,可陶恭祖遇到了一個和孫文台同樣的處境,那就是他的治下,誰才是主?是把持地方的世家還是朝廷敕封的官吏?孫文台想要讓孫家在荊州紮根,荊襄世族不答應,孫文台就大開殺戒。陶恭祖沒有孫文台的氣勢,只能徐徐圖之,所以大力提拔親信,讓他們在徐州和本地士族一拼高下,反正陶恭祖手握兵權,鬧到最後不可收場時,他再出面舉著屠刀調停,歸根結底,陶恭祖得罪不起士族,可他也想扶植自己的勢力,所以讓部下去和士族斗,勝了他陶恭祖坐收漁翁之利,敗了他陶恭祖親自出面維護部下,再討好一下士族,反而能博得一個寬厚老實的名頭。”

  甘寧和周泰聽得豁然開朗,甘寧繼續追問道:“那依奉孝所見,陶恭祖能如願嗎?”

  郭嘉撇撇嘴說道:“孫文台殺了個血流成河都沒能壓住士族,陶恭祖手下那幾個蝦兵蟹將就想從士族手上瓜分利益,這不是異想天開麼。”

  不但如此,撇去陶謙名聲如何不談,後來病故之後,徐州士族立馬推舉劉備上位,也是積怨已深導致,至於什麼劉玄德仁厚善德眾望所歸,那簡直能令人笑掉大牙了。

  陶謙臨死讓徐州也只是糜竺口傳,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兒,天知道。而前兩次讓徐州則是陶謙對劉備的試探,劉備敢要,陶謙就敢砍劉備的頭。

  而劉備當時被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遣來救援徐州,有什麼名氣就能讓徐州上下推崇備至了?最後投了陶謙得了四千丹陽兵,外加熊虎之將關張二人,徐州士族推劉備上位大多也不過是看劉備勢寡,借劉備的手壓住丹陽派將領胡作非為罷了。

  甚至就連曹操早年也深受士族之害,他第一次為父報仇征伐徐州時,後院起火,張邈陳宮迎呂布襲取兗州,如果不是士族開門相迎,呂布哪可能長驅直入差點兒吞下了整個兗州?士族倒戈原因也就是因為曹操當時隨手殺了名士邊讓,士族人人自危,害怕成為曹孟德刀下下一個亡魂,集體叛變與呂布裡應外合。

  喝了一場悶酒,甘寧周泰都覺得徐州沒什麼可逗留的,於是詢問郭嘉的意思是否離去,北上可去青州,西行可去兗州豫州。

  郭嘉打算繼續北上,於是眾人決定在徐州城投宿一夜,明日便離去。

  可是當郭嘉一行人走出酒樓時,卻見一個家丁來到郭嘉面前,恭敬地說道:“小的奉我家大少爺之令,前來請公子到府上作客。”

  甘寧周泰大小喬都是一副怪異的神色盯著郭嘉:小太公真有這麼大名氣?走到哪裡都有人來邀請作客?

  要知道這些人心中想法,郭嘉肯定要好好解釋下了。

  水鏡山莊之邀,那司馬徽與他是同鄉,二人早已彼此聞名。

  孫堅嘛,恰逢其會而已,要是沒有和孫策發生摩擦,也未必有後來的事情。

  至於現在這個家丁,郭嘉能想到的只有兩家,這倒應該是慕名邀請。

  是陳珪父子還是糜家?

  “你家少爺姓甚名誰?”

  郭嘉淡淡問道。

  果不其然,那家丁恭敬地答道:“我家大少爺姓糜名竺字子仲。”

  郭嘉順手摸了摸小喬頭上的綸巾,聳肩道:“興霸幼平,走吧,徐州富商糜家有請,咱們總得給人家一個面子,住在糜府總比住客棧舒服。”

  甘寧很是不爽地說道:“為何小太公走到哪兒都有大戶獻殷勤,某錦帆賊卻無人問津?”

  周泰哈哈大笑道:“小太公長得俊俏唄,這大戶豪族來請小太公自然是家中小姐看上了小太公。不過嘛,小太公本就有桃花運,哈哈。”

  大小喬面色緋紅,腮若桃花,躲在郭嘉身後不敢抬頭。

  郭嘉指了指周泰,終究還是苦笑著搖了搖頭,只能感嘆交友不慎哪。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糜家而去,待來到糜家門外後,郭嘉驚奇地看著大開著的府門以及站在門口久候的一位青年儒生,看他神情淡然,氣質脫俗的模樣,估計此人就是糜竺了。

  正如郭嘉所料,糜竺親自出門相迎,朝郭嘉拱手一拜,溫和道:“糜竺久慕潁川鬼才郭嘉大名,今日得小太公賞面光臨寒舍,快請進府。”

  第三十三章 陶謙發難

  來到東漢末年的郭嘉雖然有後來人的先天優勢,也知道這個時代的真正名人,但不代表是個名人他就會貼上去稱兄道弟。

  若說曾經的甄家是河北巨富,那糜家就是徐州豪富,家資過億,食客近萬,光是這一點來看,如今的糜家要遠比當初的甄家要更加家大業大。

  但是倒貼來結交的糜家在郭嘉心中,並不占多大分量,有一種人只初次見面就會升起推心置腹的衝動,可有一種人,無論多久,總會在內心提防著。

  糜竺,郭嘉並不認為會給他構成威脅,可是就是讓郭嘉覺得此人心機很深,和煦微笑,大方超凡,情感永遠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這種人,郭嘉心中時刻警惕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