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英明。”

  何進第一個出列拜服,垂下的腦袋別人看不見的臉上浮現一抹詭笑:只要解了洛陽之危,誰還敢在我面前放肆?

  百官跟進齊聲道:“陛下英明。”

  而這個時候,又有人入殿稟報導:“啟稟陛下,據探馬來報,黃巾賊張白騎部率眾五萬,張牛角部率眾十萬,波才部率眾五萬,張曼成部率眾十萬,張角親率黃巾賊三十萬眾,五路賊軍共計六十萬大軍朝洛陽殺來。”

  漢靈帝氣的面色發紫,顫抖著手指著殿下之人憤恨道:“反賊竟如此猖獗,朕,朕要殺光這些反賊,殺光他們。”

  “陛下,如今賊勢浩大,臣恐洛陽城中有人心生降意,臣請陛下賜臣行事便宜,臨機獨斷之權。否則若有人與賊寇裡應外合,萬事皆休。”何進再次出列。

  這一次,百官則心生怒意,知道這是何進在趁機攬權,甚至有可能藉此機會排除異己,但國難當頭,誰也不敢出列說什麼。

  而漢靈帝更是不耐煩地揮手道:“朕允了,但是,大將軍,你若守城不力,朕可不會輕饒了你。”

  “臣為陛下排難分憂,萬死不辭。臣在,洛陽城在。”

  散朝之後,何進匆忙回府,將袁紹招到面前後催促道:“那曹孟德何在?果不出他所言,洛陽城大難當頭,快快將他請來,我有要事相商。”

  袁紹此刻有些後悔,心裡不是滋味,鬼迷了心竅把曹操推薦給何進幹什麼?看樣子何進對曹操很重視,甚至可能託付重任。

  待曹操到了之後,何進將今日早朝發生的一切告知了兩人,曹操聽後長嘆一聲道:“黃巾賊中有高人啊。”

  若沒有數日前曹操的話,何進今日早朝恐怕也是如遭晴天霹靂般不知所措,哪可能臨危受命,大權獨攬呢?此時此刻,他可是對曹操有了很高的重視,靜下心來,聽聽他有何見解。

  只聽曹操細細道來:“太平道造反蓄謀已久,黃巾賊先起兵冀州就是為了賺我王師前去平亂,路上預先設下三路伏軍也是暗藏玄機,第一路張白騎部故意潰逃可蒙蔽皇甫將軍,認為黃巾賊不堪一擊,第二路張牛角再伏擊時,皇甫將軍此戰大敗乃輕敵所致,而盧植勸皇甫將軍撤軍是上策,可皇甫將軍率王師出洛陽以來,寸功未立,冀州反賊連影都沒瞧見,怎肯退兵?再者,接連兩路伏兵,一虛一實,一奇一正,皇甫將軍必定是料黃巾賊不可能再擺下第三路伏軍,奈何為黃巾賊設下此局的人奇謀不止,這第三路伏軍究竟戰力如何已無關緊要,我王師出師不利,連遭伏擊,軍心大亂,兵鋒已挫,當第三次伏擊到來時,皇甫將軍已無法掌控大局,大將陣亡,士兵潰逃,全軍覆沒也是情理之中,即便此戰皇甫將軍僥倖獲勝,那張白騎與張牛角必定會與冀州黃巾賊前後夾擊,皇甫將軍的結局不會有任何改變。輕敵了,輕敵了啊,太平道此次造反,絕不是貿然行事,何況太平道中還有智謀當世罕見的人物,大將軍,黃巾賊兵臨洛陽城下已迫在眉睫,操無退敵之策,但請大將軍堅守不出,待四方援軍到來時,洛陽之圍才有解救的希望。”

  何進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嘆道:“我王師何等精銳,卻半月間灰飛煙滅,太平道中有能人異士,不可小覷。不過,孟德,這四方郡守刺史,會領兵來解洛陽之圍嗎?”

  這才是重點,黃巾賊舉兵六十萬兵臨洛陽城下,若是沒有援軍來救,恐怕城破那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對於這一點,曹操倒是很肯定地說道:“必定來救,這些郡守刺史只要出兵,便是有功之臣,此危難之際,救駕之功,堪比從龍之功!其次,若不發兵,日後陛下追究起來,恐怕不只是罷官能平息天子怒火的了。如今形勢,只要陛下無恙,固守洛陽便有驚無險。”

  曹操下半句沒說完:若是洛陽城破,陛下殯天,那形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就不是單單一個太平道作亂了。

  第十七章 四方英豪

  天子詔一出,四海皆震,任誰都想不到黃巾賊竟兵逼洛陽,意欲顛覆漢室。

  詔曰抵達涼州時,西涼駐軍的大帳外匆匆忙忙跑進一人,此人外貌上佳,頗有儒風,此刻卻喜形於色,沖入大帳,高呼:“岳父,大喜,大喜啊。”

  大帳帥位中正坐著一位膀大腰圓的粗野悍將,他放下兵書,奇聲問道:“何事大喜?”

  李儒將手中天子詔呈現在几案之上,伸手撫過自己並不茂盛的小鬍子,眼中喜色越來越盛,待那悍將還在閱讀天子詔時,插口道:“岳父,啊不,將軍,此刻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啊,只要你帶兵入關解洛陽之圍,天子想不升你的官都不行啊。”

  李儒的岳父,自然就是西涼軍閥董卓了。

  此時董卓也會過意來,笑呵呵地說道:“如此甚好!”

  卻沒想到李儒卻神秘一笑,說:“將軍,我有一言,你若聽得入耳便聽下去,若聽不下去便只當沒聽過。”

  董卓一愣,知道他這個既忠心又聰穎的女婿有計謀要出,於是正色低聲問道:“請講。”

  “解洛陽之圍時,造勢即可,自保為上,待塵埃落定時,洛陽兵寡,將軍可率軍控制帝都,若事不可為,則封官後退回西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