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家的路上,劉卓、鄧成雲一直在商談誘殺張雲卿之事,兩人一致認同利用夏雨民鬧事誘他離開老巢最為妥當,只是離鄉日久,不知家中情況是否變化。

  回到縣城,先向歐陽東、張湘砥匯報此次赴省的情況,然後,劉卓向歐陽東轉達夏曦對各項工作的指示;鄧成雲與張湘砥商議誘殺張雲卿事宜。兩人來到義勇總隊會客廳,鄧成雲率先打破沉默:“這段時間,張雲卿那裡有何動靜?”

  張湘砥道:“這段時間易豪對他盯得很嚴,大的動靜沒有,但他與朱雲漢、張順彩已經接頭,打得火熱。”

  鄧成雲皺眉頭:“如此說來他歸附我們莫非有假?”

  張湘砥嘆了口氣,望著鄧成雲不語。

  “張團長,你嘆氣幹什麼?”

  “我在嘆又失去一次捕殺張雲卿的機會。”

  “你認為,他已經懷疑我們了?”

  張湘砥避開鄧成雲的目光:“不是已經,他從一開始就懷疑。”

  “他有如此精明麼?”

  “常懷殺人之心的人也時時刻刻提防別人殺他。這與他精明無關。”

  “我們的事你對易豪說了?”

  張湘砥點點頭:“我們瞞不了他。你去長沙那天,他知道你剛從溪回來,就猜出你一定會用誘殺之計。並對我說,誘殺張雲卿是任何人都辦不到的事。他還帶來一個更不利的消息。”

  “什麼消息?”

  “易豪說,最近他探得張雲卿的手下鍾雪華從廣西回來了。”

  鄧成雲不解:“他的手下從廣西回來就不利於我們麼?”

  “張雲卿並不是單純從廣西回來一位骨幹。你一直在外求學,對張雲卿內部情況不了解。”張湘砥耐心地說,“張雲卿的班底,原是從廣西舊桂系拖出來的。”

  “他會去廣西搬救兵?”

  張湘砥點頭:“可以說是這樣,但更複雜。張雲卿手下的尹東波、謝老狗、鍾雪華等十幾位骨幹,原都是沈鴻英的手下??沈鴻英你知道麼?”

  鄧成雲點頭:“我讀書時,幾乎每天都能從報紙上看到他的報導。他好像被白崇禧追著屁股沒處藏身了。”

  張湘砥點頭:“知道得不多。沈鴻英從去年開始,就被白崇禧追殺,為了活命,只好又求助於吳佩孚,在江西和湖南邊界處東躲西藏。現在已經窮途末路,無錢無糧,沒有棲身之所。這次張雲卿派人去聯絡,正中他的下懷,要不了多久,定會過來。”

  鄧成雲聽後吃了一驚:“這如何是好!我們才一團零一營的兵力,怎敵得過數萬之眾!”

  “數萬之眾是沈鴻英對外吹噓的,只有一萬人。但都是能征慣戰的精兵良將。據易豪說,沈鴻英已派手下與張雲卿接觸,最早10月中旬、最遲11月初,沈鴻英就會開到武岡來。”

  鄧成雲站起身:“此事關係重大,走,跟歐陽東縣長商量對策去!”

  張湘砥與鄧成雲一起到縣長辦公室向歐陽東述說,恰好劉卓也在場。鄧成雲先簡述事由,再讓張湘砥說明詳情。歐陽東、劉卓聞訊大驚,認為這是當前工作中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

  歐陽東、張湘砥、劉卓一起分析敵情:沈鴻英部目前有一萬精兵,都系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的老兵,武器裝備也先進優良,如今又有張雲卿、朱雲漢、張順彩三股土匪裡應外合,勢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在武岡方面,只有一個團和一個營的兵力,武器裝備陳舊,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優點是,城牆高大堅固,城裡有五萬市民,這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

  歐陽東說:“我們現在除了走群眾路線外,別無辦法??武岡駐軍本身力量不足,眼下革命軍正在鄂省激戰,一旦戰鬥打響,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走群眾路線,五萬市民就是五萬個戰士,再加上固若金湯的城牆,城門一關,任憑沈鴻英千軍萬馬,也休想攻破這道鐵壁銅牆。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組織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這方面的工作由我來做。張團長是職業軍人,軍事上的事就由張團長全權負責。張團長,你有何高見?”

  張湘砥說:“如果歐陽縣長能做通群眾工作,就等於幫了我一半的忙。我團加上義勇總隊五百人,總共才兩千人,要對付沈鴻英一萬窮凶極惡的賊軍,確實不是一件易事。武岡城北高南低,北面是全城的心臟,但那裡最為險要,只要守兵和各炮位的炮手日夜守護,可安然無恙。估計沈鴻英也不會從城北進攻;南面雖有內外三道城牆,但地勢低洼,守兵不足,尤其是炮樓布置太少,歷代攻城賊軍都是從南門著手。自崇禎七年以後,大的戰事有七十餘起,雖然武岡城沒有一次失手,但那是大刀、長矛的時代,如今沈鴻英部用的是衝鋒鎗、卡賓槍、機槍一類的武器,所以,這一場硬戰將是十分慘烈的。我建議,從即日起,全城實行戒嚴,各城門增加崗哨,進城者一律搜身,尤其對外鄉人,更要嚴格監視。城內大小各家飯館、客棧的老闆要召集起來開一個會,吩咐他們必須時刻高度警惕。”

  歐陽東、劉卓、鄧成雲齊贊張湘砥的方案周密。當晚,即令義勇總隊值勤人員逐一通知各客棧、飯店老闆召開緊急會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