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好好。」

  在安撫罷公仲侈後,蒙仲下令軍中打造攻城器械。

  鑑於宜陽一帶有二十幾萬、將近三十萬軍隊,蒙仲也不著急,花了兩個月時間打造了數百架拋石車,隨後帶著這些拋石車,朝著函谷關一陣狂轟濫炸,砸地白起都不禁有些發毛。

  於是白起便派人蒙仲:「即使你打造再多的拋石車,也休想再從我手中奪走函谷關!」

  蒙仲也派人回覆白起:「我知道,我只是砸著玩……反正函谷關是你們秦人造的,砸毀了我也不心疼。」

  白起那個氣啊。

  但沒辦法,蒙仲二十萬聯合軍,再加上宜陽令公仲侈的數萬軍隊,對方人多勢眾,白起只能小心守著函谷關,從國內徵召囚犯修繕關隘。

  而蒙仲也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根本不著急著奪回函谷關,隔三岔五地就讓二十萬大軍帶著數百架拋石車到函谷關前一陣狂轟濫炸,投完全部的石彈後就撤軍,乾脆連進攻都省了。

  聯軍砸,秦人修,持續了大半年,白起強忍著沒發作。

  他對部下說道:「蒙仲二十萬軍隊在此,我就不信韓國供養地起!」

  原來,他一直在等蒙仲麾下軍隊糧草耗盡的那一刻,但遺憾的是,這一點蒙仲早就想到了,在二十萬大軍抵達宜陽、且得知白起據守不出的那一刻,蒙仲便已下令全軍在宜陽屯田,春季種糧秋季收、冬季再種一撥豆——蒙仲正是以這種方式緩解了韓國供養他二十萬軍隊的窘迫,甚至於到秋收時,宜陽周邊的軍屯田還能反哺宜陽城。

  得知此事後,白起簡直驚呆了。

  二十萬大軍在宜陽吃用一年,到年末時,軍糧居然比之前還要多了?能不能別這樣?

  氣悶之下,白起立刻將此事告知咸陽。

  穰侯魏冉深思熟慮之後,忽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奏請秦王嬴稷,請求向魏國求和,並派太子前往魏國作為質子。

  秦國派太子前往魏國作為質子?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魏王遫都感到非常吃驚,要知道在當代,雖說各國交換質子是一件很常見的事,這不,前一陣子秦國還派了安國君嬴柱前往趙國作為質子,但問題是,雖說同樣是王的兒子,但公子是臣、而太子是儲君,除非是被逼無奈,否則各國怎麼可能讓本國的太子赴他國作為質子?

  「秦國……這是準備拿太子交換函谷關?」

  魏王遫亦糊塗了,想了想,便叫段干崇帶著秦太子赴韓國。

  畢竟被秦國所收復的函谷關,之前是韓國的領土,因此理當由韓國去決定這位秦太子的歸屬——這正是蒙仲當初對魏王遫的建議,即維護盟國的顏面與利益。

  不得不說,魏王遫派人將秦太子送到新鄭,韓王咎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這意味著魏王遫尊重他,但如何安置這位秦國的儲君,這還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考慮到蒙仲亦是本國的大司馬,韓王咎便叫暴鳶連日前往宜陽,與蒙仲商議此事。

  在商量之餘,蒙仲對暴鳶說道:「其實對於這次秦國求和之事,我也覺得頗為蹊蹺,可能其中有什麼詭計……至於秦太子,我並不認為他可以交換函谷關,說句難聽點的,誰還敢真殺了這位秦太子不成?那不是被秦人恨死了?」

  此時,公仲侈在旁說道:「反正有白起在函谷關,咱們一時半會也無法奪回,不如先接受秦國的求和,看看秦國到底想做什麼。」

  暴鳶回去後將蒙仲與公仲侈告知韓王咎,韓王咎深思了一番,決定同意秦國的求和——反正有蒙仲的二十萬聯合軍在宜陽,他也不怕秦國接下來對他韓國有什麼詭計。

  至於秦太子本人嘛,韓王咎在國相公仲珉的建議下,還是送還了魏國,理由是魏國乃盟主,理當『持有』他國這位秦國太子。

  說白了,韓國也是不想過分招惹秦國。

  韓王咎的想法,自然瞞不過同樣是一國君主的魏王遫,不過,魏王遫也沒有在意,畢竟,韓國可能還有些畏懼秦國,可他魏國卻不怕——秦國兵多將廣?還不是被蒙仲堵在函谷關一步都不敢出?

  於是,魏王遫便將秦太子安置在大梁,按照蒙仲的建議,想看看秦國到底想做什麼。

  畢竟,秦國向魏國送出太子作為質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相當於是屈服於魏國——儘管以秦國的實力,其實還並不需要那樣做。

  秦太子赴魏為質子,秦魏兩國再次和解,但蒙仲以及他麾下的二十萬聯合軍,索性就駐紮在宜陽不走了,時不時地跑到函谷關面前挑釁一番,氣得白起幾次都恨不得殺到蒙仲軍營中,與這廝同歸於盡。

  隨後,趙國亦得知了這件事,雖然不明白秦國的舉動,但亦立刻從鄴城撤兵。

  就這樣,中原再度恢復平靜。

  隨後大約過了兩個月左右,有一股流言盛傳於鄴城。

  鄴城令唐直亦上稟大梁,稱城內似乎有人可以挑唆民心,挑唆對趙人的恨意。

  唐直認為,可能是秦人的奸細作為。

  國相田文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秦國這次有意讓我魏國能騰出手來報復趙國,他希望徹底破壞魏趙兩國的關係,使趙國更加堅定地站在秦國那邊。」

  魏王遫深以為然,聞言冷笑道:「秦人以為寡人會中計麼?」

  事後,他當即派前大司馬翟章代表他安撫鄴城,慰問那些在趙國攻伐鄴城期間犧牲的士卒與城民,同時下令唐直抓捕鄴城城內的秦國奸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