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頗有些出乎趙王何意料的是,趙奢明明是燕國的大將,曾經擔任燕國的上谷守,但趙奢對於『強國之策』的解釋,卻並非是創建強有力的軍隊,而是將稅收視為重中之重。

  對此,趙奢還曾將他曾經在燕國的事跡舉例:「……臣當年在燕國時,正值燕國百廢待興之時,是故即便北方時常有胡人入侵邊境,但燕國始終處於被動,論及其中緣由,無非只是燕國在覆國之後,國力衰弱,無錢糧供養軍隊……君上且觀天下各國,雖然殷富的國家未必有強盛的軍隊,但貧窮的弱國,則絕對不會有強盛的軍隊,即便一時有,亦不能長久……國家殷富,賦稅穩定,國庫便充盈,便有能力創建軍隊,甚至用賞罰激勵軍卒,是故,賦稅之重,乃國家根本,萬萬不可忽視。」

  不得不說,趙王何以往對於『國家強盛』的概念,僅局限於『精兵猛將』,趙奢這個觀點,確實是讓他受益匪淺。

  而在此基礎上,趙奢提出了他『公平賦稅』的理念。

  這裡所說的『公平賦稅』,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趙國的貴族階級——鑑於當年趙主父『胡服騎射』改革的不完善,趙國只在軍政上實施了改革,但國內的舊貴族勢力,依舊享有著特權,且貴族們對此已習以為常。

  比如趙王何的親弟弟平原君趙勝,他的家人就認為他們享受這份特權,可以不遵守國家頒布的法令,不需要繳納稅收。

  這即是不公平的賦稅,貴族所享受的特權,既損害了趙國的利益,也損害了法令的威信。

  當然,平原君趙勝並非是不明事理的人,在經過趙奢的剖析後,作為趙王何的弟弟,趙勝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犯下了錯誤,但趙國享受這種特權的貴族,就僅僅只有平原君趙勝麼?

  當然不是!

  而趙奢返回趙國想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推行公平的賦稅,迫使國內那些以往不遵紀守法的貴族必須遵守法令,如此一來,國庫就能更加充盈,國家也能有更多的錢糧拿去養活軍隊,這便是趙奢對趙王何提出的強國之策。

  對於趙奢的這個觀點,趙王何深以為然,他當然知道他父王趙主父當年的『胡服騎射』改革其實並不完善,但考慮到做成這件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辦到,因此他雖接受了趙奢的主張,但並未大刀闊斧地施行改革,免得引起國內舊貴族勢力的反彈。

  終歸,趙何並非他父王趙雍,相比較趙主父的魄力,趙王何更加謹慎。

  簡而言之,正是因為趙奢的這項主張,趙王何對趙奢已愈發看重,是故今日叫肥幼請來趙奢,想聽聽後者的意見。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召見趙奢時,趙王何的第一句詢問,便將趙奢嚇了一跳:「卿可有把握抵禦蒙卿?」

  「蒙卿?蒙仲?」趙奢一時間沒能明白。

  見此,趙王何便將蒙仲與肥幼的對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奢,趙奢聽罷後這才恍然大悟。

  只見他恍然說道:「……想要破解郾侯的策略,唯有與秦國保持共進共退,使趙秦兩國勿生間隙;但,倘若協助秦國,又恐遭到魏國報復,是故君上才問在下,可有把握抵禦郾侯……」

  在暗暗稱讚趙王何眼光敏銳之餘,趙奢苦笑著說道:「趙奢僅中人之資,對上旁人還有幾分自信,但倘若對手是令秦國都感到忌憚的郾侯,臣怕是……」

  說到這裡,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麼,正色說道:「雖說臣並無把握,但臣推舉一人,此人足以抵抗蒙仲。」

  「何人?」

  「便是我趙國前檀衛軍司馬,龐煖!」趙奢正色說道:「蒙仲、龐煖,當年乃是趙主父身邊最器重的愛將,蒙仲用兵奇詭,令人防不勝防;而龐煖剛柔並濟,無懈可擊……想來君上曾經應該也聽說過,當年的安平君、奉陽君,雖軍隊人數超過趙章,但卻始終無法將其擊敗,其中原因,就因為當時趙主父命蒙仲、龐煖二人輔佐趙章……」

  趙王何微微點了點頭,旋即問道:「龐煖身在何處?」

  「相傳隱居在楚國。」趙奢拱手說道:「臣也知道楚國地廣,想要在楚國找到龐煖,十分不易,但臣可以向大王保證,只要大王能請回龐煖,足以抵擋蒙仲……」

  「唔。」

  趙王何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但微皺的眉頭卻始終未能舒展。

  畢竟,雖然趙奢保證龐煖有能力抗拒蒙仲,但問題是,誰也不知龐煖現如今究竟隱居在楚國何處,即便他立刻派出人手,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龐煖,更別說還要說服龐煖繼續為趙國效力——龐煖願意效忠趙主父,可未必願意效忠他趙何。

  好在蒙仲決定『寬待』趙國,在趙秦兩國生隙前,他趙國還有一些時日。

  九月初,在趙國邯鄲足足逗留了將近兩個月的蒙仲,終究告辭趙王何、肥幼、趙賁等趙國的君臣,返回了魏國。

  此時,魏王遫、韓王咎、宋王武這三位君王,已在宋國的陶邑會面,且在『聯合建軍』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

  在經過彼此的協商後,魏、宋、韓三國將在數年內聯合組建一支人數為二十萬的聯合軍,魏國出軍卒十萬,宋、韓三國皆出士卒五萬。

  其中,魏國出軍馬、韓國負責弓弩、宋國負責建造戰車,三國將合力打造一支最強大的聯合軍,交予兼任三國大司馬的蒙仲統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