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她要沒打算,就不是固城了。”郎懷微微頷首,道:“都按著禮部欽天監的章程來辦。這些日子,辛苦了。”
王雄道了聲不敢,看了看隊伍,疑惑道:“沐公,怎麼不見尉遲將軍?”
郎懷隨口答道:“東北不寧,高麗人有異動。尉遲請戰,已經奉詔趕赴東北。恐怕是不會回來的。”
高麗人沒事找事也不是一兩天,王雄只道是尉遲氏在培養下一代,便沒多想。
第二日,按著章程,郎懷與固城在新修過的城主府花廳上,鄭重簽訂國書,按下印信。而後開宴,亦不過是一板一眼,皆有安排。
席間,郎懷終於見到那個粉裝玉琢的小男孩兒,土蕃王族如今唯一的血脈,普光王索爾。這孩子有著叢蒼瀾瑚鷹一樣的烏黑眼眸,臉型和挺俏的鼻樑卻肖母親。才三四歲的小人兒,說話倒是有模有樣。看來固城沒少費心去教導。
固城拉著兒子的手,和對席的郎懷道:“索爾,今後跟著沐公去長安,好生讀書,好生長見識。能記下麼?”
索爾懵懵懂懂,抬眼看著對面的郎懷,這個年輕人面容清秀,英氣勃勃,眉目間卻很溫柔。索爾擰巴著眉毛,道:“那便是索爾的老師麼?”他漢話說得很順溜,頓時博得在座的大唐官員好感。
郎懷難得緩了語調,柔聲道:“不,在下並非殿下的老師,而是帶著你,去長安拜師。”
“那我都能學什麼?”
“諸子百家,各行各業,殿下喜歡什麼,在下都願為殿下訪求名師。”郎懷著實對個小孩子起不來厭惡之心,何況他的模樣和明棠明櫟有著三分相似,更是讓她喜愛。
索爾仰起小腦袋看著母親,道:“娘,索爾去了,待學好,就回來陪著您。”
童言無忌,顯然索爾已經知道,此去長安萬里途,不過是他一人。固城略紅了眼圈,點了點他的鼻尖,低聲不知說了什麼。
郎懷這才注意到固城依舊一身唐人裝束,額間點著梨花妝。算算時日,她遠離長安,卻也有了數年。
身邊再無親人,或許她便能拼盡所有,來為自己的抱負努力。或許幾十年後的土蕃,可以成為真正可與大唐比肩的國度。
然而,自己終究,是可以歸鄉了。
白日裡宴飲半日,直到傍晚時分,才散了局。
郎懷沒喝幾杯,回到住處,在矮塌上坐下,由得竹君為她脫靴寬去外衫。
“爺,等回了長安,你打算怎麼辦?”竹君不知想起什麼,低聲道:“蘭君那小妮子,和尚衍不知道何時有了情,只怕到了敦煌,就會求著爺為她做主呢。”
郎懷本靠著墊子閉目休息,聽到這話不由得睜開眼,笑道:“自然要為她做主。只他二人何時開始?我卻半點端倪都未瞧出來。”
“若非偶然撞見,我也瞧不出呢。”蘭君拿起軟布給她擦去水,重新服侍著套上襪子,穿好翹頭履,才問:“爺,我去下碗湯餅?”
“正該如此。”郎懷抬腳半躺在矮塌上,又道:“下三碗,待會兒還有客。”
竹君脆生生應下,端起腳盆離開。
郎懷掐好時間,不早不晚,戌時方過,門口有幾人行走的腳步聲。
尚衍在門口停步,低聲道:“爺,貴客到。”
郎懷從假寐中瞬間清醒,端坐了才道:“請進來。”
固城披著見琉璃白的斗篷,帶著冷風走進來。她摘下兜帽,露出姣好的容顏,尋著郎懷的聲音側過頭,笑盈盈道:“我知你猜得到我要來的。”
“既然彼此心知肚明,殿下請坐吧。”郎懷一揮手,指著矮塌另一邊,道:“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說話間,竹君端著托盤進來,將三碗湯餅擺在案上,微禮後離開,和尚衍守在門外。
“殿下請。長安人家慣用,便由我這個長安人陪著。”郎懷推過兩碗,笑道:“玉盤珍饈我請不起,兩碗湯餅,還請殿下盡興。”
固城也不推辭,慡快拉開廣袖,提起筷子吃了起來。湯餅勁道,酸辣湯味兒極重口,嗆的固城眼淚都溢出不少。但她希律律撈完麵條,連湯也喝去一半。
兩碗湯餅下肚,固城拉過斗篷,隨意抹了抹嘴,這才瞧見郎懷早已經吃完,正眨也不眨眼地盯著她。
“我在想,若殿下早上半年知曉自己想要什麼,我大唐會不會多一位上官丞相般地人物。”郎懷忽而開口,道:“又或者,是另一個女帝。”
固城從思鄉之情中迅速冷靜下來,莞爾道:“往事不可追。沐公,你拘泥了。”
郎懷哈哈笑道:“殿下一語道破,我很佩服。”她正了顏色,道:“你盡可放心,我會盡我所能,照顧好索爾。待他滿十五歲,定守諾送回。”固城也收攏方才的輕鬆寫意,道:“索爾,和你我一樣,俱是女子。”
雖心知肚明固城早就知曉自己是女子,但這句話猶如石破天驚,郎懷亦狼狽地將茶水灑到衣襟上。索爾竟然是女子?固城如何瞞得住叢蒼瀾瑚?
“叢蒼瀾瑚見到的那個索爾,不過是本宮提前尋來的替身。我如此恨他,生一個也就夠了,斷不能容下第二個。”固城凜然道:“他離開邏些,本宮就沒打算要他能活著回來。孩子是無辜的,我自然會接回索爾。”
郎懷這才終於明白,為何固城揪著她如此大的把柄,從頭到尾卻沒提什麼條件。她凝眉道:“索爾可清楚?”
“那孩子懂事的,讓我心疼。”固城端坐斟茶,道:“大唐鴻儒遍野,索爾只有去長安,才能真得學有所成。這樣,我才能放心把土蕃交給她。”郎懷手指在案上微扣著,道:“殿下如此志向,卻非郎懷可比。懷如此,不過逼迫爾。殿下,如若將來土蕃強大,你欲如何?”
“你還不知,印度一直虎視眈眈麼?”固城以茶水在空餘的案上大概勾勒出方位,道:“他們已經屢次穿越天闕挑釁土蕃,對西域亦有所圖。”
郎懷皺緊眉頭,她對這個陌生的國度所有印象,還是兒時聽無是法師念《大唐西域記》才有的。怎麼那樣一個佛國,亦是好戰的麼?
固城低聲道:“如今印度王雄才大略,正當盛年。若真有心對土蕃用兵,我殫精竭慮,亦是徒勞。”
郎懷緩緩開口,道:“此事我會去查證,若如殿下所言,大唐自不會袖手旁觀。”
固城露出絲喜色,奉上茶斗,道:“如此,本宮謝沐公。”
郎懷接過茶斗,和固城以茶代酒,飲盡之後,道:“殿下,四王屍骨糙斂,尋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安葬。陛下密旨不得對外泄漏,恐朝臣生怨。但我以為,不該瞞著你。”
說起逝去數年的李遷來,固城終究露出個思念的神色來,帶著悵惘道:“其實哥哥他,也是迫不得已。小時候,他對我們都是很好很好的。或許真得是長大了,反而身不由己。”
“你和明達,想必是傾心相愛吧。”固城眼神在郎懷臉上轉過,道:“若你我也是自小相熟悉,你可會對我動心?”
郎懷笑出聲來,拿她方才的話回道:“殿下,往事不可追,不必拘泥過往了。”
固城一愣神,隔著燭火看著對面的人,恍然道:“確是我糊塗,往事不可追吶。”
第160章安此億兆生(七)
大唐至誠三年十月二十,沐公與土蕃贊蒙固城公主簽訂國書。普光王隨沐公返長安,名為遊學,實為質子。固城以大唐公主身份,攝政土蕃,凡二十又三年。普光王繼位,延固城遺策,和大唐交好,共同維護西域安穩,定土安邦,廣授漢學。
唐末天下大亂,李唐宗室危在旦夕,土蕃贊普出兵助唐。雖未復國,亦存李氏血脈,遷居望海,綿延數百年,不曾斷絕。
而這一切的一切,始於叢蒼瀾瑚荒謬的欲望,和夾雜在陰謀中個人抉擇的和親,和一位偉大女子寬闊的胸襟和抱負。固城公主履行了在國書中所有的承諾,亦帶著土蕃百姓,從茹毛飲血中,一步步踏入文明。
昭宗天命之年,曾與時任丞相的方十全語:天下諸帝,唯固城雖未有帝號,卻不輸於女帝。
屆時土蕃外拒印度,內政通達,人才濟濟,民丁興盛,確有女帝神龍年間遺風。方十全深以為然,可當初堅持賭心為上,為大唐定此國策的沐王,卻再不能見此盛世。
索爾的身份特殊,郎懷卻不會照顧小孩子。她考慮半晌,將實情告知竹君,囑託她好生待她。
得知如此秘聞,竹君滿嘴抱怨,道:“爺,你就這般撇下我自己往回趕,也太不厚道了。我帶著個小不點兒,可不得走上一月才能到敦煌。”
郎懷見她邊整理自己的隨身行李邊抱怨,二十好幾的人,卻還是如同當年一般嬌憨,不由笑出聲來,道:“她一個幾歲小不點兒,若跟著我往回跑,這麼冷的天兒,只怕走兩天就得病倒。”
“你就想早點見姑娘,別尋藉口了!”竹君啐了一口,忽而道:“爺,你不會打算將來讓我跟著這孩子吧?”
郎懷想了想,道:“固城送了兩個伶俐的小姑娘跟著,是知道實情的,但畢竟都是小孩子,大唐畢竟不比土蕃邏些,還得等她們有十四五歲,性子穩妥,也就可以放心。現在你多教教,叮嚀著就是。”
“吁,唬我一跳。任她多大面子,我也不願。不過這般帶帶倒也無妨。”竹君收拾妥當,來到郎懷身邊,道:“爺,你今後打算回御林軍麼?”
郎懷丟開手裡的書冊,笑道:“怎麼,可是有哪位郎君入了你法眼?”
“瞎說!”竹君啐道:“不過是想著你若還在長安為官,咱們何時能去江南轉轉呢。”
郎懷笑著搖頭,道:“左右也得給老祖宗守完孝,我便帶你們同去。你說可好?”
“爺你是主子,不能說話不算!到時候,我要一人坐一艘船,就當是帶索爾的報酬呢!”
“依你!”
連日奔波,途中又遇到大雪。儘管郎懷一行人每人都帶了七八匹馬,臨近陽關,郎懷也跑死了四匹,自己也疲憊不堪。
今日卻是個難得的好天氣,艷陽高照,讓前兩日雪中趕路的諸人一掃體內積贊的寒氣,暖和起來。方才歇了半個時辰,郎懷估算著時間,應當能如之前的約定,今日午時趕到陽關。
只要穿過前面的小山坳,再過一個時辰,她就能見到兕子,和她同歸,此生不離。
王雄道了聲不敢,看了看隊伍,疑惑道:“沐公,怎麼不見尉遲將軍?”
郎懷隨口答道:“東北不寧,高麗人有異動。尉遲請戰,已經奉詔趕赴東北。恐怕是不會回來的。”
高麗人沒事找事也不是一兩天,王雄只道是尉遲氏在培養下一代,便沒多想。
第二日,按著章程,郎懷與固城在新修過的城主府花廳上,鄭重簽訂國書,按下印信。而後開宴,亦不過是一板一眼,皆有安排。
席間,郎懷終於見到那個粉裝玉琢的小男孩兒,土蕃王族如今唯一的血脈,普光王索爾。這孩子有著叢蒼瀾瑚鷹一樣的烏黑眼眸,臉型和挺俏的鼻樑卻肖母親。才三四歲的小人兒,說話倒是有模有樣。看來固城沒少費心去教導。
固城拉著兒子的手,和對席的郎懷道:“索爾,今後跟著沐公去長安,好生讀書,好生長見識。能記下麼?”
索爾懵懵懂懂,抬眼看著對面的郎懷,這個年輕人面容清秀,英氣勃勃,眉目間卻很溫柔。索爾擰巴著眉毛,道:“那便是索爾的老師麼?”他漢話說得很順溜,頓時博得在座的大唐官員好感。
郎懷難得緩了語調,柔聲道:“不,在下並非殿下的老師,而是帶著你,去長安拜師。”
“那我都能學什麼?”
“諸子百家,各行各業,殿下喜歡什麼,在下都願為殿下訪求名師。”郎懷著實對個小孩子起不來厭惡之心,何況他的模樣和明棠明櫟有著三分相似,更是讓她喜愛。
索爾仰起小腦袋看著母親,道:“娘,索爾去了,待學好,就回來陪著您。”
童言無忌,顯然索爾已經知道,此去長安萬里途,不過是他一人。固城略紅了眼圈,點了點他的鼻尖,低聲不知說了什麼。
郎懷這才注意到固城依舊一身唐人裝束,額間點著梨花妝。算算時日,她遠離長安,卻也有了數年。
身邊再無親人,或許她便能拼盡所有,來為自己的抱負努力。或許幾十年後的土蕃,可以成為真正可與大唐比肩的國度。
然而,自己終究,是可以歸鄉了。
白日裡宴飲半日,直到傍晚時分,才散了局。
郎懷沒喝幾杯,回到住處,在矮塌上坐下,由得竹君為她脫靴寬去外衫。
“爺,等回了長安,你打算怎麼辦?”竹君不知想起什麼,低聲道:“蘭君那小妮子,和尚衍不知道何時有了情,只怕到了敦煌,就會求著爺為她做主呢。”
郎懷本靠著墊子閉目休息,聽到這話不由得睜開眼,笑道:“自然要為她做主。只他二人何時開始?我卻半點端倪都未瞧出來。”
“若非偶然撞見,我也瞧不出呢。”蘭君拿起軟布給她擦去水,重新服侍著套上襪子,穿好翹頭履,才問:“爺,我去下碗湯餅?”
“正該如此。”郎懷抬腳半躺在矮塌上,又道:“下三碗,待會兒還有客。”
竹君脆生生應下,端起腳盆離開。
郎懷掐好時間,不早不晚,戌時方過,門口有幾人行走的腳步聲。
尚衍在門口停步,低聲道:“爺,貴客到。”
郎懷從假寐中瞬間清醒,端坐了才道:“請進來。”
固城披著見琉璃白的斗篷,帶著冷風走進來。她摘下兜帽,露出姣好的容顏,尋著郎懷的聲音側過頭,笑盈盈道:“我知你猜得到我要來的。”
“既然彼此心知肚明,殿下請坐吧。”郎懷一揮手,指著矮塌另一邊,道:“我在此等候多時了。”
說話間,竹君端著托盤進來,將三碗湯餅擺在案上,微禮後離開,和尚衍守在門外。
“殿下請。長安人家慣用,便由我這個長安人陪著。”郎懷推過兩碗,笑道:“玉盤珍饈我請不起,兩碗湯餅,還請殿下盡興。”
固城也不推辭,慡快拉開廣袖,提起筷子吃了起來。湯餅勁道,酸辣湯味兒極重口,嗆的固城眼淚都溢出不少。但她希律律撈完麵條,連湯也喝去一半。
兩碗湯餅下肚,固城拉過斗篷,隨意抹了抹嘴,這才瞧見郎懷早已經吃完,正眨也不眨眼地盯著她。
“我在想,若殿下早上半年知曉自己想要什麼,我大唐會不會多一位上官丞相般地人物。”郎懷忽而開口,道:“又或者,是另一個女帝。”
固城從思鄉之情中迅速冷靜下來,莞爾道:“往事不可追。沐公,你拘泥了。”
郎懷哈哈笑道:“殿下一語道破,我很佩服。”她正了顏色,道:“你盡可放心,我會盡我所能,照顧好索爾。待他滿十五歲,定守諾送回。”固城也收攏方才的輕鬆寫意,道:“索爾,和你我一樣,俱是女子。”
雖心知肚明固城早就知曉自己是女子,但這句話猶如石破天驚,郎懷亦狼狽地將茶水灑到衣襟上。索爾竟然是女子?固城如何瞞得住叢蒼瀾瑚?
“叢蒼瀾瑚見到的那個索爾,不過是本宮提前尋來的替身。我如此恨他,生一個也就夠了,斷不能容下第二個。”固城凜然道:“他離開邏些,本宮就沒打算要他能活著回來。孩子是無辜的,我自然會接回索爾。”
郎懷這才終於明白,為何固城揪著她如此大的把柄,從頭到尾卻沒提什麼條件。她凝眉道:“索爾可清楚?”
“那孩子懂事的,讓我心疼。”固城端坐斟茶,道:“大唐鴻儒遍野,索爾只有去長安,才能真得學有所成。這樣,我才能放心把土蕃交給她。”郎懷手指在案上微扣著,道:“殿下如此志向,卻非郎懷可比。懷如此,不過逼迫爾。殿下,如若將來土蕃強大,你欲如何?”
“你還不知,印度一直虎視眈眈麼?”固城以茶水在空餘的案上大概勾勒出方位,道:“他們已經屢次穿越天闕挑釁土蕃,對西域亦有所圖。”
郎懷皺緊眉頭,她對這個陌生的國度所有印象,還是兒時聽無是法師念《大唐西域記》才有的。怎麼那樣一個佛國,亦是好戰的麼?
固城低聲道:“如今印度王雄才大略,正當盛年。若真有心對土蕃用兵,我殫精竭慮,亦是徒勞。”
郎懷緩緩開口,道:“此事我會去查證,若如殿下所言,大唐自不會袖手旁觀。”
固城露出絲喜色,奉上茶斗,道:“如此,本宮謝沐公。”
郎懷接過茶斗,和固城以茶代酒,飲盡之後,道:“殿下,四王屍骨糙斂,尋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安葬。陛下密旨不得對外泄漏,恐朝臣生怨。但我以為,不該瞞著你。”
說起逝去數年的李遷來,固城終究露出個思念的神色來,帶著悵惘道:“其實哥哥他,也是迫不得已。小時候,他對我們都是很好很好的。或許真得是長大了,反而身不由己。”
“你和明達,想必是傾心相愛吧。”固城眼神在郎懷臉上轉過,道:“若你我也是自小相熟悉,你可會對我動心?”
郎懷笑出聲來,拿她方才的話回道:“殿下,往事不可追,不必拘泥過往了。”
固城一愣神,隔著燭火看著對面的人,恍然道:“確是我糊塗,往事不可追吶。”
第160章安此億兆生(七)
大唐至誠三年十月二十,沐公與土蕃贊蒙固城公主簽訂國書。普光王隨沐公返長安,名為遊學,實為質子。固城以大唐公主身份,攝政土蕃,凡二十又三年。普光王繼位,延固城遺策,和大唐交好,共同維護西域安穩,定土安邦,廣授漢學。
唐末天下大亂,李唐宗室危在旦夕,土蕃贊普出兵助唐。雖未復國,亦存李氏血脈,遷居望海,綿延數百年,不曾斷絕。
而這一切的一切,始於叢蒼瀾瑚荒謬的欲望,和夾雜在陰謀中個人抉擇的和親,和一位偉大女子寬闊的胸襟和抱負。固城公主履行了在國書中所有的承諾,亦帶著土蕃百姓,從茹毛飲血中,一步步踏入文明。
昭宗天命之年,曾與時任丞相的方十全語:天下諸帝,唯固城雖未有帝號,卻不輸於女帝。
屆時土蕃外拒印度,內政通達,人才濟濟,民丁興盛,確有女帝神龍年間遺風。方十全深以為然,可當初堅持賭心為上,為大唐定此國策的沐王,卻再不能見此盛世。
索爾的身份特殊,郎懷卻不會照顧小孩子。她考慮半晌,將實情告知竹君,囑託她好生待她。
得知如此秘聞,竹君滿嘴抱怨,道:“爺,你就這般撇下我自己往回趕,也太不厚道了。我帶著個小不點兒,可不得走上一月才能到敦煌。”
郎懷見她邊整理自己的隨身行李邊抱怨,二十好幾的人,卻還是如同當年一般嬌憨,不由笑出聲來,道:“她一個幾歲小不點兒,若跟著我往回跑,這麼冷的天兒,只怕走兩天就得病倒。”
“你就想早點見姑娘,別尋藉口了!”竹君啐了一口,忽而道:“爺,你不會打算將來讓我跟著這孩子吧?”
郎懷想了想,道:“固城送了兩個伶俐的小姑娘跟著,是知道實情的,但畢竟都是小孩子,大唐畢竟不比土蕃邏些,還得等她們有十四五歲,性子穩妥,也就可以放心。現在你多教教,叮嚀著就是。”
“吁,唬我一跳。任她多大面子,我也不願。不過這般帶帶倒也無妨。”竹君收拾妥當,來到郎懷身邊,道:“爺,你今後打算回御林軍麼?”
郎懷丟開手裡的書冊,笑道:“怎麼,可是有哪位郎君入了你法眼?”
“瞎說!”竹君啐道:“不過是想著你若還在長安為官,咱們何時能去江南轉轉呢。”
郎懷笑著搖頭,道:“左右也得給老祖宗守完孝,我便帶你們同去。你說可好?”
“爺你是主子,不能說話不算!到時候,我要一人坐一艘船,就當是帶索爾的報酬呢!”
“依你!”
連日奔波,途中又遇到大雪。儘管郎懷一行人每人都帶了七八匹馬,臨近陽關,郎懷也跑死了四匹,自己也疲憊不堪。
今日卻是個難得的好天氣,艷陽高照,讓前兩日雪中趕路的諸人一掃體內積贊的寒氣,暖和起來。方才歇了半個時辰,郎懷估算著時間,應當能如之前的約定,今日午時趕到陽關。
只要穿過前面的小山坳,再過一個時辰,她就能見到兕子,和她同歸,此生不離。